分享

甲亢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王冬妮的小世界 2023-04-03 发布于广东

最近遇到一位家长,带着孩子来找我,主诉是家长发现女儿(11岁)的月经提前,指甲盖凹凸纹理。我在排除其它可能后,确定指甲的问题和肝气肝血相关。因为肝在体为筋,爪为筋之余。爪甲不荣往往和肝气肝血有很大的关系。肝血不荣,则筋得不到荣润,就会产生凹凸有条纹的情况。

患者舌尖和舌边都较红,脉89下/分钟,稍微偏数。从患者妈妈那了解到,孩子平时还比较爱生气。综上所述,表明月经提前和肝郁血热有一定关系。

后来通过望诊和问诊发现了孩子眼球突出,甲状腺肿大(中医病名:瘿病)而这一种带眼球突出的,西医称之为甲亢。而中医将甲亢归于“瘿病”范畴,其发病原因首先在于患者素体阴亏,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阴失敛。此病也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因为此患者的父亲也是有此病。


    中医认为,由于七情不遂,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上攻于头,故甲亢患者急躁易怒,喜太息,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头晕目眩;肝郁化火,灼伤胃阴,胃火炽盛,故消谷善饥;脾气虚弱,运化无权,则消瘦乏力;肝郁气滞,影响冲脉,故月经不调,经少,经闭;肾阴不足,相火妄动,则男子遗精、阳痿;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则肝阳上亢,手舌震颤;心肾阴虚,则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多汗;阴虚内热,则怕热,舌质红,脉细数。患者素体阴虚,遇有气郁,则易化火,灼伤阴血。总之,患者气郁化火,炼液为痰,痰气交阻于颈前,则发于瘿肿;痰气凝聚于目,则眼球突出。

    中医药治疗甲亢主要是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辨证论治。甲亢的证型演变有这样的规律:病初以肝郁、痰结为主,治宜理气化痰,软坚散结;以后则耗气伤阴;后期则阴分亏耗,治宜柔肝滋肾为主。

    (1)气郁痰阻型:

    证候:精神抑郁,胸闷胁痛,喜太息,吞咽不爽,胃纳不佳,餐后炮胀或有恶心,有消瘦乏力,或有大便溏薄,有目突出,甲状腺肿大,舌质淡胖,可有齿痕,苔薄白、腻,脉弦细,或细滑。

    治法:疏肝解郁,化湿豁痰,软坚消瘿。

    方药:用四海疏郁丸合六君子汤加减:青木香,陈皮,海蛤粉,海带,海藻,海螵蛸,柴胡、香附,郁金,当归、白术、茯苓、甘草、制半夏、陈皮、香附、白芍、夏枯草、白芥子、等。

    (2)心肝阴虚型:

    证候:形体消瘦,神疲乏力,怕热多汗,心悸怔忡,手指颤动,腰膝酸软,甲状腺肿大;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宁心柔肝。

    方药:天王补心丹或一贯煎加减:党参、麦冬、川楝子、生地、天冬,茯苓,桔梗,山药、丹参、元参、白芍、白术、黄芪、枸杞子、生牡蛎、制首乌、生甘草等。

    (3)肝火旺盛型:

    证候:颈前喉结旁轻度或中度肿大,柔软光滑,烦热,易出汗,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口苦,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消瘿散结。

    方药:基本方可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甲状腺肿大明显者加白芥子;心悸失眠加远志、灵磁石;手震颤剧者加珍珠母、钩藤;胃热重、易饥者加生石膏、知母;伤阴明显者加天花粉、麦冬、玄参等。

(4)痰结血瘀型

证候:颈项喉结两旁肿大,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未消,胸闷,纳差,舌质暗或紫,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涩。

治法: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方药:海藻玉壶汤加减。海藻、海带、昆布、青皮、陈皮、半夏、胆南星、浙贝母、连翘、甘草、当归、川芎。还可以加丹参,赤芍等活血化瘀。


综上所述,西医的甲亢在中医属于瘿病,是可以通过四诊合参辩证治疗的,但在中药治疗中建议大家不要盲目用药,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搞清楚证型再对症用药,效果和安全都比较会有保障。更重要的是,患者要放松心情,保持好肝气舒畅,注重饮食起居的调理,这样才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