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淑贤:我的姨婆

 昵称73531636 2023-04-04 发布于北京
【总第195905】

我 的 姨 婆
作者:孙淑贤

我的姨婆苗金芝,是上世纪初生活在鲁北农村的贫苦村姑,和我的婆婆苗凤英自小相依为命。自从我嫁进这个家门,姨婆给予我的是坚强、善良、质朴和有责任、肯担当的品格,也从此影响着我一生更懂得了感恩、奉献和珍惜。


01
苦难姐妹
“姐姐12岁那年,我才8岁,失去父母又没有亲人可以投靠,俺姐俩的日子苦啊……”婆婆常常落着眼泪和我讲起她们姐俩的童年。
那时候因生活所迫,姐姐就领着小4岁的妹妹四处找有钱人家帮工干杂活,有时候主人嫌小姐俩干不了多少活还得供饭吃,常常非打即骂,稍有不慎就会被赶走,断了生存的饭碗。待长大些时,姐姐就领着妹妹从十几里路外的后双岛村走到威海市里,沿街收城里人家的旧衣服或破了的衣服,背回家洗好补好叠得板板正正再送回去。刚开始时一天收不到几件衣物,姐姐不甘心就横下心领着妹妹挨家收。有一天,姐姐在两家大户人家收了满满一大包衣物,姐俩虽说高兴,但路远无轻担,十三里路还要爬一个小山岗。让妹妹连喊“姐,俺实在走不动了!”姐姐灵机一动,指着路边小山坡说:“狼来了,快跑!”就这样,山路上的姐俩一个拼命地跑一个高兴地追,一大包衣物让姐姐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回到家,姐姐还要把仅有的饭菜热了给妹妹先吃,自己却要急着把一大包衣物浸泡后一小片一小片仔细地搓洗,妹妹看姐姐又累又饿,自己吃一口就再用小手掐一块送到姐姐嘴里,看着姐姐泡在冰冷的水里裂着口子还不断搓洗的手,妹妹总是哭着哀求姐姐:“姐,咱不去收衣服了,行吗?!”姐姐总是擦干妹妹的眼泪哄着说:“咱不收衣服怎么挣钱?没钱吃什么呀!你快长大,能帮姐姐干活了,就能挣好多钱,姐就可以给你买好多好吃的,咱就能吃饱饭了。”懂事的妹妹也只能帮着姐姐跑前跑后,只等姐姐洗完就一把将姐姐的双手揣进自己的怀里。


有一次,姐俩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雨雪天,衣服淋湿了也冻得直打哆嗦,可姐姐是个守信用的人,宁可冻着也从不和妹妹穿收来的衣服。就这样日复一日来回奔波洗补,终于赢得了城里人的满意。
苦难中也有让姐俩甜到心里一生感动的事。
有一天姐俩收了不少衣服,还想再多收几件时,正巧碰到了一位好心的女主人,不仅让她俩进屋吃了顿饱饭,还给了几件自家孩子穿旧的衣服套在姐俩身上,临走又给了些熟地瓜干,姐俩不知道怎么感谢好心人,“噗通”跪在地上连连嗑头。女主人扶起姐俩说:“可怜的孩子,快回家吧,天快黑了。”姐俩高兴得连蹦带跳地背着衣服往家赶。山路长希望更长,从此姐俩对生活更有了信心。


02
依为命
苦难中的姐俩好不容易熬到姐姐可以出嫁的年龄,经远方亲戚介绍,在离威海市很近的田村找了一家虽穷但心眼好还让带着妹妹出嫁的人家。等妹妹大些,姐姐的婆婆又托人在离田村不算太远的孙家滩给妹妹找了婆家。从此,姐俩总算有家有人疼了。
各自成家后,姐姐有了两个儿子,妹妹也有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
不知是命运的捉弄,还是世道的磨难,姐俩的丈夫一病一伤相继早逝。姐俩又开始互相帮衬着支撑着各自的家、拉扯着孩子。

姐姐家的两个儿子很本分也很孝顺,妹妹家的孩子也一个个长大。妹妹家的大儿子是村里的民兵队长,带着一群小伙子当了兵;二儿子16岁时背着家人偷跑着跟哥哥一起当兵打小日本鬼子去了;三儿子考上烟台师范进城上了学,毕业后分到文登县学堂教书;唯一的女儿嫁出后跟着丈夫去吉林省二道河子林业局;四儿子看村里对军属的妈妈照顾得挺好,非要支边去北大荒建设边疆。就这样,五个子女一个比一个离家远。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姐俩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各自的孩子们也一个个成家立业的时候,妹妹却不慎跌了一跤再也没能站起来。
六十年代初,已是60多岁的姐姐看着半身僵直的妹妹,又看着儿女们一个个舍了工作撂了家围着病人床前饭后的照顾,姐姐不忍了,毅然将这个病妹妹接到自己家中。从此,苦难中的姐妹又相依为命在一个屋檐下。



02
感恩回报
姨婆和婆婆这两个命运多舛的苦难姐妹,让我同情也让我敬重,特别是姨婆面对苦难的坚强更让我们这一代人学会了感恩和对国家的奉献。
1962年春天,我和丈夫带着不满周岁的大儿子回家探亲,婆婆看见还不会走的孙子会叫奶奶,高兴得跑前跑后给做好吃的。可当说起姨婆的不易总还会落下老泪。当年,我虽没见过姨婆,但姨婆高大、坚强的形象早已深深树立在我心里。几天后我们买了吃的、穿的、用的去看姨婆,果然我姨婆比婆婆个子高大,干活麻利,说话也有条有理,街坊邻居没有不夸的。
六十年代初,我两个大伯哥都是部队师团级军官了,允许带家属,大伯哥把妈妈、妻子儿女都接到天津杨柳青部队大院。我婆婆去住了一年多,还是故土难离闹着回老家,无奈我大嫂和她女儿把婆婆送回威海,我姨婆得知后迫不及待地去看妹妹,姐俩总有说不够的心里话。

1963年我婆婆在大门外自家的枣树下面捡枣,上台阶时不小心摔了一跤,邻居们帮忙抬到炕上,我姨婆听说后立即赶去照顾。请村医看后说:“血压高,心脏也不好,不让动,吃药慢慢养着。”两个大伯哥回家又送我的婆婆到威海市医院看了医生也说治不好,大哥不甘心要接我的婆婆去北京大医院看,可婆婆说啥也不去,唯恐死在他乡。我姨婆知道后对两个大伯哥说:“医生都说治不好,别折腾了,让我来照顾,你们做子女的都回去好好工作,把各家的日子过好吧。”哥俩拗不过也只好服从。平日里我们这些做儿女的也只能寄钱尽孝心。
1964年夏天,我带队去文登县参观学习,出发前领导批我们三天假各自回家看看。我趁此机会到姨婆家总想多干点事,给自己的婆婆喂水喂饭,换洗衣服,为姨婆和婆婆多尽点孝,可婆婆因从头到脚半身僵硬,嘴歪兜不住水和饭,总是咽进肚的没有流到外面的多,弄得我笨手笨脚不知所措。姨婆就熟练地教着我用小勺一次少盛一点,把勺往嘴里伸,咽下些再用小勺在嘴边接着再送进嘴里。姨婆一边耐心地教着我,一边哄着婆婆多吃点儿好得快,象照顾婴儿一样细心。看到这我深感惭愧,于是也学着给婆婆换衣服,我使劲把婆婆僵硬的胳膊拉开一条缝儿,先把袖子脱下来,要换的衣服袖还没穿好,她胳膊就像弹簧一样快速又返回紧扣在腰的另一侧,反复几次才能穿好。我给婆婆剪指甲,她一只手虽不灵活也还好剪,另一只手就费劲了,得先用力硬掰开一个手指将指甲剪好磨光滑,磨不好会把手心扣破。手指和胳膊一样,拉不好就扣回去了。这活虽很费劲但不难,最难的是婆婆解大小便。当年农村的厕所就是在院旁的猪圈外挖一个坑,好让糞便流到猪圈里,坑两侧铺上石块,周围用柴草夹个围墙。好人上一次厕所都不方便,病人就更没法上了。那年月买不到便盆,每到这时候,姨婆就喊来自己的儿子双珠和儿媳妇于复卿帮忙,双珠嫂放下手里的活快步跑过来,姨婆说:“快背你姨拉尿。”我也上前抢着背,可双珠嫂说:“这活我来,你不会。”只见她熟练地把我婆婆背到院里,放到猪圈墙上坐好,轻轻地把裤子拉下,屁股再向猪圈墙里边移,双手抱住我婆婆的上身往她身上靠紧。因猪圈围墙是用石头砌的,有一尺多宽,弄不好就会尿到石头上。帮婆婆解完手,双珠嫂又从口袋里取出一块柔软的布头,给婆婆擦干净屎尿,还要把布留好洗净再用,最后才给婆婆穿好裤子再背到炕上。

我对姨婆和双珠嫂说:“真不好意思,我们哥儿几个没尽孝,让你们受累了。”姨婆却说:“你们哥儿几个都是干大亊的人,你们在外为国家出力,俺在家也跟着光荣。你们在外边好好干,你妈的事有我和你双珠哥嫂照顾。你们就放心好好给国家多干大亊,我和你妈就更光荣了。”
短暂的三天,姨婆让我看到的是那么深切温暖,一家人对我婆婆的细心照顾又让我体会到有多难、多累、多不容易。特别是表哥嫂无怨无悔的精心和耐心,对我婆婆的付出又是那样艰辛,这滴水之恩让我们做儿女的当如何涌泉相报啊!这般恩情又是多少钱也换不来的真心呐!
我回到单位立志好好工作,又省吃俭用设法多攒点钱寄给姨婆,还去买了大包毛线,起早贪黑给姨婆和婆婆各织了一件毛衣外套。我姨婆特意穿上和邻居说:“这是前些日子来的小外甥媳妇给我织的!”我们哥几个谁寄钱去,姨婆都生怕别人不知道。后来听说姨婆家要翻修房子,我到处借凑了几千块钱寄给姨婆,我姨婆把汇款单举得高高的,边走边逢人骄傲地说:“这是我最小的外甥捎钱给我修房的。”我知道姨婆这是在有意声张帮我们哥几个涨脸呢!


记得我婆婆病危时,三哥放假把妈妈接回家,婆婆终因病重于1974年去世。我们深知,如果不是姨婆和双珠表哥嫂照顾得好,婆婆怕早就没命了。照顾一天不易,照顾九个365个日日夜夜是什么概念?付出多少艰难连他们自己也无法说清楚。婆婆去世时,我老伴和哥嫂们都回去了,我因要在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没法回去。婆婆去世后,姨婆每日以泪洗面,还多次跑到妹妹坟前撕心裂肺地哭。一次在回家的路上跟她大儿子说:“夜里你姨总托梦跟我说想我,哭了一夜,把我哭醒,我也真想你姨呀!”双珠哥劝了几句也没多想,第二天早上双珠嫂叫我姨婆吃饭却叫不醒,把医生找来看,大夫说:“不行了,准备后事吧。”姨婆于1976年安详地离世,和我婆婆前后不到两年的时间,苦难的姐俩又在天堂相伴了。
姨婆去世的事,是几个月后双珠哥写信才告诉我们,我后悔两位老人临走我都没见上最后一面,想到和姨婆几天相处却变成了永别,这让我一生难过也成了永久的遗憾。

后来我打电话给双珠哥拜年,是他姑爷接的,才知道表哥病重,我当即寄去两千元钱,不久双珠哥也去世了。
2011年,突然接到我姨婆的孙子李文健电话,说已到我们小区门口,正赶上我大儿子出差来家,我们一家到楼下接,文健说他爸爸临终前交待他千万别忘了你叔你婶,对咱家有恩呐。孩子特意从威海带来一大箱子海鲜,千里迢迢来廊坊看我们。这情有多深,我们那点儿微不足道还是应该做却自觉没做好的小事,却被表哥嫂看成大事。2014年,孙女陪我俩回威海看久别的姐姐和敬重的双珠嫂,看着苍老的嫂子我心想,双珠嫂若不是照顾我婆婆劳累多年,身体怎会这样。田村也是威海市的一个区,高楼大厦林立,双珠嫂独居小二楼,条件大变样,如果当年有这条件,我婆婆上厕所哪至于让双珠嫂那么累。我给嫂子和姐姐各一千元觉得拿不出手,双珠嫂和她儿子推脱不要。文健说:“婶,不用,我妈不缺钱。”我说:“看到你们都好很高兴。你们有金山银山也是你们自己辛苦挣来的,我这点心意一定要收下。文健请我们吃饭时,我向姐姐一大家子和孙女介绍双珠嫂一家三代人对我们的恩情,这恩情源于姨婆的品格更源于良好的家风家教。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世上亲情难求。姨婆教给我们后人的恰是对亲情的珍惜,更是对亲情的回报与感恩。


2023年3月


作者简介
个人简历:孙淑贤,1959年至1995年,一直在黑龙江省农垦系统工作。曾在八五二农场、红兴隆管理局(兵团时期为三师和三师二十团)工作。
从事过公安政法、组织、妇联、工会工作。(在红兴隆垦区工会退休)
退休后到河北省廊坊市定居,在市老年大学和社区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工作。
本人喜欢文学,初学文学写作。工作时和退休后,多次在两地省、部级报刊发表过多篇文章。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桦
微  信  号:lucking0526
本期编辑:学英
微  信  号:shaiwangnv
顾       问:井椿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