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氏的房系与支脉——李氏文化

 李安民pmkscykm 2023-04-04 发布于山东

 1、陇西李氏的四大房系

    陇西李氏有武阳房,姑臧房,丹阳房和敦煌房四大房系。

在繁多的陇西李氏支派中,上述四大房系最为兴盛。这就是武阳(故城在今山东朝城县西40里)房、姑臧(今甘肃武威县)房、丹阳(今河南项城县东北)房、敦煌(今甘肃敦煌县)房。唐朝时期,这四房出宰相十名,荣显功高,流芳百世。

(1)武阳(陵)房世系

    武阳房出自兴圣皇帝第七子李豫之玄孙李纲。李豫,字士宁,为东晋西海太守。其孙李炎之,字景珍,为后魏侍中、文简公。李炎之生二子:纲、慧。李纲,为宜州剌史,生充节、充信、充颖三子。李充节,为隋朝朔州剌史、武阳公,他生二子:大通、大辩、大亮。李大亮,为唐朝右卫大将军、武阳懿公;李充颖,为后周滑州刺史、流江公,他生宣州刺史义本。李义本生逈秀,李逈秀,字茂实,武后时为相,他生子名俊。李俊为黄州刺史。

    (2)姑臧房世系

    姑臧大房出自兴圣皇帝第六子李翻。翻,字士举,为东晋祁连、酒泉、晋昌三郡太守,他生有三子:怀达、抗、宝。李抗为东莱太守,他生子思穆。李思穆,字叔仁,为后魏营州刺史,乐平宣惠伯,他生子奖。李奖,字道休,为北齐魏州尹、广平侯,他生子瓖。李瓖为黄门郎,他生子斌。李斌为散骑侍郎,袭氏平侯。

    李宝有七子:承、茂、辅、佐公、业、冲、仁宗。老大李承号姑臧。承,字伯业,为后魏荥阳太守、姑臧穆侯,他生有四子:韶、彦、虞、蕤。李韶,字元伯,为定州刺史,封姑臧文恭侯,他生有三子:兴、瑾、瓒。李瑾,字道瑜,为后魏通直散骑侍郎,文恭侯,他生子二子:蓓之、行之。李菁之的儿子李蔓蓉,为北齐考功郎中,生有二子:元俭、武卿。李元俭生有五子:义璹、义珙、义璋、义琛、义瑛。李义琛为工部侍郎。李武卿的儿子元德,为瘿陶令,他生有三子:义炎、义瓘、义璡。李义炎,唐高宗时为相。李行之,字义通,隋朝时曾为唐州下溠郡太守,封固始县男,他生有二子:夷道、元道。李元道,为秦王学士、给事中、常州刺史,他生有二子:正基、云将。李正基为太子舍人,他的儿子李亶,字景信,为给事中。李亶的儿子李成裕,为秘书监,他生子名揆。李揆,字端卿,肃宗、德宗两朝为相,被时人称为“唐第一人李揆”。

    李揆生有四子:兴公、次公、幼公、佐公。李揆的弟弟名毖之。毖之的儿子上公,为秘书少监,生子景素。景素生蔚。李蔚,懿宗时为相,曾谏奉佛太过。李蔚有三子:李涯,为礼部侍郎;李洵,为福建观察使;李涚,字明泽(亦称殷)。李元道次子云将,为尚书右丞,他生晏,晏生颜,颜生归期,归期生逢吉。李逢吉,字虚舟,唐宪宗时为相,他的儿子彦,字次仲,为后魏秦州刺史。李彦生二子:燮、爽。李爽,字明德(亦称德明),生元相。元相五世孙乾升,为秦府户曹参军,他生水部郎中岑。李岑生二子:舟、丹,李舟为虔州刺史;李丹为豪州刺史。李岑弟李峰,为开州刺史。

    (3)丹阳房世系

    丹阳大房出自晋朝东莞太守李雍。李雍长子叫李伦,他的五世孙李文度,为西凉的安定太守,就在那时,他与族人一起入后魏,把家安在京兆山北(今属河南省)。

    李文度生子李权,为后魏河、秦二州刺史,封杜县公。李权的儿子崇义,为后周雍州大中正、五州刺史,封武康县公。崇义的儿子李诠,在隋朝任赵郡太守,封临汾襄公。李诠四世孙有四:端、靖、客师、正明。李靖,字药师,太宗时为相,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厂平章事、司徒,封卫景武公,史称他“兼资文武,出将入相”。李靖生二子:德謇、德奖。李德謇,为将作少监,封卫国公。李靖兄李端,字药王,为梓州刺史,封永康公。李靖弟客师,为右武卫将军,封丹阳郡公,年九十犹驰猎,人谓之乌贼。李客师孙令问,官至散骑常侍。

李靖五世孙彦方,为凤翔司录参军。李靖叔父传(亦称伟)节,为司隶州刺史,他的儿子乾祐,为唐朝刑部尚书。乾祐的儿子昭德,武后时为相。

    (4)敦煌房祖

    武昭王暠曾孙茂,汉元鼎六年(公元111年)分酒泉郡职,治所。

    2、赵郡李氏的六大房系

    赵郡位于今河北赵县。赵郡李氏是李姓的第二大流派,其始祖是战国名将李牧,他曾率兵两次击败秦国。

赵郡,其初建置于后魏,此后各朝有沿置,其治在今河北之赵县。

    赵郡李氏出自秦司徒昙的四子玑。玑,字伯衡,在战国末,拜为秦国太傅,功名显著。玑有三子:云、牧、齐。老二李牧为为当时赵国的国相,被封为武安君。从他开始,把家定居在赵郡。当时七雄之一的赵国,其疆土包括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部,及河南省黄河以北之地,今河北之赵县正属于当时赵国境内。赵郡李氏的始祖李牧,是一个十分卓越的人物。作为赵相,他足智多谋,治国有方,又长于用兵,抵匈奴,打东胡,屡有战功,甚得军心。曾于公元244年,率军伐燕,使秦国不敢轻易侵我赵国。公元233年、234年,李牧两次击发秦军。秦国惧怕李牧,就收买佞臣郭开,诬李牧造反。赵王优柔寡断,听信谗言,终于在公元248年杀害了李牧。李牧一死,秦始皇的大将王翦立刻率大军消灭了赵国。可见李牧在赵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牧在距今1700多年之前,在河北开创了赵郡李氏之族,因而河北李氏历来人口众多。在秦末以初,赵郡李氏向河南和江南发展。其后世子孙支庶繁多,现以其繁衍的大致情形,叙述如下:

    李牧生有三子:李汩、李弘、李鲜。老大李汩生有三子:李谅、李左车、李仲车。广武君李左车出有三子:李常、李伯、李遐,这三兄弟为赵郡李氏第四代,此时已经是汉高祖一统天下时。老三李遐,字伯友,是汉朝的涿郡守,生了四子:李岳、李德、李文、李班。老大李岳,字长卿,官拜谏议大夫。李岳之子李秉义,字世范,当上了颖川太守。颖川在今河南境内,出于任职之便,李秉义把家搬到了颍川,从而使原来在河北的赵郡李氏,分出一支到了河南,成为河南赵郡李氏的开端。

    颖川的赵郡李氏自其开基始祖李秉义之后,不断发展。李秉义有三子:李翼、李协、李敏,老三李敏官至五大夫将军,他又生有三子:李谟、李道、李朗。李谟,字道谋,为临淮太守,有哆、华、旭三子。长子李哆,字子让,官至上党太守,其子李护,官至酒泉太守。李护生有三子:武、昭、奋。长子李武,字昭先,曾任书郡太守、太常卿,他生有四子:讚、修、奕、龙。次子李修,字伯游,为后汉的太尉,又生有四子:李谅、李叔、李训、李季。老大李谅,字世益,是后汉时赵国相,其子李膺,字元礼,为东汉大臣,其品德高雅,被称为“天下楷模”,先后任青州刺史、度辽将军、河南尹,官至司隶校尉,因谋诛宦官事败,而死于狱中。

    李膺有三子:瓖、瓒、瑾。老三李瑾为东平相,后来避难复居于赵。李瑾生有李志、李恢、李宣三子。次子李恢又生四子:定、壹、奖、硕。老大李定,在曹魏时任水衡都尉、渔阳太守等职。李定有李伯括和李机叔二子,李机叔先后任太学博士、临江及乐安二郡太守,他有五子:群、瓖、密、楷、越。

    李楷,字雄方,在晋朝先后任司农丞、汉书侍御史。时赵王伦自称皇帝,引起宗室诸王的兵讨,战乱空前。李楷为避战乱,带领全家,渡过长江,徙居于浙江的常山。于是,赵郡李氏的一支又扩展到了长江以南,李楷便是江南的赵郡李氏之开基始祖。

    赵郡李氏的南迁始祖李楷,生有五子:李辑、李晃、李芬、李劲、李睿,这五个儿子形成三大房系,从而使江南的赵郡李氏分而成三流,即南祖房、西祖房、东祖房。

    赵郡李氏有六大房系,为南祖房、东祖房、西祖房,辽东房,江夏房和汉中房。李楷的五个儿子,定居在浙江常山,兄弟分居。老五李睿的儿子李勖兄弟,居住在巷东;老四李劲的儿子李盛兄弟及老三李芬一家,居信在巷西,老大李辑与老二李晃两房子孙,则南徙故垒。因而,以此三个方位,李睿又被奉为江南赵郡李氏的东祖;李芬与李劲被奉为西祖;李辑与李晃则被奉为南祖。

    (1)南祖房

    前述李辑与弟晃共称南祖。辑字护宗,为高密太守,其子李慎敦先徙居于柏仁,因子孙甚微,而与李晃一起南徙故垒。

    李晃,字仲黄。他这一支流回到赵地后,其后有自赵郡徙于管城(今陕西南部)的,于是在陕西南郑一带,有了赵郡李氏的后裔。南祖之后,有李善权,为后魏座谯郡太守,他把家徙至谯(今安徽亳州),于是在安徽亳州一带也有了赵郡李氏的后裔。

    这一支世系:李晃有子名李义,为燕司空长史。李义有子李吉,为东官舍人。李吉之子李聪,官至尚书郎。李聪生有二子:真、融。长子李真官至中书侍郎,其五世孙李叔睿,官至唐朝刑部侍郎。李叔睿的第二子名李游道,在武后时拜为宰相。此后南祖房名宰相还有李藩、李固、李言、李日知、李敬元、李绅、李元素。《新唐书》中皆有记载,有唐一代300年,南祖房将相满门,世代荣显。

    (2)东祖房

    东祖睿,字幼黄,为高平太守,封江陵宁公。其子李勖,为顿丘太守。李勖有子名李颐,为高阳太守,封武安公。李颐有四子:勰、系、奉、曾。次子李系的九世孙李峤、十二世孙李绛,都是唐朝名宰相。

    李峤(614-713),字巨山,高宗时进士。他幼时失去双亲,传说他曾梦见一个人给他留下两支笔,此后,他便有了文辞,15岁能通五经,20岁就中了进士。李峤历任高宗、武后、中宗、玄宗四朝,为官清正。当时来俊臣陷害狄仁杰等人,李峤极力为狄仁杰等鸣冤,以致得罪了武后,一度被贬为润州司马。李峤不仅官至中书令,而且还善诗文,他以文章与同乡苏味道齐名,而被合称为“苏李”。又与苏味道、崔融、杜审合称“文章四友”。明人辑有《李峤集》流传至今。

    李绛,字深之。宪宗时进士,曾多次上书直谏,自知言切,必遭祸殃,焚署内奏稿,等待帝问罪。帝果然大怒,绛从容对答,说:“臣居朝廷而惜身不言,这是臣有负于陛下;倘若陛下只愿听顺耳的话,只信佞人之言,那就是陛下有负于臣下。”一句话说得高宗怒气全消。李绛先后任监察御史、户部侍郎、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礼部尚书、华州刺史、御史大夫、东种节度使、山西道节度使,累封赵郡公。

    东祖之后还有一位李谔,是隋朝的南和公,其子李爽,官至左金吾卫将军。李爽的玄孙李珏,在唐文宗时,官至宰相。

    (3)西祖房

    前述李芬与弟劲,共称西祖。李劲,字少黄,为晋朝治书侍御史。他生有二子:盛、隆。长子李盛官拜中书侍郎,其十世孙李怀远,在武后时为宰相;次子李隆为魏之阜城令,其十世孙李吉甫为名宰相,其子李德裕也是名宰相。

    李吉甫,字弘宪,德宗时任太常博士、州刺史等职,又在宪宗时任中书舍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曾向宪宗揭露牛僧孺等人的专横,颇有政见。元和三年(808),他出任淮南节度使,于高邮县筑富人、固本二墉,溉田千顷,受民爱戴。此后再次入相,多有建树。所著《元和郡县图志》,是我国现存最古的一部舆地总志。

吉甫子德裕,文武两朝为相,历任浙西观察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同平章事等职,是“牛李党争”李派首领,主张削弱藩镇势力。宣宗时,遭牛党打击,死于崔州贬所。有《次柳氏旧闻》及《会昌一品集》传于世。李吉甫父子为西祖房门庭,增辉添彩。

    上述赵郡李氏渡江南迁后的三房,千百年来,名人辈出,门庭流芳。除此三房外,赵郡李氏还有另外三房。

分别是:辽东李氏、江夏李氏、汉中李氏。

    (4)辽东房

    辽东房始祖李齐,是李玑的少子,也就是说,李齐与创立赵郡李氏的始祖李牧,是同胞兄弟,李牧行二,李齐行三。李齐在赵国当上国相,他把家开始安在中同(今河北定县)。至李齐的十三世孙李宝时,又把家迁徙到襄平(今辽宁辽阳)。李宝,字君长,曾任后汉元菟都尉职。李宝把家迁到了襄平,于是在今辽宁辽阳一带就有了赵郡

    李氏的后裔。因而,古之高丽国,今之朝鲜族,其李氏有不少出自辽东房。

    李宝儿子李雄,曾任车骑长史职。李雄之子李亮,为原武令。李亮子李敏,为河内太守。李敏之子李胤,在晋朝官至司徒,封广陆侯。李胤子李固,为散骑侍郎。李固子李志,为阳平侯,袭广陵侯。李志有弟,名李沉,李沉孙为李根,李根为后燕中书令。李根的九世孙,名李泌。李泌是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是李氏家族的杰出代表。

    李泌,字长源,是唐德宗时的名宰相。传说他7岁能赋诗,谈论国家大事,是位神童。曾与肃宗同坐辇车,出入宫中,人们指着辇车说,穿黄衣的是圣人(指肃宗),穿白衣的是山人(指泌)。李泌历任参谋军事、翰林学士、楚州刺史,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他曾几度仕宦,几度潜隐,在相位期间,曾多次上谏德宗。李泌死后,其子李繁撰有《邺侯家传》流传于世。

    (5)江夏房

    江夏房始祖是李就。从李就上溯两世是汉代酒泉太守李护,而李护则是赵郡李氏的始祖李牧的八世孙。也就是说自李牧至李就,正好10世。

    李就,为后汉会稽太守,封高阳侯,他由于做官的缘故,把家搬到了江夏,于是在(今湖北武昌)就有了赵郡李氏的后裔。

    江夏李氏始祖李就,传至六世孙李式,李式曾任东晋侍中,其孙李矩,为江州刺史。李矩有子,名李充,为中书侍郎。李充下传八世,为李元哲,元哲徙居广陵(今山西广陵县),这样在山西广陵一带就有了赵郡李氏的后裔。

    李元哲下传四世,至李鄘,李鄘是唐宪宗的名宰相,李鄘之孙李磎,是唐昭宗的名宰相。李鄘,字建侯,进士出身。初为李怀光幕属,当李怀光于河中反唐时,李鄘将李怀光军队的虚实及作战方案透露给朝廷,后被李怀光察觉,责问他,李鄘从容不迫,词气激昂,三军为之感动。河中平,李鄘先后任吏部史外郎、御史中丞、京兆尹、尚书右丞、检校礼部尚书、凤翔陇右节度使、刑部尚书、盐铁转运使、淮南节度使、门下侍郎、户部尚书,为政显著。

    李磎,字景望,进士出身。先为户部郎中,分司洛阳。当时黄巢起义攻陷洛阳,李磎怀抱尚书大印,避之河阳,当洛阳留守刘允章受黄巢义军胁迫,派人前来索印时,李磎坚决不给。后历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磎一生好学,家有书万卷,世号“李书楼”。

    (6)汉中房

    汉中房出自汉朝东郡太守太常卿李武的后裔,李武是酒泉太守李护的长子。李武之孙颉,为后汉博士,他把家定居在汉中南郑(今陕西南郑),这样李颉成为汉中大房的始祖,今陕西南郑一带也就有了赵郡李氏的后裔。

李颉定居汉中后,其家族不断繁衍。李颉之子李郃,官至司徒。李郃生子李固,为太尉。李固十三世孙李德林,官至隋朝内史,封安平公。李德林之孙名李安期,在唐高宗时任宰相,是位知名人士。

    李安期是唐朝大臣、著名史家李百药之子。李百药被贬至桂州,七岁的安期随父行,途中遇盗贼,欲杀其父,安期跪在地上哭泣哀求,愿以自身代父受刃。贼被感动了,于是放了他的父亲。李安期是太宗时任符玺郎、主客员外郎,在高宗时任中书舍人、检校东台侍郎、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汉中房中李德林、李百药、李安期、祖孙三代,三世掌制诰,权重如山。

    赵郡李氏的六大房系,每房子孙都有众多的杰出者,仅唐朝就出宰相17名,正因为如此,赵郡李氏的名声远扬。赵郡这个地方,也成为有名的郡望。赵郡李氏的后裔,无人不为自己的门庭而感到荣耀无比。

文章来自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