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起山芋

 夏天微语789 2023-04-04 发布于江苏

想起山芋

《新沂市报》2023-04-04 阅读数:18

◎吴冠琪 杨木易

早春2月,看到街上卖的烤山芋,七八块钱一斤,比三刀、条酥、羊角蜜还要贵。于是想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的家乡土地贫瘠,生产落后,种庄稼没有优良品种,产量极低。那时候种高粱,高粱穗长得跟谷穗子儿差不多大。小麦也是撒把种子望天收,种一葫芦往往只收多半干瓢。很长时间,小麦亩产没过百斤关。有的生产队到了夏季分配,每人只分十几斤小麦,有的家庭到春节连白面饺子都吃不上,只能吃山芋干面包的饺子。还有人家锅里煮着山芋干和晒干的山芋叶子,锅底烧着山芋干,调侃说这是煮的“带把饺子”。

粮食少,煮山芋不能当干粮带出去上工吃,就磨糊烙煎饼,烙煎饼要推磨。推磨要提前把山芋干放在盆里泡透,剁碎了,上磨推糊子。也有加工成面子,团成团,在鏊子上滚煎饼的。

推磨可是个累人的活儿,还叫“赶圈子集”。大集体时代,大人白天得干活儿,必须在天亮之前推完磨,小孩会犯困,大人只得早起来推磨,人也转,磨也转,转得头晕眼花,转着转着就掉下了磨棍,有的人家三个人推磨,哥哥姐姐拉着弟弟妹妹就不掉磨棍了。

烙煎饼更是个苦活儿。首先得把火烧匀。火大了,鏊子上的煎饼会煳,火小了,煎饼揭不掉,得用篾片子刮。烧草遇到阴雨天返潮,返潮了不肯上火,更难为人,熏得烙煎饼的人鼻涕眼泪直流。鏊子底下火灭了,当时很少人能够用打火机点,都用的是河北产的火柴,两分钱一盒,烙一次煎饼得用一盒火柴。要是夏天就更难受,天又热,火又毒,裤子、褂子都快烤煳了。

山芋是个好东西,让家家户户都能吃饱饭,当时有顺口溜说:“山芋干,山芋馍,离了山芋不能活”。山芋只能填饱肚子,有人嫌它没有什么营养,渣子还多,吃多吃久了胃里反酸。

春山芋打粉出粉率高。打粉漏粉条,镟粉皮子,做凉粉,做蛙鱼,粉渣可以喂猪;麦茬山芋能熬糖,山芋糖能擀花生糖、芝麻糖、面糖。夏山芋窖在地窖里能吃到过年开春,烧着吃,煮着吃都可以。农村的红白喜事,还有用山芋炒拔丝的。山芋叶鲜的炒着吃,煮着吃,晒干了兑上面粉蒸馒头吃;山芋藤蔓晒干加工成面,是喂猪的好饲料;一旦遇到雨天,霉烂的山芋干,还可以换酒喝。

到了霜降前后,是收获山芋的季节,队里安排半劳力、妇女劳力,割山芋秧子,派使牛的套牛去耕。安排人拾山芋,山芋打成堆,两人抬筐,一人掌秤,一百斤一筐一堆。几个人同时往几只筐里拾山芋,按户人口分,各家各户抓阄决定先后认山芋堆儿。多数人家在地里刨山芋,就在地里晒,没有树荫遮凉,得风得太阳,三两天就晒干了。这时候就怕白眼子太阳,天一上云子了,就提心吊胆,又怕下雨。那时候没有现在手机报的准,几点几分下雨,只能听新沂广播站的天气预告,说“今天夜里到明天,局部地区有时有小雨”。

有的人家一次就分2~3千斤山芋,家里劳力多,刨子多,不到半夜就刨完了。趁着好天气晒干,弄到家里才放心;要是刨晚了,阴天下雨烂了,跟煤炭差不多,烂了沾地拾不起来,叫“一号煤”,烂轻点叫“二号煤”,不值钱,几分钱一斤没人要,只能换酒喝。

家里刨子少的只能轮流休息,人歇着刨子不能闲着。刨山芋也是个苦活累活技术活,天再凉也不能穿袄,左手往右手递送山芋,也有右手从山芋堆上拿一个刨一个,不如左手递的快,左胳膊要伸直,用力向前推,才能刨得快,只听“嗤嗤”响,一会就刨一大堆。有人刚学会刨,不小心手掌皮都刨破了。

记得1968年下大雪,有的人家大雪封门,没办法上井里挑水,就挖雪化水做饭,锅里煮的是山芋干,锅底烧的是“一号煤”,冒蓝火苗。那时候没有电,没有煤气灶,煤炭紧张,老百姓没有熟人买不到,有人形容当时的生活说:“脚蹬灶门瓢卡脸,山芋截子扒三碗,盐豆咸菜老弟俩,一天只吃两顿饭。”

今天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改善了,把叫做“蜜薯”的山芋当成点心吃。苦日子一去不复返,感恩党和祖国,是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