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气!DRG入组时正确编码不如错误编码

 病案科普 2023-10-19 发布于河南
在之前我们讲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编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编码),当为冠状动脉供血的血管为主动脉时,则按照供血的冠状动脉的根数进行编码,分别编码为36.11-36.14(一根-四根或以上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下面看一个手术记录:
此患者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行瓣膜置换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由于还没有写过瓣膜置换的编码,此处故省略了手术过程。根据旁路移植的编码原则,此例利用大隐静脉连接主动脉(AO)和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主动脉和冠状动脉后降支(PDA),所以此病例最终编码为(只编重要的):
35.2201主动脉瓣机械瓣膜置换术
36.1200二根冠状动脉的(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此处我是把瓣膜置换手术当成主要手术,在实际中哪个为主要手术要根据主要诊断综合考虑。最终此类病例入组到MDCF循环系统疾病及功能障碍中的FB2心脏瓣膜手术组
如果不考虑医保付费,这类病例可能也就这样了,但是在梳理过程中发现有一类错误编码:
35.2201主动脉瓣机械瓣膜置换术
36.1000x001主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术
36.10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为心脏血管再形成术NOS,也即这个编码为未特指,在进行编码分类培训时都知道NOS为信息不完整,尽量少用。显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一般都可以在手术记录中找到“搭桥”的冠状动脉血管数量,所以这个编码是直接检索编码库的“错误编码”,然而这样的编码最终入组到MDCF循环系统疾病及功能障碍中的FB1瓣膜手术伴冠脉手术组(1.1版)。
FB1为双手术分组,FB2为单手术组,显然如果没有其他情况,FB1组显然要比FB2组付费高,最终所有此类病例的“正确编码”都比“错误编码”付费少。
究其原因,FB1瓣膜手术伴冠脉手术组为双手术组,也即需要满足两个手术就能入组到这个组。手术1为瓣膜手术,手术2为冠脉手术,而在冠脉手术中缺少36.11-36.14这几个编码。
为什么会缺少36.11-36.14这几个编码,我也搞不清,如果因为这几个是“00”码,但36.1500和36.1600都包含了;如果因为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不符合冠脉手术这个标准,那36.1000x001主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术也纳入了。所以,可能是之前提到的确定分组方案时原始数据出了问题,或者由于某些原因把这几个编码排除了。
遇到这种情况,编码员很被动,一方面需要正确编码,这反映了编码员的基本功,另一方面则是“真金白银”。但这也不能让编码员背锅,这就需要DRG管理部门和医保局沟通反馈了。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有错误敬请指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