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种电影叫巴斯特·基顿(Buster Keaton)

 尉迟上九 2023-04-04 发布于湖南

这篇是我五年前为《这些电影值得被铭记》写的,对当年如此能写的自己感到欣慰。闲来无聊又看了一遍《福尔摩斯二世》,想着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下1920~1925年我个人非常偏爱的基顿的八部短片,这么长的文章或许很多人已经没有耐心看完,没所谓,只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看看基顿的电影,一定会收获满满的欢乐和惊喜。

现在大部分喜剧片不是尴尬做作的耍宝,就是粗制滥造的无限度低估观众的智商,连嘴角上扬的动力都没有,只剩戳瞎双眼的冲动,在如今哭比笑要容易得多的时代下,逗乐完全失去了诚意和真挚,徒留廉价和低俗,其实拍喜剧的难度非常大,取悦观众并非是一件轻巧、容易而简单的事情,千万不要把笑定义在肤浅随便的层面上,要拍好一部载入史册的喜剧片,甚至成为一位实至名归让人顶礼膜拜的喜剧之王,需要很多元素(聪明才智,亲民诚挚等)的创意累加才得以在观众的脑海中占得一席之地。

就在去年不少观众为某囧摇旗呐喊拍手鼓掌的时候,我有建议过朋友可以看看基顿(Buster Keaton)的默片,两者之间少说也有一百个刘别谦的差距,部部都诚意满满,跨时代的妙点子层出不穷,成为后辈争相模仿的对象,滑稽轻松,睿智灵泛,一路被逗得开怀大笑,背后还捎带着关于生活的描摹和深度,可以想象一下在那样一个“简陋”的年代下,却能诞生出一部部百看不厌的喜剧经典,无论是路人皆知的卓别林(Charles Chaplin)和劳埃德(Harold Lloyd ),还是人见人爱单纯得一塌糊涂的基顿,他们抱着对电影艺术纯粹的热爱通过光影的魅力将欢笑和动容带给观众。

漫画家乔治(George McManus )和基顿在拍摄《摄影师》(The Cameraman)/1928的片场,每次看到这张照片就忍不住想笑。

谈及影史一旦扯到喜剧基顿绝对是重点提及的对象,从小受到身为杂耍演员的父母的耳濡目染,基顿随后跟着爹妈也成为了剧团的一份子,身上积聚着强大的四国基因,从小就耐不住性子没少折腾,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爱挑战和冒险,没少让父母操心,锻炼了体魄,练就了胆量,为将来密集的体力消耗打下了牢固良好的基础,这个看似身材瘦弱的小个子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人,离开剧团后,在朋友的介绍下遇到了喜剧界的大牌伯乐,兜里只揣着一点钱告别有稳定收入过去的基顿从此便被拉开了他的演绎序幕,进入了职业生涯最为经典的一段时期,在1960年被授予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对基顿有所了解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他有一个响当当的头衔,人称“冷面笑匠”,这种没啥面部表情的表演方式几乎成了基顿个人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即便基顿一直都是以一种冰块和扑克脸示人,但他通过夸张灵活的肢体语言和永不消停的生命力,外加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巧思和创新意识,透过自然即兴的方式,给观众持续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欢乐,在内容丰富(有运用到各类乐器)的配乐积极的煽风点火下,充满了取悦大众的感染力和源源不断的喜感,对小人物和基层阶级的刻画也顿时拉近了戏里戏外的距离,让人感觉分外亲切。

上世纪20年代被视为基顿最为辉煌的表演和创作阶段,除了几部家喻户晓的长片,多产的短片也占据着他整个演艺生涯的重要地位,大多都是百看不厌的经典,很多独具匠心的天才构思甚至让人很难想象这是出自了于当时的年代下,很不可思议,更多的依靠非常巧妙的桥段和道具的神奇设计达到一定幽默的效果,毫不做作刻意,行云流水间充满趣味,现在看来依旧笑果十足,当下或许很少人会翻看过往那些被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默片,但正是那些电影以栩栩如生生动形象的拍摄方式和镜头语言,完美诠释出了喜剧的本质和精髓。

下面简单的介绍下我个人较为偏爱的八部基顿的短片,可以说几乎融合了所有基顿招牌式的特有元素和套路,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把他的电影都补齐了,非常容易消化,有时候被生活揉拧得极度郁闷时可以瞬间转换心情,能以更加释然轻松的心态面对,而且每部都有让人欣喜的闪光点。

Ⅰ.邻居们(Neighbors) /1920

在不断带动气氛的优美钢琴旋律中,讲述了一个隔壁家穷小子爱上邻居家美少女的追爱故事,在这部电影中基顿运用了一些不规则的构图,在他后来的作品中也有频繁出现(除了一些必要的文字说明,镜头多变灵活的运用也辅助性的直接表明了线索、细节和发展意图),冯导新作《我不是潘金莲 》预告一出,圆形构图让大家大吃一惊,其实早在快要一个世纪前基顿老早就用过了,潦倒困苦的小人物为求爱又被折磨得不成人形,上演了一出出惊险逗趣的杂技表演,各种阴差阳错制造的有趣桥段和小聪明横空出世,帽子、衬衣、马甲、领带、背带大裤衩,基顿牌的典型装扮,随意中散发出一种可爱喜感,最后三人组合叠加的高空作业足以见证基顿的功底。

在他这些自编自导自演的短片里,有意设定的基顿看着总比别人矮小,受欺负、被打压、频捉弄,但总有一股不屈不挠愈挫愈勇的精神,一步步从横生枝节到奋力逃脱再到过关斩将,基顿总以他拿手的机灵和幽默给轻松化解。这片里各种背黑锅太逗了,一个看似再简单不过的机关即可发挥出制造笑料的最大作用,一根木板搅浑和制服一票人,这正是基顿最为厉害的的地方,但令人遗憾的是当有声电影登场后,拍摄电影充满了顾虑和谨慎,不再变得随性而简单,一直走天马行空路线的基顿一旦被束手束脚起来,也就失去以往的灵性和纯粹。

Ⅱ.一周(One Week)/1920

创意太棒了,以时间为轴,讲述了一星期里一对新婚夫妻从制造移动新居到毁于一旦的过程,基顿还是没能逃脱被人轻易捉弄的命运,不过他嫁祸别人的本领也实在是高,结果却还是因此被戏弄,把屋子造成了一座极具前卫风格的先锋样式,活灵活现的精彩诠释了立体主义的美妙,基顿建筑方面的能力也是一绝,这部短片同样聚集了基顿式的大量元素,磕磕碰碰摔来摔去中再次力证了基顿过于常人的好体质,其中再次用到了别致的圆形构图,来放大人物肢体上的情绪表达,这不靠谱的屋子也照常安插了不少机关,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趣味,把自己和别人都折磨得不轻,笑点也由此而生,关键时刻冒出的一只扫兴的手推翻了摄影机的客观存在,成为了不容忽视的亮点。

和基顿合作密切的两位女星,一个是前面《邻居们》里扮演邻居女孩的弗吉尼亚·福克斯(Virginia Fox),两人前前后后一共合作了9部作品,还有一位就是本片里的新婚妻子扮演者西碧尔·希利(Sybil Seely),包括《稻草人》在内和基顿合作了5部短片,爱情在基顿的电影里一直都是最重要的行动理由和动力,不可或缺的精神养分,总是为此历经坎坷和磨难,而基顿也常常以落魄的穷小子身份示人,虽然在这片里基顿造了个不靠谱的屋子,经过暴风雨的侵蚀变得不堪一击,更是最后被无情摧毁,但小两口并没有绝望或气馁,最后以照旧幽默的方式对待,我觉得这就是基顿电影最大的魅力。

Ⅲ.稻草人(The Scarecrow )/1920

因为牙疼把脑袋绑成了兔子头,开头拔牙的一段挺有趣,配着轻盈欢快的配乐,瞬间就入戏了,一个留声机兼烤箱的玩意儿让人眼前一亮,要知道虽然基顿没有受过什么正统的教育,但是他抱着浓厚的兴趣在母亲的教导下,对机械很有自己的一套认识和研究,而这点也在他的大部分电影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的室内情景模式有点让我想到了塔蒂(Jacques Tati)的《玩乐时光》/1967,电影里基顿为我们展现了一些很有趣且新颖的装置艺术(吊起来的调味品和移动面包车等),在两人尽情地大快朵颐时,对称丰富的快速活动中,形成一种很别致好玩的画面感。

各种大开眼界的懒人设计非常聪明,搞不懂基顿的脑袋瓜子里到底蕴藏着多少稀奇古怪的妙招,太有意思了,看着小身板的基顿和高大哥的对手戏,加上争锋相对和大打出手的情节,滑稽的成分更是有增无减,随后依旧是一路的冒冒失失跌跌撞撞,和狗的一段追逐戏基顿再次发挥出了他身强力壮的优势,这可能也是至今我见过最为敏锐和灵活的狗了,而默片要的就是这样绝不冷场的快节奏场面,滋生误会果断把我给逗乐,稻草人无疑是最佳伪装,基顿也是把在剧团的绝活和耐摔的本领发挥到了极致,收获爱情摩托车求婚的一段既搞笑又浪漫,美妙极了。

Ⅳ.倒霉(Hard Luck)/1921

结局画龙点睛,看到了基顿带点灵异味道的“中国媳妇和孩子们”,虽然剧情有点东拉西扯,缺乏前因后果,但好在趣味十足,基顿再次化身倒霉蛋,前面频频自杀不成的点子,让我想到了后来的港片《玫瑰玫瑰我爱你》/1993和阿基的《我聘请了职业杀手 》/1990,都有着十分类似的幽默情节,后来寻找珍惜动物中的钓鱼戏码和在狗马身上做文章,加上各种精心设计中的出其不意很是有趣,挑战土匪的一幕最好玩,又见领带妙用,基顿再次送上自个的看家本领,上演了一出精彩的英雄救美,最终化险为夷,可惜救的是别人的老婆,但多年后基顿还是收获颇丰,让我们看着格外亲切,还真有种当年邵氏僵尸片的赶脚。

Ⅴ.暗号(The 'High Sign’)/1921

床单一般大的报纸,香蕉梗,射空瓶旁边中,都是很有趣的构思,利用狗吃骨头制造打中声响错觉的点子,大肆耍了一把帅,基顿简直聪明透了,因为出色的枪法被黑白两派阵营看重,是杀是护如何取舍,站在呆萌基顿的立场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了,更可况白方还有一个可爱漂亮的姑娘,基顿瞬间就洗白了,最后屋子里四个对称房间直观的竖截面设计得太棒,讲究的构图大赞,借此又展开了一场猫捉老鼠的过瘾游戏,机关重重的屋子,迅速的跑来跑去上蹿下跳,玩得不亦乐乎,基顿再次施展了一把矫健的身手,最后呼应的暗号绝了,简直就像是人生赢家的傲娇表现。

短片《暗号》正式版海报

Ⅵ.警察(Cops)/1922

这部和基顿大多美好的结局有点不同,最后成了一出带点幽默色彩的悲剧,有点凄凉和酸涩,基顿这次爱上了一个势利的女孩,为了成为并符合女孩标准中的有钱商人,机缘巧合下基顿得钱又被骗钱,还莫名背上了黑锅,善良反倒成了别人利用的弱点,又见熟悉的“跷跷板”,再现牛掰的灵活伸手,后面熟悉震撼的追赶场面再次登场,这次换成了蜂拥而至的警察,最后看着果断”自杀“的基顿还是有点感伤,只用了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间基顿就在笑中带泪的巧妙流程中刻画了一个平凡穷困小人物的潦倒人生,反观有些自命不凡的导演用了百来分钟也讲不好一个动人的故事,真应该汗颜的挖个地洞钻进去。

Ⅶ.福尔摩斯二世(Sherlock, Jr.)/1924

电影《福尔摩斯二世》正式版海报

若要列出我心中的电影大爱,这片一定名列前茅,开头引用的一句谚语至今都记忆犹新:不要尝试同时做两件事,并期望都能做得好。这片讲的就是一个男孩一心二用的故事,也是曾经我梦寐以求的理想职业→侦探和放映员,不过基顿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谚语的真理性,还是一如既往的衰,但在梦中总算扬眉吐气了一把,西装笔挺了一回,各种机智和神勇,英雄救美屡试不爽的上演,将现实搬进银幕的点子,天才般的神构思,梦中虽落难,醒后遇幸福,聪明绝顶善良贴心的基顿实在太可爱了。

超现实灵魂出窍影中影虚实结合的巧妙想法太精彩了,可以联想到往后很多经典电影,例如无敌老头的《开罗紫玫瑰》/1985可以说就把这种想法给吃透了,不过模糊界限的智慧点能在当时那年代下诞生简直神了,应接不暇的滑稽幽默和灵泛点子,戏中戏的转变,放电影的普通穷小子一转眼竟成了福尔摩斯二世,开始在戏里斗智斗勇,跳窗乔装的瞬间和穿箱消失的一刻看傻眼,对横冲直撞你追我赶刺激欢乐自驾摩托车的诙谐桥段回味无穷,艺高人胆大的摩托绝技这能耐太令人折服了,经历各种险情,利用剪辑当走进银幕的基顿在做出连续动作时银幕频频的切换场景的生动画面趣味横生,令人拍手叫绝,最后照搬电影的桥段,逗比基顿又耍了一次浪漫,妥妥的卖了一次萌。

Ⅷ.七次机会(Seven Chances)/1925

电影《七次机会》正式版海报

虽然这部电影超过了关于短片时长的官方规定,但出于私心我还是想把这片给归类进来,很多设计异常精巧的细节尽显滑稽搞笑,贪婪的力量真是惊天泣鬼神,千万不要低估了女性山呼海啸般的还击力量,倾巢出动的场面相当震撼,群娘追逐的戏码十分开眼,绝对的影史经典桥段,得罪广大妇女同胞的后果不是一般的严重,在一次次的弄巧成拙下,基顿就是个自讨苦吃的可爱逗比典范,被追得灰头土脸狼狈不堪的样子喜感十足,欢乐无比,婚姻还是得以爱情为基础才合理,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婚姻注定扯谈,真爱只有一个。

片长的原因使故事显得更加完善和丰富,虽然这次基顿的身份上了一个阶层,有办公室有车还有合作伙伴,但还是面临着会要破产的窘境,面包和爱情,缺一不可,前面耐心铺设的剧情可圈可点,求婚不断,屡次吃瘪,张口就来的意图甚至有点啼笑皆非,后半段高潮迭起,基顿再次踏上了一场惊险刺激的逃跑之旅,一路尽显场面调度的超强能力,穿过橄榄球场踩倒一片队员的片段很有趣,搭错讪,入错场,出尽洋相,开头的一段爱在心口难开就挺有意思,狗狗和季节的变化设计得很有心,趣味和巧妙完美融合,最后大团圆结局美满且温馨。

以上这些电影足以证明,基顿透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精心构想,将仅有的可利用条件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讲述着一个个简单却不平凡的真挚故事,用喜剧做到真正的俘获人心,基顿让我意识到没有任何外在的理由和借口可以阻挡一个满怀诚意的电影人拍出让人津津乐道过目难忘的好片,最后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附上经典截图一张(出自短片《一周》)。

——谢谢大家的支持——

——欢迎多多关注和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