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具诗才的一位龙泉知县——杜一鸿

 述涛说事 2023-04-05 发布于江西

 最具诗才的一位龙泉知县——杜一鸿

                          文/刘述涛

    当下许多研究清代竹枝词的专家,都会把杜一鸿的作品拿来研究,他们从杜一鸿竹枝词的字里行间,寻找出清代竹枝词的文史价值,以及研究当时的社会变迁,人文世相,风土民情,当年竹枝词都有显示。

    杜一鸿作为一位地方行政主官,在他的笔下,更多的是从他的视角下所显露出来的龙泉县的点滴变化,民风民情,以及他为实现自身的政治抱负,凝结于笔端的感受感慨。杜一鸿的竹枝词,也为今天的人们想要了解当年的社会万象提供了另一个独特的视角,它具有不可多得的史料价值。

    今天,仍有一些人在写到遂川时,喜欢引用杜一鸿的诗句,像“吉州西上是龙泉,万点青山万户烟;最喜年丰人乐业,白云坳里总开田。”还有赁土开荒客籍繁,年年棚下长儿孙;辛勤满叶仓箱咏,闽广湖湘共一屯。”这类诗词,也成为一些人研究客家人与当地土著融合文化的重要文献。

    一位知县,在从政的同时,从没有停下过手中的笔,用来记录这方土地的点点滴滴,以及自己内心的感受,这足可以看出杜一鸿一方面对竹枝词的有着浓郁的爱好,另一方面,也证明杜一鸿是一位有政治抱负,人文情怀的基层官员。

    杜一鸿是江苏江阴人,字于馨,号四田,乾隆三十年,以进士身份入职,先担任信丰县知县,后调入龙泉担任知县。前前后后在龙泉县知县任上9年之久,他写下了大量以龙泉为背景的诗文。县志上用八个字来描写杜一鸿,“兴废举坠,勇于任事”,自然是指杜一鸿这个人敢于担当,能够将一些好的该做的事做好,传承下去,该废的废除。就拿五峰书院来说,前前后后建了那么十多年,却一直没有完工,以至于一些人说,命长的才能等到它的完工,命短的等不到了。

    杜一鸿一到任,就到五峰书院召开现场办公会,问是什么原因使得前令知县杨焯举九牛二虎之力,心心念念想要建成的五峰书院,到现在仍没有完工。这时,你一言我一语,说来说去,无非就是缺钱。

   五峰书院因建起来的大门正对南面五峰而得名五峰。在刚建之初,并不打算建多大,而是在建的过程中,却是不断添加房舍。本来募到的资金足够建书院正楼,可建好后却发现还有余款,于是说,旁边建栋观澜楼吧,观澜楼一建,钱款又不够,开始停工募捐,等到捐来了钱,重新开工,等到观澜楼建了,又想楼后建致道堂,致道堂一建,又想建山长厅,就这么停停建建,建建停停,到后藏书处,堂室斋舍都得建,建又缺钱,怎么办?只能是边募捐,停停建建,建建停停。

     杜一鸿说,前面的事我不管,接下来的事我来管!但也不能这么无休止的建,明年无论如何都得在书院听到朗朗的读书声。

    接下来,杜一鸿组织全县有名望的乡绅到五峰书院参加募捐会,在大会上,杜一鸿首先对所有的乡绅说,我乃一介穷知县,大钱没有,但我愿捐自己的半年奉禄,用于建设。县里的乡绅一听,都说,杜知县乃外乡人,为了龙泉的事,都愿康慨解囊,我们本地人,又有什么理由不捐献。于是,钟衍煓、李之鸿、康飞熊等乡绅数十人捐银一千六百余两,并增置田租一百八十余石,各乡绅捐输田租七百七十余石,合前义学田共计田租一千一百九十余石,以后又陆续捐田一百三十余石。这才使得五峰书院在一年的时间内完工。建成的五峰书院一共八十八间房,是龙泉县首屈一指的最大书院。

     杜一鸿在龙泉任上还有一大功绩,就是将大丰陂,也就是南澳陂,重新修复。《遂川县志》上记载了这一件事》“泉邑旧有大丰陂,久被洪水冲毁,由于陂址、圳道的选择和经费问题难以动工修复,乾隆三十二年,知县杜一鸿亲临废陂处所,审度权宜,并督率民工重建,使间断200多年的水陂得以恢复受益。之后,杜一鸿又集民力筹经费,对北澳陂进行整修,2陂修复后灌溉便利,粮食产量大增。”

    乾隆年间的《龙泉县志》也是由杜一鸿组织人员进行编修,并亲自审阅,一字一字核对。才使得当年杂乱无章,内容单薄,难以入目的老县志得到补充完善,添加章节,成为今天遂川人查阅遂川历史不可或缺的一本史志资料。

    杜一鸿这样的官员在离开龙泉任上时,老百姓是夹道欢送,依依不舍。还有很多人提议要为杜一鸿建生祠,以便纪念,杜一鸿却是不肯。说公道自在人心、是非自有公论,一切交给历史。

    历史自有回响!

    今天,仍然有许多人在读杜一鸿的竹枝词,在说“秀洲洲前多老树,北乡寨上好杉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