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小说--中专毕业 第廿一回 中专好开端 假期独处信件

 291作坊 2023-04-05 发布于北京

入学进入十月了,这段时间对于新入学的中专生来说,过得滋味各异,兴奋、忐忑、抱怨、新奇、留恋……无论是男是女,都是在这所全国重点中专校的充分体验:

新的班级,从初识的收敛到肆无忌惮;新的宿舍成员,从试探到不分彼此的窥探;

课程,新的内容和新的概念,新老师的习惯、要求和以往初中的不一般;

吃喝拉撒,硬着头皮,一点点儿的适应,无论怎样都变成了习惯;

周一大扫除,细致的区域划分和人员分工让玻璃窗、地面、黑板,什么犄角旮旯都一尘不染;

内务,这个新的名词已经不再是宿舍长、临时班干部和辅导员的口头禅,除了在教室上课和写作业,之外的时间被整理军被、床单、拖鞋占满,真正的体现了半军事化的特点;

课余生活,课时到下午三点四十,晚自习从七点的新闻到晚上八点半,周末的间隔的大、小礼拜终于变成了双休,无论是不是第一次洗衣服,都要趁着可以晾晒的间隙搓搓T恤,再把穿了一周的校服换换;

走出校园,到临近的批发市场转转、逛逛邮局,还有新村的新华书店,前后两个校门,平时归校不能晚过六点半,周末不能比十点更晚;

值周班、考核扣分,已经体现在每天……

于静然已经适应了这中专生活,无论是军训结束的四十公里步行拉练,还是每天早晨饭前半小时的跑操,无论是J城特有的没有盐味儿的大饼裹着油条,还是就着没有几粒米的稀饭,数学、语文、化学、物理、正规的足蓝排和太极的体育……所有的课程都已经步入正轨,门口的报刊亭、锅贴铺、拉面馆、烧饼摊也成了休息日的乐土。

初入中专的校园生活,最惬意的莫过于坐在教室里写信。从军训回来以后,于静然和父母和初中的同学都写了信,介绍自己适应环境的状况,分享军训的辛苦和兴奋、回味四十公里步行拉练的自豪,也有和同宿舍同学的尴尬趣事,更自然的吐露自己对未来生活的想法和憧憬。

在中专学校的第一个国庆节,第一个三天假期,非本市的“外地住宿生”则真正体会到了特殊照顾:本市的都回家了,外地新生不允许自己回家,一年只有两次半价购车票的优惠是一个方面,关键是学校要组织新生熟悉J市环境——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专门组织大轿子车,带新生感受新建的中环线、驰名的东北角、文化街、和平路还有历史悠久的劝业场,这些让于静然真正感受到了大城市的气息——公交车、信号灯、人行道还有穿梭的黄色大发出租。整整一天,在辅导员带领下,走东逛西,对于走过拉练的来说,不过是热身运动了。回校还真赶上了食堂的晚饭,米饭四两,在三丁儿、炸豆腐包菜、西红柿炒鸡蛋中挑了三丁儿。

第二天,同宿舍的同学到批发市场、书店、旧书摊游览一番,捎上四五个烤饼,在关校门前返校。晚上在晚自习看星矢,看新闻,为即将进行的入学测验进行复习。

于静然特别赞同新生“电视规定”,要知道,虽然是个小小的黑白电视机,虽然只是两天,但如果没有开机时间的限定,估计就和其他楼层的班级一样整天播放了——教室没法复习不说,更难以静下心做些自己的事情。

第三天转瞬即至,于静然没有再和同学去逛街,上午收拾衣物,整理小柜后出校门右侧在小饭馆吃的素馅锅贴,喝了碗免费的小米汤,而后走进校门,在学生会小卖部买了信纸、牛皮纸信封(印有“无线电校 J城大新街光荣道183邮编300132”)和邮票,而后去另一侧的传达室,看玻璃窗里摆着的信件。

“于静然!”没有比在玻璃窗内看到信封上自己的名字更幸福、更兴奋的事了!几乎是从传达室跑着回到二楼的教室,于静然坐下的时候还喘着气,而此时,教室里还没人呢,毕竟明天就恢复正常了。

来信是中学最要好的同学海军来的,信鼓的出乎意料,原来里面还另有一封没有开启的信,嗨,竟然是寄到县师专的,看来是哪位同学真以为自己考了师范。

“静然,你小子的来信收到了,我可是还你两封哦,哈哈,不知道是你哪位相好的,都不知道你考哪了就写信给你,亏了咱初二的同学海燕,毕竟也和我是一个村的发小儿,她考了师专带回来的。谁写给你的?回头写信告诉我哦,就这样吧,你的来信我还没仔细看,到时候再回给你,这封就是转交信的信,祝好。”海军的信倒是不怎么讲究格式,而且言简意骇。

带着疑问,于静然拆开了另外一封信:

“于静然,你猜猜我是谁?咱俩可是三年中学一直是一个班的呕,这是一种缘分吧。你猜吧,反正我是不会告诉你。

其实,写信给你,就是想证实一下你到底是不是考了师范,毕竟你这面试状元让一些情窦初开的少女怦然心动啊,但不包括我哦。

希望你能如愿,毕竟中考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人生改变轨迹的关键。我选择了女生都爱选的财会专业,希望将来能分配个好单位、好工作。

还不知道您能不能收到这封信,就不多写啦,记住我的通信地址:京通财校。希望你能猜到我是谁,哈哈哈……

真的是一头雾水,于静然仔细搜索着记忆里的字迹,筛选着自己初三座位的前前后后的女生,怎么也印证不了,谈得来的已经写信给海军转交自己的通信地址,平时不说话的应该不会这么捉弄自己啊。到底是谁呢?竟然知道自己中考的愿望是师范,这个应该不是谁都知道呀,当时年级主任王雪凤王老师拿着面试成绩通知书找自己谈话的情景历历在目。

“恭喜你啊,于静然,面试成绩第一啊,也难怪,咱泃河一中前二十名里面就你一个参加提前面试了,而且这次全县面试男生才6个人。说真格的,我觉得你考师范太可惜了,现在谁还愿意当老师啊,你最好还是和家里再好好商量商量,师范可必须是填在第一志愿,中专的师范是小学老师,就是你考上了高师预备班,再读5年也就是初中老师,老师不是不好,但现在我跟你说,真的是费力不讨好的差事,工资待遇真的不如其他行业,你的成绩考个其他的专业一点儿问题也没有啊,当然,要是能上市重点高中就更有前途啦”。于静然清楚的记得自己在师专面试博得面试主考官欣赏眼神的情景,而自己选择师范专业真的是由衷的想法——只有老师,才能让自己绘画和音乐的爱好同时系统的学习,而且廉价的学费、寒暑假的福利更是大大的诱惑力啊。更重要的是,不用在啃高中的三年书本,茫茫题海,无边无际,自小学就常参加各种竞赛、成绩平平于静然早就知道自己不是出类拔萃的料儿,学那些除了考试用到之外的知识,于静然学累了,也学烦了。

考前正式填报志愿书时,年级主任特意找了父母谈话,从来不参与自己事情的父母这个时候说,“你就听老师的吧,肯定不会害你的”,而他也毫无怨言的听从了父母的意见、废了第一的师专面试成绩,第一志愿是离家最远的长安航校、第二志愿是长江边汉阳桥梁学校,而第三志愿,则是J城无线电,都是中专,而且都是外地——真的腻烦了题海耕耘,他宁愿不要那拔高的20分,也不去死记硬背化学分子式、数学三角函数,哪怕是推演方法!代数、化学老师几次谈话,都效果甚微。但对于推理性更强的几何、物理、和概念类英语、语文、政治,于静然确是有着无心插柳的好成绩!

先报志愿再考试的机制,是那个时代特有的命运赌博——于静然由于数学、化学成绩一般,没能达到两个志愿的分数线,修飞机、造路桥被玩儿机械替代。而自小学五年级就萌发老师梦,也已经埋进了内心深处。只有海军知道这些呀,竟然写信到了师专,到底是哪位呢?

于静然冥思苦想,实在不知道是哪个女同学写给自己,怎么回信?人家以为自己当老师啦,下次的信会那么幸运的转交到自己手里吗?可是按信上的地址回信,又写给谁呢?真的只能等下次海军哪位发小儿再帮上忙吗?

“不知名姓的朋友,你好”,于静然决定先回信。

“怎么也猜想不到你是哪位同学,毕竟初三的生活是那样的匆匆忙忙,我只记得换过三次座位,而初中三年都在一个班的女生里,哪位的字迹如此清秀,我怎么也想不起来啦,我可是当了两年数学、美术课代表,字迹应该可以推断的呀,最后一年,你字儿的变化不应该这么大,除非你在骗我——我们根本就不是三年的同班!否则你应该知道我喜欢直来直去的性格的,但我猜,你也没有参加毕业聚会。海军说,因为无法通知,就是几个有电话的村里的同学参加了,不到二十人,而且基本是上高中的,他们一起到附近刚开发的旅游景点玩去了。

我没有当老师,但也如愿升学到了中专,J城无线电,虽然还没有定专业,但无非是和机床打交道吧——这同样是我喜欢的,入学以来的课程强度不是很高,过两天有个入学测验,是块试金石,到时候希望能和你分享——如果能建立联系的话。

老师是我小学五年级就萌发的梦想,特别是小学老师,可以引导不同的孩子找寻最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引导他们走向不同的人生,真的是种美好的感觉,修理人不成咱就修理机械,一样是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吧!你考财会学校是你自己选择的么?为什么不上高中啊?也不知道咱们这届到底有多少上了高中、多少上了中专,或者多少辍学务农,你消息该比我灵通。

浪费了面试第一的成绩是个遗憾,但也谈不上什么后悔,和许多想得到、而得不到的东西一样,面对现实恐怕是最好的选择。路在脚下,取决于我们该如何走,无论方向是不是正确,也要努力迈好每一步吧,累了就歇歇看看风景,烦了就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只有走过来才是经历,而没有到过的地方,什么梦想、目标,都是个名词而已。

这些有些哲理的意味,你应该记得我那次在教室痛哭吧?我因那次痛哭,真正的知道了自己究竟为何而学,更为自己从容面对各种压力找到了心态和方法,但为什么哭?老师的期待?同学的压力?还是未来的迷茫?我连自己也不知道,也不必在乎你们的看法,当然,如果你还记得。但我感谢那次当众出丑,让我在填写志愿时从容面对。

正如你所说,还不知道能不能收到这封信,就先写到这吧。此致,祝学习进步!怎么也猜不到你是谁的小于……

就在写完日期的一瞬间,于静然有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在已经贴好邮票的信封上,抄上来信的地址和邮编,认真的用楷体写上了“于静然(来自泃河一中初三1班)收”,在印刷好的校名后面写上“9413班”后,迅速跑下教学楼,几乎又是百米冲刺的速度出校门,将信几乎是颤抖的塞进了校门左侧的邮政信筒外埠的孔里,长长的出了口气,有些为自己的想法沾沾自喜。

老乡!于静然!给相好的写信吗?于静然回头一看,原来是黄菲菲和吴燕青,她俩应该是从批发市场回来。虽然不在一个班级,但作为一个宿舍的姐妹来说,两个小姑娘已经亲密无间了。这个第一个异地的国庆节,两个人基本是形影不离,竟然间接的促进了两个班级留校过节同学的结识,连班主任付为民都觉得国庆节留校新生管理轻松了一大块儿,熟悉、信任是团结的基础,而貌似松散的假期生活需要留校生需要彼此的安慰,尤其是第一次远离外乡的新生。

于静然还没有习惯和老乡打招呼,也不知道该怎样在校园门口和两个女生搭讪,“回封信而已”,正为自己“回信妙招”窃喜,喜悦不知不觉的挂上了眉梢。

“天天写了吧?真服了,还真有的写!”和吴燕青沉默寡言不一样,黄菲菲一脸的得理不饶人。

“燕青!”又从远处路口传来清脆的女声,三个人顺声音看去,一个女生骑着自行车匆匆过来,粉蓝色的公主车架,镀铬的车把、车铃烁烁放光,粉白金属车筐里四个铝制饭盒整齐的码放在网兜里。

“快回宿舍,我爸给咱们熬了黄鱼、做了咸菜!”她兴奋的对着两个姐妹喊着,到门口才下车,也没管黄菲菲和吴燕青跟上没跟上来,提着车把跨过一边入口的校门门槛,后边车架旅行包是换洗的衣服,不怕颠簸,近三个小时的自行车,比回家可累多了。

菲菲和燕青赶紧跟上去,几天不见,语调中明显的有些惊喜,“吴婉夕!等等,学校里不让骑车,我来帮你,你歇歇!”

黄菲菲对这个“千金小姐”是关爱有加的,一个宿舍不说,就冲吴燕青的同桌,她对吴婉夕“爱屋及屋”——麻利的揽过自行车把,直接推进校内存车棚,找了一个位置放好,锁车、拔了钥匙,一手拎起网兜一手提着旅行包,吴燕青迎过去,接过旅行包,拉过吴婉夕擦汗的手,一起走向女生宿舍。

于静然望着三个背影相差不多的少女,正为“和互不相识女生搭讪”的紧张瞬间松了一口气,绕过楼前的喷水池,又进教学楼回教室。

下午三点,商有义骑车从家里回到学校,付为民、任飞已经坐等在办公室里。校团委单独办公后,处长办公室把对着门厅的门关了,直接从楼道一侧的学生会值班室门儿进,处长办公室便成了值班室的内屋。王美丽、陈元伟、刘朝阳、区青山也已经在值班室里了——假期结束最后一天,对于学生会来说,从下午就开始恢复日常状态了:学生工作处5:30召开全校班干部会,通报一周校园生活管理情况;住校生18:30晚点名;18:50开始统计出勤人数正式恢复日常考核;学生会管理部开始查晚秩序;宣传部刊出黑板报;文体部调整早操顺序;生活部颁发下一周的澡票;秘书处要统计未归人员……

“今天晚上必须掌握新生返校真实情况,任飞、为民,你们两个要逐个班级走到,任飞你的班级多些,辛苦辛苦。你们和辅导员尽快确定候选新生班级的干部,入学测验后要公布任命,更要制定好成绩不好人选的调整预案。下周日,争取我和新生班干部见个面,一周后参加全校班干部会,辅导员开始变管理为辅导,尽量不要直接管理班级,你们去忙吧”没等两位老师坐稳,商有义已经把他俩的事布置完了。

二楼213教室,于静然推开教室门,邓子龙、宋羽、周显才还有另外两个女生正围坐着沙莉莉聊天呢,其中一个是沙导儿的同乡,叫杜子凤,另一个于静然还真没想起来——除了晚点名,这段时间还没有专门区分一下女生谁是谁,要不是沙莉莉要求每天晚上到教室看新闻,估计连杜子凤都对不上号。

“沙导儿好”,于静然礼貌的打声招呼。

这小伙儿印象不错,不像自己班里京籍的骨子里总有一种优越,于静然有着像邓子龙和宋羽样的农村孩子的朴实本分,也在眼神中时不时的透出一种才气。

于静然已经回到座位上,整理了一下桌面的书本,打开语文教材,如同看小说的看了起来。

就在这时,汪东振也来了,并没有进屋,“沙导,猜你就在这儿,付老师叫咱们!邓子龙,如果我们六点半没回来你先替我们晚点名。”沙莉莉走出教室,跟着汪东振下了楼。

——未完待续  原创虚构小说  雷同纯属巧合


原创小说,感谢您的关注和分享。

作者已开通个人沟通微信号,欢迎加入,共同聊谈校园、职场心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