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练市踏白船及踏白探源

 湖岸 2023-04-05 发布于浙江

练市有句老古话:“清明园子两头尖,吃了要发癫”。

在练市农村,春耕农活在清明前已经陆陆续续展开,清明一过,就进入农忙季,用俗话说是“要上枷头了”。农活一日紧似一日,再也没有大块的空闲时间供你消遣玩耍。就是说,清明意味着一年农闲季要结束了,清明期间就成了冬闲以来农村青年休闲娱乐活动最后疯狂的日子。

在以前,年轻人清明发癫的一个重要形式,就是摇踏白船。

清明前日傍晚,镇上人吃着清明夜饭,若听得“嘡——嘡嘡,嘡——嘡嘡……”的锣声传来,就知道有踏白船摇出来了,性急的乡村年轻人等不及清明日,他们摇到练市镇上兜一圈预热一下,稍为过过瘾。

替补桨手或者凑热闹的小孩临时充当敲锣人,坐在船艄上时不时拿起锣敲几声,既为自家村里的踏白船助兴,也为打打广告。本地为踏白船发声用锣而不用鼓。现在有地方组织踏白船竞赛,学着外地的端午划龙舟,让人站船头上擂鼓,那可不是本地习惯。就像现在把过年过节吃饺子、景区弄个“大红灯笼高高挂”之类,都是把北方风俗当江南风俗了,有点瞎弄。

本地的踏白船与外地的龙舟不同。外地龙舟的桨手面朝前方,握把方式是一手握在桨的中端,一手握在桨的上端,往后划桨让船只前进,整个动作与体育比赛的皮划艇项目相似。而本地踏白船的桨手,动作与体育比赛的赛艇项目类似,背朝前方,桨中端用绳套固定(挂)在桨架上,双手握住桨的上端,扳桨发力,应用简略的杠杆作用使船只前进。这比龙舟的直接握桨的方式省力不少。

踏白船与龙舟的不同还在于,龙舟只有桨,所以他们是“划”龙舟;踏白船讲“摇”!虽然踏白船也有许多条桨,但它有橹,而且是大橹亚橹两支橹。踏白船的灵魂绝对是橹。

踏白船的速度快,橹板头吃不牢水,橹就容易漂起来,一般人很难掌控。所以踏白船上纵橹的人,都是由既有丰富经验又有强体力的壮年人担任。摇踏白船的橹必须要重,质量好的橹掉进水里是澄底沉的。讲究些的村坊,一只船要配好几支橹,其中那支最长最重的,才可用作摇踏白船的大橹,以保证行稳致远。轻飘飘的橹hold不住!

纵橹的人也是全船的总指挥,他掌控着前进方向。清明节从练市到含山的塘港里来来回回的踏白船多,闹猛得很,再加上那时水上行舟,没有靠右航行的规矩,平常来往船只靠喊“扳艄”“推艄”或者挥手示意来确定两船在哪一侧交汇。清明节踏白船交汇互相不打招呼,全靠纵橹的人眼明手快的操纵左右,避免与对方撞上。总指挥还可以顿足为号,全船划桨手一边的停划,另一边连划三下,加上大橹一扳或一推,踏白船几乎就在原地转过180度大弯,转回去了。

清明节是踏白船正式出风头的第一天。虽说头清明(也叫头忙日,“忙”是不是这个字不知道,借音)闹含山,不过四乡的踏白船摇出来,好些是先要到练市镇上来回兜几个转身出几个辔头(披头),再往含山进发。也有先去含山,再回练市的。在练市塘、九里桥塘、含山塘一线,来来回回的踏白船穿梭不断,也比赛不断。

踏白船竞速比赛并不是有组织的划个起点终点,也没人喊“一二三,开始”再比赛的。而是路上相遇同行在前后的几条船,其中一条船(一般是后面那条)突然发力加速,发起挑战,另一条或几条船应战的话也跟着发力加速,就开始一轮你追我赶的比赛。比赛随时开始,也随时结束。过一会,又与另外几条船形成比赛。有时候比赛输了,落后了,会施展180度转弯大法,掉头而去。比不过还躲不过吗?

嘉兴把踏白船成功申请列入了浙江省非遗,可练市的踏白船比嘉兴的更有特色,也更有看头。

练市的踏白船是在赤膊农船(没有安装船棚的农船)的船头和船尾用木头木板分别加长挑出,做个临时假船头、假船艄,看上去船身更加狭长。这个假船头假船艄,估计是古代龙舟的残存和简化。从宋·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的“龙头舴艋吴儿竞”一句,就可知当时吴兴水乡在清明竞技的小舟是有龙头的。嘉兴那边踏白船是什么样的我没亲眼见过,只看到网上图片,从图片上看与练市的踏白船有些不同,是没有装假船头假船艄的。

没有安装假船头假船艄,踏白船就短了一截,因此那边的踏白船每边只有3、4支桨;而练市的每边有5桨甚至6桨!除了一样在船舱里有每边3~4桨外,还有每边2~3个桨手是坐在船头和假船头上的。

嘉兴那边踏白船,摇大橹的2人:1人纵橹1人出跳扯帮,摇亚橹的大多就1人,有少数加1人出跳扯帮。而练市的踏白船,大橹支架在假船艄上,船尾又长出一截,摇大橹的最多可增加到4个人:纵橹是1人为主加1人为副,扯帮是1人内扯加1人出跳。摇亚橹也可以多至3人,包括1人出跳。

说到“出跳”,是观赏踏白船的一个看点,好戏都在这里。所谓出跳,就是在船上勾挂橹帮绳的地方,加装一块富有弹性的木板挑出船沿去,出跳人就站在这块伸出船外的狭窄跳板上扯帮,身子悬在船外。在行进中随着船体的左右摆动,跳板外端都会时不时的沾水甚至没在水中,被河水打湿,。出跳人只能赤着脚站在湿滑的跳板上,加上木板狭而有弹性,很容易滑下河去,惊险而刺激。因此,那个身穿白衬衫蓝长裤、卷着衣袖裤腿的赤脚出跳青年,绝对是站在C位的。如果出跳青年是一位女子,那姣好的身子随着木板弹性有节律的上下跳动,和随着拉推橹帮动作前俯后仰的飒爽英姿,特别是在踏白船急转弯时,踩在跳板外端的那只脚和腿,浸在水中划过一道弧线时,毫无悬念地会引起岸上观赏人群一片欢呼喝彩声。

网上有文章说,踏白船“据传与南宋名将岳飞有关。宋代抗金大臣宗泽赞赏岳飞的才能与勇敢,任命其为踏白使。”“后人为鼓励赛船者以岳飞的无畏气概参加竞渡,故称”。一说“踏白为水军番号”,等等。

说“踏白为水军番号”,好像史无实据。岳飞曾被宗泽任命为“踏白使”倒不假,可见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等史书。但是,这是个相当于开路先锋连连长、侦察队队长的职务,是常规军职,不是岳飞的荣誉称号或专属职务。

其实,我国古代,侦察兵就叫“踏白”,担任侦察的先遣部队就叫“踏白军”。规模大一点的军队常有“踏白军”建制。古汉语“踏”,即检踏,是勘察、搜查的意思。白,是薄的假借字,薄的意思是“草木丛生,交织相迫,不可进入”。《说文解字注》:“刘注曰:薄,不入之丛也。按林木相迫不可入曰薄。”因草木丛生,敌人容易埋伏,就逐步成为敌人设伏之地的代称。所以“踏白”,就是“查察敌人隐伏”之意。可知起先踏白军的任务是在行军中搜索探路,防止敌人设伏,探查敌营军情,以保证大部队的顺利行动,略似现在的尖兵。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64,胡三省注:“凡军行,前军之前有踏白队,所以踏伏,候望敌之远近众寡。”

后来踏白军的任务还包括军事突袭,作用类似于现代的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的侦察兵或特种兵的小分队。

踏白军的建制可大可小,可以是一个队,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排或者连,也可以是一个部,约等于一个营,甚至可以是一个军,那就相当于团甚至团以上的大编制了。

规模小的的踏白军、队,一般就是前述的踏伏、勘察的侦察尖兵。中等规模的踏白军,一般多指开路的先锋前卫部队。据《宋史·吴挺传》记载,当时作战中,军队的序列排在最前面的是“踏白”军,接下去才是“摧锋” “策先锋” “游奕”等名号的队伍,可见这种踏白军是前锋队伍。老百姓也借用“踏白”来指打先锋的人和先期来临的事物,如元·蒋子正 《山房随笔》:“ 卢梅坡 《咏梅开一花》诗云:昨夜花神有底忙,先教踏白入南邦……”意思是梅花还只有一朵,那是花神忙,只先派一前锋(踏白)到南邦来。

相当于团级的大规模的踏白军,“踏白”已经不是检踏侦巡或尖兵前锋的意思了。有学者认为,踏就是蹈踏,白是白刃。大军名以“踏白”,“是对前线拼杀将士一种形象性的比喻”,“即是足踏白刃、不惜性命、勇猛冲锋的含义,是一种褒奖性的称呼”。(见董广强 魏文斌《麦积山石窟宋代踏白马军题记研究》)

“蹈踏白刃”这一词语,我国古代文献中早有记述。战国时期的《中庸·第九章》就有记载:“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孙膑《兵法·善者》的“蹈白刃而不还踵”,现在已用为成语“蹈刃不旋”。苏洵《御将》“毕志竭力、蹈白刃而不辞……”等,也是用来形容军人的悍不惧战、勇不畏敌。《新唐书·列传卷九十六》:“战者,前踏白刃,不以法,人孰用命?”这里直接出现了“踏白刃”一词。这个词至现代仍在使用,如李大钊的《〈支那分割之命运〉驳议》:“停辛伫苦,踏白刃而不辞。”

作为宋代军队的一个编制番号,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吴拱等人的军中,都有踏白军。据文献记载,岳飞的踏白军统制是董先,吴拱的踏白军统制是焦元,都是战功卓越的将领。

踏白军编制并非起始自宋代。有文献表明,在唐朝就有踏白军名号。唐末黄巢兵起,自和州渡江,向南进军池州,便首先派出踏白军骑兵在前探路,而遭唐宣州观察使王凝所辖宁国兵狙击,只得撤退(唐·司空图 《纪恩门王公宣城遗事》:公前命宁国兵遮截之,生得其踏白数十骑,乃并山引退)。而朝廷方面,则诏命节度使刘巨容会合诸道之兵讨伐黄巢,敕命舒贺为征虏踏白将军,领节度副使衔,率军追剿义军。襄阳一战,舒贺设计火攻,重创黄巢军。(见《新营舒氏宗谱》)可见敌对双方都有踏白军存在。

五代十国时期楚国将领许德勋,曾担任踏白军都指挥使,被称“许踏白”,在江淮之间转战数年,陆战建功,水战称雄,是一小有名气的水陆两栖将领,数次指挥水军战胜对手,后来许德勋年老时还率一千艘战舰迎战并大败吴军水师(综合《九国志·许德勋传》《资治通鉴·唐纪》《十国春秋·楚》等)。这也是踏白与水军相关联的一个历史记载。

“踏白军”作为侦察队、前锋部队使用时,多以骑兵担任,用其机动、灵活、迅猛的特点。这是在马、步军(相当于现在陆军)中的编制。

在水军有没有“踏白”编制,还没能找到史实文献可证。中国古代军队没有形成陆、水两大并列的军种编制和指挥体制,水军舟师,实际上也是步兵,只是经过一定水上训练,是江南水泽地域的综合性兵种。除水上战斗外,登岸野战、攻城守险等无所不可,战于水上则是水军,战于陆上则转化为步兵,所以其编制与步兵相似,以适于水、陆两用作战(综合参考网上《秦代兵制—古代战争》《中国古代兵种》等文章)。因此,古人强调“舡军(水军)之教,比陵军(陆军)之法,乃可用之 ”(《太平御览》卷七七〇,中华书局 p3413),说明水军的编制以及训练等方面,都是和步兵相类相仿。所以陆军有“踏白”兵马,那么水军也很可能有“踏白”船的。如果有,一定也同样具有机动、灵活、迅猛的特点。

历史上有与“踏白”一类探巡功能和机动灵活特点相似的水军专用船只,叫做“斥候船”。斥候,许慎注《淮南子》云:“斥,度也。候,视也,望也。”亦作“斥堠”。古代军队称侦察,也指担任斥候(侦察)的士兵,即侦察兵。起源时间不晚于商代,分骑兵和步兵,一般由行动敏捷的军士担任。 

斥候船,东汉的《释名·释船》 :“五百斛以上且有小屋曰斥候,以视敌之进退也。”(汉至唐代,1斛=10斗=100升、1升≈200克)《中国最早时期的海军编制》说,汉武帝时期的水军已经有细致的分工,有专门负责侦察的斥候船,这类船体积小,速度快,不易被发现,每次战争开始之前,率先前往前线侦察路线,了解敌情。同时还要熟悉各地的水域状况,便于大军的开进。

还有二百斛以下的,相当于现在三四吨排水量的船只,叫“游艇”。“游艇,小艇,以备探候,无女墙,舷上桨床左右随艇大小长短,四尺一床,计会进止,回军转阵,其疾如飞,虞候居之,非战舶也。”(唐·李筌《太白阴经·战具类·水战具篇》)桨床是船舷安装的使桨的架子,左右两舷各自每四尺(古尺比今尺略短)一床,所以游艇是一种多桨船。从这种小型探候船艇的大小(三四吨排水量)、形态(船舷安装有桨床的多桨船)来看,是不是已经非常接近于近现代的踏白船?

后来,步军的侦察兵也渐渐地不用斥候这个称呼了,改称哨马、探子。水军的侦巡船也改称“哨船、探船”,也有叫“水哨马、快哨船”。 哨船,词典释义为“旧日操练水兵或警戒侦巡用的船”。“哨”本身就有“侦察”义,《汉语大词典》中“哨”义项2是:“巡逻;侦察。”

明·沈启《南船纪》曰:“船之名哨,实肇于正德之九年。比年,流贼猖狂,东驰西突……,南京守备操江衙门谋为探察之计,故有是设。”哨船为探察之用是正确的,但“肇于正德年”不严密,在更早的宋元时期便有哨船记载了。比如,宋·《昭忠录》记:“以哨船阻轻舟”“都统张达领快船出攻北之哨船。”宋·王同祖《秋日金陵制幕书事》诗:“哨马纷纷一水间。”元·张之翰 《再到上海》诗:“巡盐军集哨船多。”《宋史·兵制》卷187中记:“李纲请于沿江、淮、河帅府置水兵二军……其战舰则有海鳅、水哨马、双车、得胜……之名。”宋·周密《齐东野语》卷18:“先于均州上流名中水峪立硬寨,造水哨轻舟百艘。”宋·文天祥 《集杜诗·<镇江之战>序》:“江水平,虏以水哨马往来如飞。”等。

明清时期历史文献中有关“哨船”的记录尤不胜数,如明代造船专著《南船记》《龙江船厂志》和《武备志》中涉及战船武备的篇章等,都有建造哨船的记录。《明史·兵志三》《大清会典事例·卷七一二·兵部·军器》等史书均有哨船运用等方面记载,如《清史稿·兵志六水师》:“道光……十年,令直隶、浙江、福建统兵官,增拨哨船,……”“太湖连跨苏州、常州、湖州之境,故巡湖水师,……其卫所巡司则以巡船,水师则以哨船。”等等。明清小说等文艺作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三言》中也多有“哨船”出没。如《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哨船来报道:' 夏招讨舟已解缆先行,不知去向。’”等等。

恰好,湖州嘉兴地方的“踏白船”也有“哨船”“快船”“快哨船”的别称,家乡练市四乡也有把“摇踏白船”另叫作“摇桨船”“摇快哨船”的说法。本地历史文献也是如此记载,同治《湖州府志》载:“寒食节乡村以农船驾四橹,……,谓之哨船。……按《西吴里语》:清明日棹彩舟于溪上为竞渡之戏,……今之哨船即其遗风。”沈焯的《清明游含山》中也有“谁家好儿学哨船,旌旗忽闪恣轻快”句。

所以,家乡的“踏白船”,无论从它的名称,还是从它的的快速灵活的特性,都显白地表明它是从军用船艇演化而来,它融合了民间的龙舟形式并以简化,逐步成为在江南湖嘉地域的一种具有水乡特色的传统竞技娱乐活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