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心病”青少年的心里并不空

 长沙7喜 2023-04-05 发布于广东

心理学家徐凯文老师曾提出,关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问题——“空心病心理”,这样的心理特征在现在的青春期孩子身上,普遍性的,多多少少都会带有一些。值得家长和孩子深思。如果因此种心理特征导致了抑郁症等疾病的产生,是需要治疗的。空心病是指:“价值观缺陷所致的心理障碍”。

图片

空心病的症状是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比如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失等等。但它不像抑郁症可以用药治疗。空心病药物治疗收效甚微,心理治疗收效显著。

图片

空心病的心理特征:
1)患者多为青少年,ta们会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
2)ta们通常人际关系良好。
3)ta们成长过程中没有受过什么创伤,甚至一路顺风。
4)ta们有强烈的自杀意念。
5)出现心理问题不是一两天,可能从初中高中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开始迷茫了。
6)30%的空心病患者厌学,认为学习没有意义。40%的空心病患者认为活着没有意义,ta们只按别人的逻辑活着(比如活着就得优秀,要有高学历,要有好工作,要做人上人,要被所有人喜欢。“如果没人喜欢我,我活着就没意义了”)

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缺乏存在感,存在感就是我们能够感受到被他人被世界需要和认可的感觉。如果活着没有存在感,ta们就会觉得自己不值得活下去。

图片

空心病的青少年不热爱生活;不知道生命来之不易;不知道珍惜生命;不保护生命;不懂得感恩;不知道人活着:不是为了满足大家对你的期望,而是要活出真实的自己。

图片

空心病孩子的父母应该:
1)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影响给孩子看——人到底应该为自己活还是为别人活。
2)让孩子学习有用的知识,同时也享受“无用”的一切。教会孩子享受当下的美好,而不是一直奔波在,成为足够优秀的人的路上,无暇享受身边的美景。
3)认知改变的最好方式就是“做无功利的事情,活着也是有意义的,是值得这样活的”。比如看无厘头的肥皂剧(在ta看来是没有收获没有意义的事),和同学们天南地北的瞎聊(在ta看来没有必要)。玩游戏打发时间(在ta看来是在浪费时间。人活着是可以浪费时间的)。

图片

空心病的青少年心里并不是空的,而是心里被别人的期待或功利的东西塞的满满的,唯独没有自己。

4)让孩子多享受与无用的时光琐事待在一起,去体会美好的当下生活,那颗心也就被幸福和快乐充满了。
5)时代变化快,各类信息飞速发展,父母要多学习,与时俱进,才能跟上孩子的脚步。这些孩子的思考能力很强,但是社会性很弱。父母应让孩子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都应该有自己想追求的人生目标和梦想,这个过程才会快乐并有价值。

图片

家长们通过对孩子的了解,发现孩子的内心世界和空心病的特点很相似时,就要从根源出发,去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觉得活着没有价值没有意义?为什么ta感到没有存在感?为什么ta觉得ta没有被社会被周围人需要?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以及ta目前生活的环境中,到底都发生过什么?你作为父母,对孩子有没有影响?

父母对孩子最直接的帮助不是如何指导ta改变,而是在理解接纳孩子目前现状的基础上,以身作则的改变自己。总有一天ta也会重新审视自己,找到活着的意义。从青春期的颓废中走出来。这也是了解空心病真正的宗旨。

图片

父母要避免因了解了空心病,就去给孩子下结论做指导:你要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懂得感恩才对。你要活出真实的自己才不会抑郁。

父母要学会觉察真实的自己,找到自己活着的意义,从而学会如何体会活在当下的感受,活在当下的美好到底在哪里,为何这样活对人好处多多。

通过了解空心病的特征,父母试着去思考思考:人活着究竟是为什么呢?

图片

中国社会科学院李银河老师说:人活着究竟为什么?不为什么,什么也不为。活着只是人的一种状态。就像一条鱼一棵树一只甲壳虫。我们来到人世,我们消耗掉一些物质,改变周围的一些物质,然后离开人世。既然如此,我们该怎样面对这样一个无意义的人生呢?我们唯一能够想明白的就是,要以比较舒适快乐的状态,度过自己的人生,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谓的诗意地栖居。无论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情感生活,我只要那一点点精华,最美丽的,最诗意的,最适合我的。活着就享受所有这些感觉。死去就告别所有这些感觉。这就是我的生活的全部意义。


伊林,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中国临床心理学会认知行为疗法学员,中美辩证认知行为疗法学员,长期从事CBT取向心理治疗和团体治疗,以及照料者培训工作坊和家庭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