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年,我竟然白读了近百本书!

 老木945 2023-04-06 发布于河南

从工作到现在已经8年多了。因为喜欢写作、对文学、小说不同程度的迷恋,工作这几年,陆陆续续买了将近50本书。大部分是都是文学、小说类的精神食粮,全部都放置在我出租屋里一个角落纸箱内。它们之中,有些是我从头到尾真的看完了,有些是我随手翻了几页就给搁浅了,而有些书我一页也不曾细看,也或许我这辈子永远都不会去看。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这话,用在我身上或许并不恰当。比起真正的书迷,8年多的时间里只买了几十本,当真不算多,有些小巫见大巫。但对于一个初中毕业就南下打工的人而言,这是一个奢侈的精神追求。在更多的打工者面前,除了真的装了一本正经的假文艺外,还有不断的现实讽刺感。它让我常常反问自己:自己买了这么多书,读了这么多书,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是说改变命运,就有点可笑了,8年的时间,仍然在一个小地方里碌碌无为,没有所终。如果说是兴趣,读的那些书,最终都忘得一干二净,只有零星的碎片记忆。所以,到最后也反思不出个所以然了。而渐渐的,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自嗨”式的阅读死角里,沉醉其中。也发现,自己从来不会读书,读书只是为了要像沙漏一样把它过滤一遍,不会去刻意思考,判断和求证,每天晚上躺在床上一味的读,读上几十页,一本书读完自己却要花掉十多天的时间,而内容最终只有一知半解。我问自己真的喜欢阅读吗?只不过是喜欢收到书之后,拿在手心里的那种感觉和虚荣心态吧!后知后觉,才恍然大悟:自己彻彻底底的变成了读书奴隶,只是为了读完一本书才去努力的强迫自己去读书,陷入了低勤奋的陷阱里,浪费了太多美好的时间。

庆幸的是,2017年我看到越来越多关于读书方法、读书管理的材料和书籍。让自己重新认识到自己读书问题的严重性。读书不能随意的记记划划、囫囵吞枣,而是要根据自己的资源需求,有目的的去选书、去买书、去读书。书按照人的需求,分为三类:娱乐类(供人消遣)、知识类(检索学习)、心智类(学会思考)。阅读一本书,最好的效果是因为要解决自己的某个问题,带着极其功利的有目的性的态度去读它。三种类别的书,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按需分配,哪些书自己该读,哪些书不能浪费时间,搞清楚了这一点,就知道其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书我们是根本不用去读的。从而慢慢培养习惯提升自己的认知资源。

关于选书

选择一本书,一定要先了解它的全书脉络、看看它的目录和序言,可以粗读、略读和跳读全书的任一章节,去了解这本书的逻辑转化解释是否到位,如果不到位,它就不值得我们去浪费时间,这就是脉络读书法。在选书的时候,还可以去查看这本书的百度百科、豆瓣书评、用户评论和评分。在买书或读书前不要认为这样很麻烦,因为它是避免我们阅读垃圾书籍的有利环节。不知道是谁说的,这世界所有的好方法都是反人性的。

关于读书

读书前一定要问自己几个关键性问题,形成一个总体的阅读框架: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讲了哪些基本内容?

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

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

以往我读的书籍里面,有没有相似的解读?

我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规律,应用在什么领域?

还有呢?还有呢?进行举一反三,从中获得知识的运用。

读完一本书后,一定要自己尝试去转述书中的基本内容。然后必须明白作者是用什么思维模型来构建这本书?书中重要的的概念、原理和研究案例,一定要想办法和自己建立联系,举生活中相同的例子来详细说明,在自己的意识里形成丰富的心理表征,缝合到你以往的认知结构中,形成自己的思维脚手架,以后再遇到这方面的问题,就可以直接拿来运用!

今天看到彭小六在他的简书上谈论自己是如何用读书赚钱的文章里说:“我给自己限制阅读的时间,每天不能超过两个小时,每次阅读不能超过一个小时。我训练自己:在有效的时间内,以自己可以理解的程度,去找书要答案。我从一个阅读的失败者,书本的奴才,变成了阅读的国王。”看到这里,总结到这里,我似乎找到了读书的另一种快感:那就是无论读什么书,一定要像个阶级地主一样,去向书中索取东西,并且努力把这些知识占为己有。读每一本书都是,然后务必写出自己的心得和感悟。活学活用,并且定期回顾。学会把80%的阅读时间花在书中20%的重要认知深度提升上,持之以恒,周而复始。

现在回首过去十多年的读书方式,脖子都有点悔青了。掐指算算,今年自己已经二十有六了,想一想:现在才学会升级自己的读书认知,算不算晚?

鼓励自己:不早不晚,刚刚好!

好好学习,天天想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