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辩证唯物主义》

 求是1025 2023-04-06 发布于山东

在该书出版之前,他曾先与N.古特曼一起翻译编辑出版了马克思早期著作的简易读本,包括最先在法国介绍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及列宁的《哲学笔记》。有人将此书比喻为与G.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比肩而立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之作。列斐伏尔认为,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有一个独特的形成过程。马克思起初并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者。1843~1859年这一阶段,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对黑格尔主义整个体系及其结论等相关问题的批判性考察,所得出的思想成果可通称为所谓历史唯物主义。直到1858年《马克思(1858年1月14日)致恩格斯的信》,马克思才对黑格尔辩证法不怀贬意,从此辩证的方法,才被马克思并入到分析经济内容的历史唯物主义之中,这就有了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一书的核心观点是认为马克思一生都没有放弃人道主义,他的辩证唯物主义其实就是人道主义。在列斐伏尔看来,“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出发点也是其落脚点,这个词本身用哲学方式来说,就是指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真正的生活,这种生活本来是要比一种专门思想活动要更富有戏剧性(更激动人心)也更为单调乏味,辩证唯物主义的目标无非是对实践的一种理性的表达,是对生活的实际内容的一种理性表达,与之相关地,改变现时的实践活动将转变成为一种社会的实践即有意识的内在统一的与自身的实践。它的理论目标及其实践目标——认识与创造性活动——不能相互分离。”“因此辩证唯物主义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哲学,既是一种因果性分析也是一种世界观,既是一种认识方式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既是一种既定的世界的生成中的觉悟也是改造这个世界的意志,难道说排除了其中的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能存在吗?”

列斐伏尔既反对把马克思辩证法解释成为一种斯大林式的自然物质本体论这种既是形而上学又是实证的科学倾向,也反对将马克思辩证法变成类似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发展与外化的哲学,但同时却把辩证法理解成为人的精神与外部世界的矛盾—斗争—解决这样一种周而复始的追求绝对精神的实践哲学,将马克思的人的社会生产概念过度诠释成为一种总体性的人的生命辩证法本体论:“人类的活动是一种不断地回复到原来的起点,以便把握它并不断地把它提高到更高级的水平的运动,人类是一种有着自己的未来并逐渐掌握全部未来的生物。”

《辩证唯物主义》一书的“贡献”在于:①他通过黑格尔-马克思-尼采这个三位一体,把传统的关于自然界本身的客观运动规律的自然辩证法突出成为以人的实践为起点和落点的历史辩证法,进而又突出成为以马克思的“总体人”为“明点”,而以尼采的“超人”为“暗点”的“总体人”的辩证法。②马克思的主要立足于经济学与历史过程的、以无产阶级为宏观主体的物质生产实践概念,被过度诠释为个体的本真生命的诗性创造活动。③黑格尔的三段论式的否定之否定的历史逻辑统一辩证法,以及马克思以物质生产关系逻辑演变为中轴的宏观历史辩证法,被改造成为尼采式的生命意志与审美意志永恒轮回的瞬间性总体辩证法。对于列斐伏尔来说,日常生活的永恒轮回意义在于精神与其产生的客观条件的永恒矛盾与不断解决。因此,日常生活是一个矛盾不断产生而不断解决的过程与瞬间,日常生活既是一个机械重复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着创造性、神奇性的瞬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