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最超然的一首词,豁达洒脱,堪称绝唱,收获粉丝无数

 小园幽径 2023-04-07 发布于湖南

 长风文史 2023-04-07
熙宁七年(1074年)十月,苏轼杭州通判任期满三年,鉴于当时朝中变法派炙手可热,他为远离政治漩涡,依旧上书请求外任地方为官。

当时弟弟苏辙在山东齐州(今济南)任职,苏轼为了兄弟两方便相互照应,于是呈请朝廷希望到齐州附近的东州任职。

图片

当时,朝廷中有人也不希望苏轼返京,来隔断苏轼与神宗的联系,为变法扫除障碍,此番外放提请正中朝中某些人下怀,但又担心苏家俩兄弟凑到一起"沆瀣一气",便从中作梗,发一纸调令,将苏轼想要去的东州改为密州。

不日,上谕到达杭州,苏轼“罢杭州、徙密州”,被任命为密州太守。  

密州和杭州虽同是州,却有天壤之别。杭州鱼米之乡,富甲天下。密州地处潍河东岸,南临群山,北接东海,人多地薄,乃经济萧条之地。这样来看,这次调任实属变法派故意压制和挤兑。

北上赴任的苏轼,心底明镜一般,却不能够抗旨不遵,便牵着瘦马一匹,孑然一身的上任了。

图片

虽说任官环境天差地别,但苏轼在密州任上,还是兢兢业业地为百姓办实事。

苏轼上任那一年密州年岁不好,又是蝗灾又是旱灾,百姓食不果腹,流离失所,饿殍满地。

苏轼积极应对,急民所难,他开仓放粮,并且上书请求减免税赋,并亲临田间地头,终于战胜了蝗灾旱灾。

密州当地有弃婴的习惯,苏轼便带领众官兵循城拾弃婴,并把这些孩子安排到没有孩子的人家抚养,并且拨款按月供给抚养费,让孩子的夭折率降到最低。

他还命人修葺密州城北的标志性建筑,在其上复加栋宇,作为登眺之所,并写信让弟弟苏辙为其题名。

苏辙熟悉兄长性情,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文意,取名为“超然台”,并作《超然台赋》予以赞咏,苏轼写文《超然台记》和之。

图片

熙宁九年寒食节后,苏轼登上超然台,眺望满城暮春烟雨色,不禁触动乡思,有感而发写下一首千古传唱的词作——《望江南·超然台作》。

图片图片


苏轼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图片图片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寓情,豪迈与婉约相兼,连珠妙语随意而出,显示出他深厚的艺术功力。

上片之景,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纷披笔端,勾勒出一幅引人入胜的暮春丽景,这其中也有一份自豪与欣慰,毕竟这也是在他尽心治理下的密州新面貌。

下片寓情,"以乐景衬哀情",寄寓诗人欲归归不得,思念故人,怀念家乡,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

因为寒食节后就是清明节,后来渐渐合并成一个节日,是祭祖、上坟,表达对亲人思念的时候。

图片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苏子也在想念弟弟,想念逝去的双亲,想起长大的的故乡,这是人之常情。

不过,这种苦闷和思念倏忽而来,他又稍纵即逝,他用“诗酒趁年华”超然的心态,来从容面对“春未老”寒食思乡的无奈。

乡愁无措,那就且以新火试新茶。乡愁苦,那就烹茶佐以诗酒,聊以为乐,谱写人生美丽年华。

疲惫的心,如果不能超然物外,就必然要被外物所奴役,这就是苏轼的豁达乐观。

情深之苏轼,酒脱之子瞻。不惑之年的他,卸去少年负气,对复杂的人生已有了更清醒的认知,更具有非凡的自我疏解能力。

他没有过多地怨天尤人,没有被世俗尘埃羁绊不前,而是借诗词的锋刃,把胸中块垒一笔一画雕琢于笔端,以一以贯之的从容、达观,超越小我,尽述情怀。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不如意的状况下苦中作乐,还能保持超然乐观的本心,这就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图片

所以,当你感到命运不公的时候,要善于疏导自己,不要因为遭遇不公而心怀愤懑,那样会让自己身心俱疲,得不偿失;也不要因为受到打击就自暴自弃,一蹶不振,那样只能让自己损失更大。

与其惋惜过去,恐惧未来,不如把握现在,努力现在,享受现在,去“且将新火试新茶",捧一卷诗书,喝一杯新茶,携一壶老酒,超然出尘、乐天知命。

图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