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道德经:一个人如果悟道,善用规律,不用费很大力气,自然能成事

 小雨小鑫 2023-04-07 发布于浙江

这个社会的规则,是竞争,物竞天择。人要付出很多努力,PK很多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然而,老子告诉我们不一样的观点:放低自己的姿态,虚空胸怀,上善若水,有容乃大。

一个人,如果能悟道,善用规律,不用费很大力气,自然能成事。

点击加载图片

1、放低自己的姿态,像水一样,处下而谦卑,有容乃大。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要力争上游。《道德经》却说,上善若水。水处下,而容纳百川。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老子说的话,如何运用到生活中?

力争上游,这是执行力;而放低姿态,海纳百川,这是气度和格局。所以,二者之间并不矛盾。

点击加载图片

老子说:“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地球上,没有比大海更辽阔的了。大海之所以能成其大,因为它处于低处,能容纳百川,容纳每一滴水。

我们人,要学习自然界的规律。只有放低自己的姿态,像水一样,谦卑和容纳万物,才能得其大。

点击加载图片

真正有谦卑心的人,表现出来是平和的,没有什么看不惯的东西。

有些人,看谁都不顺眼,喜欢指指点点,批判别人,以彰显自己有水平,这样的人,尚未得道。

有道的人,低调而平和;高调而喧哗的人,只是半桶水摇晃叮咚响。

只有一定社会阅历的人,才能读懂《道德经》。因为很多事情,只有自己真正经历过、反省,才明白,老子说的,是真正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点击加载图片

2、以静制动,定静的人,真正取得主动权。

老子说:“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任何一样东西,动得再厉害,终究会尘埃落定,回归到静。这是以静制动。

所以,真正定静的人,才能取得主动权。

表现在人事上,常以沉着、冷静,应对浮躁和动荡。

老子说的东西,总是和人性相反,人性的喜怒哀乐,一天到晚,躁动不安;而老子说要清静。清静能克制躁动。

点击加载图片

一个人要静得下来,才能看进一本书。只有看懂简单的书,才能看懂深奥的书,静定是一种逐渐深入的功夫。

我读国学,几百本书,朋友都不会看。他们认为深奥,食之无味。

定静生智慧。一个人要有一定的定静功夫和悟性,才能生出智慧,体会到国学的奥妙。

你把国学的书读透了,再读其他任何书,都变得容易。中国人的大智慧,隐藏在国学中。只是,这样的宝藏,需要足够静定,足够悟性的人,才能享用。

点击加载图片

3、以谦虚处世,大有大的成就,小有小的好处。

老子说:“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蓄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老子这段话,把大国,换成公司;把小国,换成员工,更容易理解。

公司想要做大、做强,需要招揽能干的人才;公司放下姿态,尊重员工,薪资待遇好,就能吸引优秀人才。

而一个人优秀,谦卑,有团队合作精神,他也容易在这个公司得到一份工作。

老子说的大国和小国的关系,就类似公司和员工,只要大家都谦卑,公司“下以取”,员工“下而取”,大家都“各得其所欲”,两全其美。

也就是说,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只要能以下、谦卑,则能成其事,小有小成,大有大成。

人到中年,读到国学,尤其是《道德经》、《易经》、和《庄子》,才会发现年轻的时候,因为缺少智慧,真的走了很多弯路。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是有一定根据的。人到中年,很多事,应该看明白,顺应规律做事,而不是毛毛躁躁,冲动行事。

总结起来,《道德经》第六十一章,讲的就是:以下取之。用谦卑处下的方式,反而成其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