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179:只有明确公心大于私心,才能破解这个问题

 花言大帅 2023-04-08 发布于上海

【原文华译】

元嘉二年(癸酉,公元133年)

3 当初,皇帝得以登基,乳母宋娥也参与了政变密谋,皇帝封宋娥为山阳君,又封执金吾梁商的儿子梁冀为襄邑侯。尚书令左雄上亲启密奏说:“高皇帝有约法,非刘氏不封王,非有功不封侯。孝安皇帝封江京、王圣等,以至于造成地震灾变。永建二年封阴谋之功(可能是指封孙程等十九侯),又有日食之变。天文术士,都认为不恰当的封爵,会带来灾变。如今青州饥荒,盗贼未平,实在是不应该追封这些小恩小惠,而有失大典。”

皇帝下诏,不听左雄的意见。

左雄又进谏说:“臣听说,人君无不好忠正而恶谗谀,但是,历世之患,都是忠正得罪,谗谀蒙幸,因为听取忠言太难,而顺从谗言太易。获罪受刑,是人情之所厌恶;尊贵受宠,是人情之所欲求,所以忠正者少,而谗谀者多,让君王总是听到对他的赞美,而很少知道自己的过失,迷而不悟,以至于危亡。

“臣之前看到诏书,说是乳母之前的恩德,要加以显赏。按尚书故事,没有乳母获封爵邑的先例。唯有先帝时期,封乳母王圣为野王君,结果王圣却造谣陷害,造成太子被废的大祸,生为天下所诅咒,死为海内所欢快。

“桀、纣贵为天子,但是连奴仆都耻于与他们为伍,是因为他们无义;伯夷、叔齐贱为匹夫,而王侯都争相效仿,是因为他们有德。如果乳母躬行俭约,以身率下,则百官百姓,无不向风感化;而如果跟王圣一样,获封爵号,却违背自己的本分,超出应有的愿望,则易招致大祸。我想凡人之心,大概也都相差不远,乳母自己,也不能心安吧!

大家对当年王圣倾覆之祸,印象还很深,人民的性命危如累卵,一直恐惧历史重演,警惕之念从未消失,恐惧之言未绝于口。如果像之前决议的那样,每年给乳母赏钱一千万,则内足以尽恩爱之欢,外可不为吏民所怪。同样,梁冀之封侯,也不是什么紧急的事,应该等过了这灾年,再由群臣商议,是否恰当。”

于是梁冀的父亲梁商坚决辞让儿子的封爵,上书十余次,皇帝才同意。

夏,四月二十九日,京师地震。

五月一日,皇帝下诏,命各公、卿、士直言政治过失,并各举荐“敦朴”之士一人。左雄再次上书说:“先帝封野王君,汉阳地震。如今封山阳君,而京城再震。阴气专断政事,灾祸尤其大。臣前后愚昧的言辞,都是说封爵是至为重大的事,王者可以给人钱财,不可以随意给官爵。应该让乳母归还爵邑,以应对灾变。如今梁冀已经辞让,乳母也应该坚守她的本分。”

左雄言辞激切,乳母宋娥也有所畏惧,提出辞让。但皇帝眷恋不已,终于还是赐封于她。

这时,大司农刘据因为职事之过被谴责,应召到尚书台,传讯者大声吆喝他快点走,又加以捶打。左雄上书说:“九卿之位,仅次于三公,班列于大臣之中,行有佩玉之节,动则有学者之风仪,孝明皇帝之后,才有捶打九卿之罚,并不是古典惯例。”皇帝采纳,之后九卿才不被捶打。


【学以致用】

01,童年阴影的影响

汉安帝没有跳出这个“笼子”,汉顺帝也是如此

这才过去多少年的事情,汉安帝封江京、王圣,导致国家秩序崩坏

现在汉顺帝照样要封乳母,破坏国家的奖惩制度也无所谓

这一切都是为了安抚自己童年时候受到的阴影

汉顺帝刘保因为童年被废太子之位,他的母亲被阎皇后鸩杀,照顾他的只有乳母和这些宦官,另外也是这些宦官帮他夺的权,

所以,在他看来,这些人是拥立他的功臣,大大地回报他们,就是给其他人一个信号:你们做得很对

然后呢,其他的人(乳母以及这些发动政变的宦官)也觉得自己是国家的功臣,都向刘保要求封侯(女的封君)

但是,不管是汉顺帝还是这些期待封赏的宦官和乳娘,他们都混淆了一个概念,国家功臣与个人功臣不是同一个概念

02,“名” 和 “位”的问题

我们中华文化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人文规则:

长幼有序

而“长幼有序”的背后,其实就是,“名”和“位”的问题,这个很重要

但是,我估计很多人只是在“名”上了解,不知道“位”在哪里,怎么匹配

比如,家里面的成员,有父亲,母亲,大哥,二哥,三弟,大姐,二姐,三妹等“名”的称呼和顺序

但是,有没有思考过,一个家庭里面,属于爸爸的位置在哪?妈妈的位置在哪?长子,长女,二子,二女,少子,少女的位置在哪?

对的“位置”配上对的“名”, 名=位,就叫“家和”

一个懂得“家和”法则的家庭,怎么会有婆媳之间的问题,或者其他方面的矛盾呢?

这个智慧,古代人是懂得,即便是农民,他们也懂得这样的规律

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下,我们很少有人懂这些

所以,有些小男孩为什么会突然变成了同性恋?有种说法是吃现代的垃圾食物刺激的作用,但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因素是“念头”错了,换句话说,因为长辈的不了解,让小孩子住错了位置,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这样的结果

这就是“名”与“位”不匹配造成的一个结果

现在汉顺帝他们也是一样

汉顺帝原来是济阴王,现在变成了刘家公司的董事长,天下人的皇帝,而不是这几个功臣的皇帝

同样的,这些宦官(十九侯),是拥立皇帝而立功的功臣,只是皇帝私人的功臣,不是国家的功臣, 这是一个概念上的差别

所以,刘保和宦官他们,都没有摆在自己的位置(我估计身临其境之后,应该也很少有人能摆正位置, 一个是发达之后报复式的回报,一个是面对这种极大的财富地位的诱惑,很少有人能把持得住)

相对而言,汉文帝刘恒登基的时候,命宋昌拒绝周勃的私下沟通,以天下为公,不领任何人的恩情,这才是天下人的君主。

汉文帝的这个做法,就是破解上面难题(汉安帝的童年笼子,汉顺帝同样遇到)的一个很好的答案。

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位置与身份,要公心>私心,公事>私事

只是可惜汉安帝,汉顺帝是做不到的,

第1,他们没有一个修道的母亲,没有培养好他的价值观

第2,从价值观体系来看,只有信奉道家的哲学体系,才能明白这种规律, 这样就不会出现上一代人发生的错误,这一代人继续犯错,不改错的现象

第3, 这个时候的汉顺帝19岁,11岁即位,在这个岗位上待了7、8年,但是他不像康熙有个好奶奶,也不如汉文帝有个好母亲,谁能有这个高度来知道汉顺帝呢。

03,德不配位,必有殃灾

以过来人的身份,如果你是汉顺帝,你会怎么对待乳娘和这些功臣?

前文第152篇的笔记中记录过,

功劳可以奖励,但升职需要匹配才干

如果这些人对国家有本事,那么,给他匹配合适的位置

但是,如果将“封侯”这个奖,可以随随便便封给这样功劳的人,那么“封侯奖”的档次和稀缺性就下降了

另外一点更重要,

德与位相匹配,才能够安全

汉安帝过分地赏赐给乳娘一家,他们这一家结果如何?

现在汉顺帝又这样过分赏赐乳娘,难道不考虑他们一家的未来吗?

这一点,在我们现代的企业管理当中也同样出现

我们作股权激励,有的老板以前压根没有打开思维,打开格局,所以,给到员工的待遇是不高的

后来,有的老板不知道在哪里学了股权之后,格局一下子打开,分的意愿度爆棚

这个时候谁开心?大家都开心,员工也开心

以前一年只拿个7-8万的年薪, 现在老板突然醒悟,愿意带兄弟们飞一把,然后第一年光分红就超过了十几万,二十来万的都有....

这是不是好现象?我作为员工,我当然开心,当然觉得这样最好,老板英明神武

但是,站在我们咨询师角度,站在企业整体的高度来看,这是很危险的信号

为什么?

因为,当一个人一下子突然变得很有钱了之后,他是不知道怎么应付的,然后就会出现大肆的消费, 对顾客的挑选,对持续艰苦奋斗的排斥,甚至出现了吃喝嫖赌的现象

你觉得会不会有人这样的,突然变得有钱之后,去大量的买书的?

不能说没有,只能说这种人极其的稀少

所以,把人的恶激发出来的,就是这种突然的,不合理的暴富, 当德不配位之后,到来的只有殃灾

这是谁的过错?这要算老板的,好心发钱,但是把人给整废了,这是“愚善”的表现

好的分钱机制一定要符合人性规律,要科学地给钱,同时还要把控他们精神境界的提升。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可以给乳母他们更多的钱,但不一定马上给到权禄,可以给乳母的小孩一个上升的通道,这种方式或许更合适。

04, 为什么前面才发生的历史,后面的人就不警醒呢?

我个人感觉有2点原因存在:

1,童年阴影, 真处在那个环境下,情绪大于理智,逻辑

2,是自以为是,总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我是个例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