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常识」战国时代的文化特质

 梦想童年594 2023-04-09 发布于江西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思想和文学都颇为繁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纵横家……他们的思想观点虽然各不相同,但都不约而同地共同反映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气质。概而言之,战国时代的文化特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文章图片1


第一,立足现实,服务政治。

战国时代的文化一般是以政治为中心的。除了我们熟知的“孔子周游列国”,事实上还有很多士人都有周游列国的经历,这可谓是当时时代之风气。

战国时期儒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孟子也曾周游列国,他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儒家重要的“仁政”思想,也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其中颇为著名的就是那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后来被唐太宗李世民充分吸收,并开创了“贞观之治”。此外,法家的商鞅、韩非,纵横家的张仪、苏秦,其思想都无不是立足现实而服务于政治的。即便是主张“无为”、具有出世思想的老子,其言谈之间也是满怀对天下苍生的关怀,也曾立足社会现实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即所谓“无为而治”。

文章图片2

第二,士人个性张扬,重视个人发展,家国情怀淡薄。

在战国时代,士人心中个人抱负的实现往往会高于国家利益,这在那个纷乱的时代是比较普遍的。

例如,商鞅本来是卫国人,后来辗转去了秦国施展抱负,这才有了著名的“商鞅变法”,为秦国一统天下打下坚实的根基;张仪作为魏国人,在投秦之前,还去过楚国做门客;苏秦更有挂六国相印的传说;就连主张“忠君爱国”的孔子,也曾有周游列国的经历,企图让自己的政治理念得到更好的传播。当然,热爱自己母国的也有,比如韩非,身为韩国公子,虽早年间在齐国师从荀子,但自始至终都一心想着为韩国谋富强,可惜当时韩王并不采纳他的主张。与韩非有类似遭遇的还有楚国的屈原,其忠君爱国的事迹更是流传千古,还被敷演为戏剧、小说、影视剧等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

文章图片3

综上可以发现,在战国时代,列国更像是供以有志之士施展才华和抱负的各大平台,这些士人心中普遍不会拘泥于所谓“母国”,而是哪里有“用武之地”就奔向哪里,这跟今天我们大多数普普通通的“搬砖人”的从业逻辑是如出一辙的。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家国情怀或所谓爱国主义,往往是在太平盛世、天下统一的大背景下才更容易出现的,尤其是在后期儒学的正统地位确立之后,士人群体的爱国之心才逐渐浓烈起来,常常以忠君爱国标榜自身,并以此作为自己所奉行的最高道德标准。

第三,文学风格多样。

所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诸子百家之间所呈现出来的不仅仅是思想观念、政治主张上的不同,还有文学风格上的迥异。

例如,《庄子》作为道家经典,给人的感觉就是轻灵飘逸 、玄妙精微,字里行间充满了奇思妙想,犹如“冯虚御风”,颇有一番“羽化而登仙”之快感;《孟子》行文则更加落实,纵横捭阖之间,给人一种凌厉逼人的压迫感,当真如滔滔黄河,汹涌澎湃之下无可阻挡,辅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又使得文章在大开大合之间不失其韵味,同时更增其观点的说服力;张仪、苏秦等纵横家出于外交的需要,其言辞往往借助夸张、排比 、寓言等文学手法来使谈话内容更具说服力,其中寓言这一项手法尤其重要,我们今天所熟知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等,都是出自纵横家之口。

文章图片4

至于屈原及其文学作品,则在更大程度上脱离了政治的束缚,向着我们今日所熟知的纯文学靠拢。那极富浪漫色彩和瑰丽想象的诗歌和辞赋,不仅充分表达了屈原的美政思想,也向世人充分展现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而成为继《诗经》之后的又一座文学高峰!

文章图片5

总之,战国时代的文化是丰富的、热情的、活跃的,它如汪洋大海,也如熊熊烈火,更似璀璨星空。因为“百家争鸣”,所以“百花齐放”。战国文学作为先秦文学的一部分,其思想无疑是新颖而自由的,正是这种自由的氛围,向世人传达出中国古代文学强大的生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