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胃气上逆!经常嗳气,是身体机能开始下降了?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吃过饭之后,感觉胃部不适,甚至还会有嗳气的感觉。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吃了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导致脾胃受损所致。 ![]() 中医认为:胃气上逆是脾胃虚寒的一种表现,胃气上逆的主要原因是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情志失调以及外邪入侵等。若是经常嗳气,则说明你的脾胃出现了问题,需引起重视。 ![]() 什么叫嗳气? 嗳气是指胃中气体上出喉咽,自喉而出,故名嗳气。这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症状,多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有关。 ![]() 嗳气和呃逆有什么不同? 1、嗳气:嗳气的出现,一般是由于饮食过量或食用易产气食物导致胃部气体增多所致,在治疗的时候,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需要进行饮食上的调整。 ![]() 2、呃逆:呃逆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胃肠道动力不足或膈肌痉挛导致,在治疗的时候,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可以进行一些药物治疗。 ![]() 3、从发病机制来看:嗳气一般是由于消化不良所致,而呃逆则是由于胃肠道蠕动过快导致。因此从发病机制来看,嗳气和呃逆都属于胃肠道疾病。 ![]() 嗳气产生的条件? 1、饮食不节容易造成脾胃功能失调,使得胃气上逆。比如说暴饮暴食,或是饥一顿饱一顿等,都会影响到胃的正常功能。 ![]() 2、情志失调:当情绪过度紧张时,很容易影响到肠胃功能。若是长期处于过度焦虑的状态,也会影响到肠胃健康。 ![]() 3、外邪入侵:当受到外邪入侵时,也会影响到胃气的正常运行。比如长期患有胃部疾病、受到寒邪侵袭等,都会引起胃气上逆。若是经常嗳气,还需警惕是脾胃虚寒所致。 ![]() 此外,还有以下四个因素: 脾胃虚寒 胃虚寒证以脾胃阳气虚弱、寒湿内盛为主要特征,胃脘部隐痛,喜温喜按,遇寒加重,得温则减,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 饮食积滞 饮食积滞是胃部有胀满的感觉,甚至会出现腹痛的现象,同时还会伴有腹部胀满、不思饮食、大便异常等症状。造成这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饮食不节或者暴饮暴食所致,如长期食用过于油腻、生冷等食物。 ![]() 中医认为:出现这类问题的患者,一般情况下都是因为脾胃功能受损,无法正常消化食物所致。所以想要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养好脾胃。 ![]() 肝火旺 肝火旺也会引起胃气上逆,而胃气上逆也会导致肝火旺。所以,出现胃气上逆的情况,应及时调理肝火。 ![]() 下焦命门火衰 下焦命门火衰后,就难以温煦我们的脾胃,就使得中焦的阴浊难以下降,从而导致脾胃气机失常,这样也会导致嗳气的发生。 ![]() 时常嗳气要如何改善? 对于脾胃虚寒、胃气上逆的患者来说,若是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注意调整饮食。尽量不要吃一些生冷、刺激的食物,比如冷饮、雪糕等。平时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比如牛肉、羊肉、山药、大枣等。 ![]() 其次,还要注意保暖,避免寒气入侵人体。平时也要适当进行运动,可以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和吸收,可以帮助健脾胃、袪寒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