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胃寒的原因是什么?

 友爱小猫GEn 2023-04-10 发布于江苏

脾胃虚寒、胃气上逆!经常嗳气,是身体机能开始下降了?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吃过饭之后,感觉胃部不适,甚至还会有嗳气的感觉。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吃了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导致脾胃受损所致。

中医认为:胃气上逆是脾胃虚寒的一种表现,胃气上逆的主要原因是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情志失调以及外邪入侵等。若是经常嗳气,则说明你的脾胃出现了问题,需引起重视。

什么叫嗳气?

嗳气是指胃中气体上出喉咽,自喉而出,故名嗳气。这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症状,多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有关。

嗳气和呃逆有什么不同?

1、嗳气:嗳气的出现,一般是由于饮食过量或食用易产气食物导致胃部气体增多所致,在治疗的时候,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需要进行饮食上的调整。

2、呃逆:呃逆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胃肠道动力不足或膈肌痉挛导致,在治疗的时候,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可以进行一些药物治疗。

3、从发病机制来看:嗳气一般是由于消化不良所致,而呃逆则是由于胃肠道蠕动过快导致。因此从发病机制来看,嗳气和呃逆都属于胃肠道疾病。

嗳气产生的条件?

1、饮食不节容易造成脾胃功能失调,使得胃气上逆。比如说暴饮暴食,或是饥一顿饱一顿等,都会影响到胃的正常功能。

2、情志失调:当情绪过度紧张时,很容易影响到肠胃功能。若是长期处于过度焦虑的状态,也会影响到肠胃健康。

3、外邪入侵:当受到外邪入侵时,也会影响到胃气的正常运行。比如长期患有胃部疾病、受到寒邪侵袭等,都会引起胃气上逆。若是经常嗳气,还需警惕是脾胃虚寒所致。

此外,还有以下四个因素:

脾胃虚寒

胃虚寒证以脾胃阳气虚弱、寒湿内盛为主要特征,胃脘部隐痛,喜温喜按,遇寒加重,得温则减,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饮食积滞

饮食积滞是胃部有胀满的感觉,甚至会出现腹痛的现象,同时还会伴有腹部胀满、不思饮食、大便异常等症状。造成这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饮食不节或者暴饮暴食所致,如长期食用过于油腻、生冷等食物。

中医认为:出现这类问题的患者,一般情况下都是因为脾胃功能受损,无法正常消化食物所致。所以想要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养好脾胃。

肝火旺

肝火旺也会引起胃气上逆,而胃气上逆也会导致肝火旺。所以,出现胃气上逆的情况,应及时调理肝火。

下焦命门火衰

下焦命门火衰后,就难以温煦我们的脾胃,就使得中焦的阴浊难以下降,从而导致脾胃气机失常,这样也会导致嗳气的发生。

时常嗳气要如何改善?

对于脾胃虚寒、胃气上逆的患者来说,若是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注意调整饮食。尽量不要吃一些生冷、刺激的食物,比如冷饮、雪糕等。平时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比如牛肉、羊肉、山药、大枣等。

其次,还要注意保暖,避免寒气入侵人体。平时也要适当进行运动,可以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和吸收,可以帮助健脾胃、袪寒湿。

此外,我们还可以选用一些较为简单,操作便捷的外用之法,就比如说,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的脐疗法。给大家推荐一个同款的好物,同仁堂肚脐贴。用它也可以健脾祛湿,温中除寒。

因为肚脐处的神阙穴,在中医看来,是十二经络之根,呼吸之门(小的时候,就是通过此处在母亲那里获取营养的)。因此,将肚脐贴置于此,就能通过神阙穴,将药效输送至全身。

选用这个方法,是因为肚脐处的神阙穴,历来就受医家的重视。而同仁堂肚脐贴,又是以温经活络的艾绒。以及祛湿,祛寒,补右肾命门的花椒。和养心安神的桂圆肉,再加入养血安神的酸枣仁。和补益肝肾,益精养血的枸杞,将之作用于肚脐的神阙穴处。这就好比,在中焦脾胃的阴寒之下,燃起了一簇火苗,慢慢地,炙烤着中焦的痰湿浊邪,从而达到升发阳气,健脾祛湿,温补脾胃之阳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