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大。然而,在中医理论中,脾又被称之为“后天之本”。 一个人的脾胃健康状况直接决定着身体的健康状况,因此,脾阳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 而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脾胃虚弱、精神状态不佳的人,他们总是感觉浑身乏力,无精打采,而且还会伴随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情况。这其实就是脾阳不足的表现。 根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脾阳不足主要是由于脾虚而引起的阳气不足,因此也被称之为“中焦”阳气不足。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补脾胃阳气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饮食调理 在中医理论中,脾阳不足的主要病因是由于饮食不节,因此想要补脾阳,首先就要从饮食入手。那么该如何去改善脾胃虚弱的问题呢?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两个食疗方。 首先是薏苡仁粳米粥。首先将薏苡仁洗净后煮粥,等粥快熟的时候放入粳米,煮至米熟即可食用。薏苡仁具有健脾祛湿的作用,而粳米可以补中益气、健脾养胃。将这两种食材搭配在一起熬粥吃,可以起到很好的健脾祛湿的作用,从而帮助脾胃阳气不足的人调理脾胃。 ![]() 另外,还可以通过服用山药大枣茶来改善脾胃虚弱的问题。这种茶是将山药、大枣、桂圆、枸杞等食材一起放在杯子中用沸水冲泡,等到冷却后即可饮用。 调养精神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着脾胃的健康状况,所以想要调养脾胃阳气,就必须要重视精神的调养。 因此,平时要尽量保持愉悦、乐观、平静的情绪状态,以减少因不良情绪而影响到脾胃功能。在平时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户外活动,这对于调养脾胃阳气是很有帮助的。 ![]() 运动锻炼 运动锻炼不仅可以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而且还能增强身体内的气血循环,从而促进脾胃阳气的生发。因此,我们建议脾虚的人每天都要进行适当的锻炼,比如慢跑、快走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时间最好在下午5-7点,因为此时人的脾经当令,此时是锻炼最好的时机。 ![]() 艾灸 艾灸具有温经通络、散寒除湿、补中益气、活血化淤等作用,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方法。因此,对于一些脾胃虚寒的人来说,艾灸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补脾阳之法。除此之外,艾灸还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对女性来说尤其适合。 ![]() 不过,要想达到最佳的补脾阳效果,艾灸必须要把握好时间和次数。 一般来说,每天晚上用艾条艾灸15~20分钟即可。如果是在夏季,由于天气炎热,因此不建议大家选择在中午进行艾灸。 另外,在进行艾灸时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艾条不能直接对准穴位艾灸;其次,要注意时间;最后,灸量一定要控制好。而如果是用艾条艾灸时没有掌握好分寸出现烫伤的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 ![]() 按摩腹部穴位 在腹部,有许多穴位与脾阳有关,例如中脘穴、关元穴、气海穴等。而这些穴位也是促进人体补脾阳的重要穴位,大家在睡前或者醒后,可以通过按摩这些穴位来刺激阳气的生发。 另外,按摩腹部还可以通过刺激脾经来改善脾胃功能,从而增强人体脾胃阳气。 ![]() 脐疗法 这是有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记载于《我说参同契》中的健脾祛湿方。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个同款好物,同仁堂肚脐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