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解析(四)

 KINGSWEI 2023-04-10 发布于山东

三《松风阁诗帖》章法分析

章法是指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整体关系和安排,明张绅《法书通释》中云:『古人写字,政如作文,有字法,有章法,有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故云一点成一字之规, 一字乃终篇之主。』这种安排除了疏密、均衡等关系之外, 一篇书法作品亦须字字上下顾盼,左右相映,行行相互联系,气脉相贯,使之成为既完美和谐又富有变化之整体。而一幅书法作品,不仅要注重其笔法和结构,还要看重通篇章法之好坏。章法即为全篇之经营方法,也是创作之整体构想,是将通篇谋划布局、随势起伏、寓情寄意总汇于一体,融用笔、气势、韵律、笔意于一炉之综合艺术。黄庭坚为北宋杰出之书法家, 《松风阁诗帖》是其书写在布纹纸上之行书,刚而不涩,婉而不媚,气势雄浑,用笔劲峭。清刘熙载《艺概·书概》中言:『书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及数字,大如一行及数行, 一妙。』精到,变化无穷,曲尽其妙。纵观全篇,擒纵自如,浓纤刚柔,长笔遒逸,短画紧结,抑扬顿挫,呼应对比。章法奇诡跌宕,扣人心弦,字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收或放,或藏或露,疏密相间,穿插争让,出没绝尘。(一)行气贯通,字守中线行气是指一行之中,诸字首尾呼应、搭配得当、气脉连贯,既不拥堵,又不支离,是谓字有行气。如果点画皆有意,字字尽有情,息息相关,血脉相融,互相连带,可谓上下相承、行气贯通。清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言:『作书贵一气贯注。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应,打叠一片,方为尽善尽美。即此推之,数字、数行、数十行,总在精可见,行气贯通是章法布局神团结,神不外散。』中不可或缺之重要指标,并且是考量全篇之核心标准。而字守中线则指一行字中每一字之重心基本在一条纵向中轴线右,但是用一条轴线沿每一字之重心贯串下来,还是基本平直的。黄庭坚所书《松风阁诗帖》,行气贯通,字守中线,笔势连绵,气韵生动。如表八:(二)左右摆动,跌宕有态左右摇摆,忽左欹、忽右侧是行书作品常用之章法,以形成跌宕起伏之体势。这种取势手法所营造之行气自然、流畅、灵动,在黄庭坚《松风阁诗帖》中,中轴线常常随着字形之左右摆动而改变轴心位置,而不是永远保持垂直的。此乃一条不规则的会一直流动的势直而形曲之轴线,由于每字之重心时常偏离中轴线,因而其体势会产生一种跌宕姿态。见表九:(三)四面留空,分行布白一幅书法作品不可占据整个纸面,四周应留有空白,使书写内容更具整体感。书法作品按照传统习惯为纵向排列,从上到下、从右至左进行书写,行行之间留有距离,字字之间稍有空隙,使整幅作品行间透气,无闭塞之感。刘熙载《艺概·书概》中载:『钟繇笔法曰:书家在下笔「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一刻即已划破鸿蒙,书法之空间形态与章法构成由此产生。从空间分割来看,白是黑的立身之本,是空间分割之物质条件,白之造型决定黑之造型。从对比关系来看,有了白之疏密虚实,才反映出黑之粗细大小, 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若没有白之造型,那么,笔墨之表现与章法之构成也就无从谈起。因此,章法之整体关系主要是靠白来协调,来沟通的,可见白之作用至关重要。清蒋和在《蒋氏游艺秘录》中言:『有从无笔墨处求之者,曰意,曰气,曰神,曰布白;从有笔墨处求之者,曰丝牵,曰运仰覆、向背、疏密、长短参差中见整齐,此结体法也。』又言:『布白有三,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初学皆须停匀,既知停匀,则求变化,斜正疏密错落其间。十三行之妙,在三布白也。』黄庭坚所书《松风阁诗帖》,四面留空,留天头、地脚、两边,即『离开、空天、左右留边』。黄庭坚在篇首与篇末留有较多空白,上下亦没有『顶天立地』,力求做到主宾分明,空白得当,首尾呼应。同时行间透气,黑白相杂,给人以舒畅之感,达到『字里金生,行间玉润』之效果。在行距之处理上,黄庭坚并未将行距处理为平均匀称,而是有疏有密,形式多样。如表十:(四)诗书统一,力求和谐书法艺术之内容,既为技法内容,亦为文字内容。在谋篇布白时,既要二内容与笔墨之特定形式相一致,同时也要笔墨情调与思想情调相一致。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层次分明,结构缜密,句法纯熟,章节拗峭,造辞生新,思绪连贯。该诗前三句写白天及晚上登山所目睹之美景,心情舒畅,此乃诗之第一层;第二层即写在松风阁宴饮及西山寺留宿之情况,从景物之虚幻、变化到人物之举止、神态,均写得详略有致,生动逼真,在视觉、听觉和由此而引起的联想方面,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舒畅清丽之感。其中『野僧旱饥不能饘,晓见寒溪有炊烟』二句,意为:荒山野寺之和尚,由于旱灾造成饥荒,就连稍微浓稠之粥都吃不上,而今在清早却发现寒溪附近之僧舍中升起了缕缕炊烟。言外之意是:由于下了大雨,农作物得救了,僧人们亦有粮食下锅了。但是,经过了一夜大雨,农作物不可以直接收割充饥。通过以上文意可知,黄庭坚之思路跳跃飞快,上联系,此处因果关系并不十分明显。其实此为黄庭坚之一大特色:转折陡急,起合无常。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二·黄山谷》曾言:『山谷之妙,起无端,接无端,大笔如椽,转折如龙虎,扫弃一切,独提精要之语。每每承接处,中亘万里,不相联属,非这里,从和尚『不能饘』到『有寻常意计所及。』炊烟』,当然不可能是一夜功夫,但诗人把二者联成一句,对比异常强烈,前后之画面也就鲜明直观,而且所用笔墨十分有限。再者,黄庭坚善用长笔画,提顿起伏, 一波三折, 一笔之中顿挫有致,行笔似划浆拨水,彰显入古出新之感。黄氏独特之跳跃思维,不仅体现在书法上,亦体现在文学上,不泥古法,力求创新,使其名垂青史。诗之最后六句,怀念诗坛故友,抒发作者愿望,有言:『东坡道人已沉泉,张侯何时到眼前。』此时,苏轼已经去世一年,黄庭坚想起苏公,感叹悲伤之意溢于言表,并盼望同是苏轼门下之张耒早日前来团聚。最后作者直抒胸臆,希望其可与志趣相投之友抛开功名去普天漫游,使一腔忧愤和满怀愁绪在游山玩水、赏风弄月之中逐渐消去世事拘束,以求一身清白与自由。黄庭坚之情意在此时表现得淋漓尽致,心中激动,笔力凝重,结字欹侧,风神洒荡,意韵十足,是为尚意书风之典型作品。《松风阁诗帖》作为黄庭坚晚年行书之代表,用笔清新妙丽,引绳贯珠;结体中宫紧收,妍美多姿;章法清旷空灵,舒缓平和。潘伯鹰曾对山谷之诗有独特分析,言:『山谷诗的章法,是最谨严细密的,最有线索的。但他诗中的线索,不像其他诗家那样显豁易于看出。他诗中的线索正好是所谓的「草蛇灰线」的路子明显地摆在外面,有的就用暗针子把线缝在两块布的合缝之间,单从外面,看不出线来。看不出,并非等于没有。要细心的人寻觅了方看得出来。在文学上,尤其诗上,这种暗针的方法更属重要。这一面是为了文字的简练, 一面是为了意味的含蓄。』从潘伯鹰之评价即可知晓,此诗断裂、隐现、跳跃之脉络使文字更为简练,同时,从情感线索之细密来看,该诗之抒情含蓄蕴藉、意味深长。黄庭坚将诗境与书境完美地统一起来,是韵律感、节奏感之完美结合。(本文作者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书法创作理论)注释明张绅《法书通释》,中华书局,一九八五年版,第六页。清刘熙载《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七八年版,第一六六页。清朱和羹《临池心解》,见《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版,第七三六页。清刘熙载《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七八年版,清蒋和《蒋氏游艺秘录九种·书法第一六九页。论》,见顾廷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一六八·子部·艺术类》,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六年版,第四四二至四四三页。清蒋和《蒋氏游艺秘录九种·学书杂论》,见顾廷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一六八·子部·艺术类》,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版,第四九页。清方东树《昭一九年版,第昧詹言·下册》,朝华出版社,二四六二页。北宋黄庭坚著、潘伯鹰选注《黄庭坚诗选·导言》,古典文学出版社, 一九五七年版,第二六页

Image

Image

《松风阁诗帖》中,一行会有大小、长短、开合、伸缩、向背等多种变化,但也有以平取势、字守中线之字。以上举例中,每一行字之重心几乎都在一条线上,如“屋椽我来名之”“意适然老松魁”“台惊涛可”等行,黄庭坚在取势上没有左右摇摆之姿态,每一字之重心基本在一条纵向之轴线上。但个别字之中线虽有轻微摆动,但仍不脱离中线,如“依山筑阁见平”一行,“见”字重心稍微偏左,但黄庭坚将最后一笔竖弯钩加粗,使字之重心右移,来弥补其不足。书家寓巧于稳健之中,少了翻折流动之笔势,同时上下字之间或断或连,以势相承,左右顾盼,气韵贯通,动感较强,于平正通达之中,有一种变化迷离之妙境。

Image

Image

《松风阁诗帖》中,篇首四五行基本上按照中轴线书写,后半截则明显与前半截有所不同,时而回到中轴线,又忽而向右摆动,又复而向左倾倒。尽管左右摇摆,但书家却时时注意调整一行中字势之重心,自然承接,给人以跌扑动荡之感。如果用一条轴线穿过行中每一字之中间,所看到的则是一条左右不规则摆动之曲线。如“梧数百年斧”一行,“数百年”三字之中轴线向右倾倒;“风鸣娲皇五十”一行,“娲”字之中轴线左移;“弦洗耳不须”一行,“耳”字之中轴线右移;“到晓悬相看”“山川光辉为我”等行,字形之摆动导致中轴线之左右摆动,势直而形曲,跌宕有态,张弛有致。黄庭坚这种三三两两字之组合,形成一行之中一组一组之中轴线,也强化了作品之整体性,使作品凝聚着充满内在关系之整体。

Image

Image

善布局者,黑白、疏密运用得当,相辅相成;不善布局者,着眼只在笔墨,而不知留白。黄庭坚守黑而后能知其白,疏密得宜。《松风阁诗帖》中,一字有一字之空白,一行有一行之空白。上表所例举数行,左右之间行距较宽,行行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分离,可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弦洗耳不须”与“菩萨泉嘉”两行间距最大,且二行字数较少,字形或大或小,给人以旷远空灵之感。上表所例举其余数行,行距较为宽舒,潇洒流通,有笔、有墨、有意、有韵,有一种连贯、流畅之动态美。

Image

Image

在书作中,行距之间只疏不密,画面太轻,过于宽疏又显得荒寒,因此,为了避免章法过于散而空,有时也需要兼用行距较密之处理,疏密相间,富有情趣。黄庭坚所书《松风阁诗帖》,在行行之间亦有较密空间,且黄书所独有之长枪大戟,使行行之间距离更为紧凑。如“此筵夜雨鸣廊”一行,“夜”字最后一笔长捺延伸使两行之间距离更为密切;“篆蛟龙缠安”与“得此身脱拘挛”二行,两行左舒右展,间距更紧密。黄庭坚在书写中特有之长笔,与书写变化、节奏合成一种独有韵律,虽是笔墨所致,同时亦为其内心律动所成,是心灵情感外在形式之集中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