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肾脏治疗方案,不一定要剂量大,但一定要靶点多

 caimin133 2023-04-11 发布于福建

最近发现,许多肾友之所以病情恶化、久治不愈,是因为治疗方案比较单一:

有的是关注肾小管,用金水宝(或是百令等虫草制剂)保护肾小管;

有的是关注肾小球内压,用普利/沙坦类药物减轻肾小球的高压力;

有的是关注抗炎,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压制炎症;

还有的关注尿毒,用肾衰宁、尿毒清加速肠道排泄肌酐。

等等等等。

没有相互配合。可能是看病的时候问病史有遗漏,或是肾友们比较害怕吃很多药,经常漏掉许多靶点,以致于尿蛋白和血肌酐总控制不好。

我们都知道,观察肾脏损伤,主要是观察尿蛋白和血肌酐这俩指标。但是,治疗肾脏损伤,不能只治这俩指标,否则会加大起效难度。

因为肾病是一种多病因疾病,伤肾通路有很多种,只是在损伤的最后,表现为尿蛋白和(或)血肌酐升高。

光这样说不好理解,我整张图:

图片

这是主要的十来种伤肾通路,它们共同导致了尿蛋白、血肌酐升高。

有的肾友久治不愈,甚至逐步加重,一问发现,他只控制了一两个通路:比如用氯沙坦,降低了肾小球三高;或是用环磷酰胺,抑制了淋巴细胞。只是这样的话,还有很多条通路在持续损伤肾脏细胞。

还有的患者更是“硬来”:“医生你到底能不能给我一个降蛋白肌酐的绝招?没有的话我去别处问问。”

每次遇到这样的患者我都很头疼。你问我绝招,我还想问你呢:这10条通路你控制了几个了?你瞅着它们哪个像绝招?

我知道有些肾友吃了很长时间的药吃不好,烦了、没耐心了,就想来个干脆痛快的。但慢性肾脏病就是这么一个多靶点、长时间治疗的病,你越想痛快,它就越让你不痛快。你总以为只有找到一个绝招,才能拯救肾脏的困境,那你有没有想过:正是因为你总想要一个绝招,才导致肾脏陷入了困境?

其实这件事也不能都怪肾友,人要是急了都经常是欠缺周全,一心想着“力大砖飞”(一种飞行器设计理念:只要发动机推力够大,便可以舍弃气动外形设计,就算是一块搬砖也能成为飞行器)。

图片

这种思路很容易陷进去,甚至有时候医生也未能幸免。

在肾脏病学发展史上,曾经非常盛行“加大激素剂量”:发现IgA肾病了?上激素、上足量!肌酐上涨了?上激素、上足量!如果哪位医生敢用中等剂量,会被嘲笑“不懂激素”、“用了白用”,仿佛只有大剂量激素才是绝招。

结果呢?导致了一大批患者出现严重感染或是股骨头坏死,有的因为感染出现了急性肾衰竭/尿毒症,有的股骨头坏死、走路一瘸一拐。直到TESTING试验发现:原来中等剂量激素对IgA肾病获益最大,瞬间那个“绝招”就再也没人提了。

当然,民间还有一些秘密药丸里仍然含有大剂量激素(但不告诉你,而是跟你说这是自己家族祖传几百年的秘方,医院想要都不给他呢)。

另外,我经常说普利/沙坦类药物需要加大剂量,这不是想要力大砖飞,而是这类药物是降压药出身,于是许多人治肾病也用降压剂量。换言之,2-4倍的降压剂量是肾病的正常剂量,这类药物治肾病加到多少才算大剂量目前还未探索到。

图片

经济学上,有一个词叫「边际效应递减」:是说一位消费者,随着他买一种东西的数量增多,他的兴奋感会逐渐减少。比如你刚买了一部新手机,越看越喜欢,会很高兴;买了2部新手机,也还可以,给家人一部嘛;买了3部新手机,你可能就没有兴奋感了;买4、5……甚至一下子买了十几部新手机,当事人可能会想扇自己两巴掌。

医学上也是如此:当你在一条肾损害通路上发力干预,力度越大,获益就越小。力度达到一定程度后,获益会减成负的。

所以,现在的肾脏病专家们不再强调大剂量了,一张口就是「多靶点治疗」。

治疗方案不一定要剂量大,但一定要靶点多。以往我们发现的靶点少,没办法实行多靶点治疗,只能冒着风险在一两条道路上加大力度。而随着靶点的增多,漏掉的肾损害通路越来越少。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下医嘱时,每一条医嘱剂量都不算大,但是会下很多条。

每条肾损害通路都用一个不太大的剂量、同时覆盖住尽可能多的通路——这样才会以更小的副作用达到更大的疗效,这也是肾脏病学发展的大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