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鱼鹰社】二战德国和意大利的航空母舰

 fairyfail 2023-04-11 发布于天津
  鱼鹰社NewVanguard系列第306号:二战德国和意大利的航空母舰-German and Italian Aircraft Carriers of World War II。原作者Douglas C. Dildy和Ryan K. Noppen, 绘图Paul Wright。以下是该书的封面:

图片


图片

A1:计划中的“奥索尼亚”号航空母舰
“奥索尼亚”号最初是一艘排水量12585吨的汽轮动力远洋班轮,她是1914年由汉堡的布洛姆-沃斯造船厂为意大利海事服务协会建造的。根据1918年的改装计划,“奥索尼亚”号在前部装配了30米长的起飞甲板,该甲板连接到船身中后部的上层机库甲板,陆基战斗机可以直接从机库甲板起飞。在上层机库甲板之上是一个128.5米长的着陆甲板,用于重新补充舰上的陆基飞机。在起飞甲板/上层机库下面是下层机库甲板,这里本来是用来存放水上飞机的。水上飞机通过起重机从下层机库甲板的侧门吊到海上,然后还可以重新吊装回来。以这种方式,|“奥索尼亚”号被设计成一艘兼具普通航母和水上飞机航母双重功能的军舰。这一改装设计的另一个特别创新之处是位于右舷的可容纳舰桥和飞行操作中心的小型舰岛。本图展示了奥索尼亚号的改造计划图以及一架涂装了第1海军战斗机中队涂装的信天翁D.V型战斗机。
A2:“欧罗巴”号航空母舰改装计划
1942年春,当纳粹海军要重新复活他们的航空母舰计划时,设计师们首先将远洋客轮作为潜在的改装对象;这一时期,意大利皇家海军和日本帝国海军早已经开始将远洋班轮改装成航空母舰了,像意大利的“阿奎拉”号和日本的“飞鹰”号和“隼鹰”号都是改装成舰队航空母舰的例子。最初,考虑到尺寸和速度的要求,北德意志劳埃德船业协会最大最快的班轮“欧罗巴”号成为改装的理所当然选择。不幸的是,对于海军来说,“欧罗巴”号将需要进行大量且漫长的结构修改,并要在降低最大速度的前提下才能与海军剩余的主力舰搭配共同作战。因此,改装“欧罗巴”号的想法很快就放弃了。本图展示了“欧罗巴”号初步的改装设计以及容克Ju 87E型攻击机。

图片

B:1942年8月27日至28日皇家空军空袭“格拉夫·齐柏林”号
尽管已无海上作战的潜能,英国皇家空军仍然尝试击沉德国的航空母舰“格拉夫·齐柏林”号,但这种尝试在二战期间也仅有一次。1942年8月下旬,“格拉夫·齐柏林”号停泊在了位于今天波兰格丁尼亚(德国人称之为戈登哈芬)的德意志造船厂“八号内港”的码头上。1942年8月27日晚上8点左右,9架兰开斯特轰炸机(3架来自第106中队,6架来自第97中队)在盖伊·吉布森中校(后来指挥了“堤坝终结者”突袭行动)的带领下,从英国基地起飞,飞往戈登哈芬,而他们的目标正是“格拉夫·齐柏林”号。每架轰炸机携带一枚5500磅(2268公斤)的“主力舰炸弹”和新的“自动稳定炸弹瞄准镜”。吉布森中校原计划从海拔6000英尺(1828.8米)的高度攻击目标,但当飞机抵达戈登哈芬附近时,他们发现目标区域被浓雾覆盖。尽管遭遇猛烈的防空火力,吉布森的飞机仍然在目标区域上空盘旋了一个小时直到每架轰炸机都进行了攻击。由于云层浓密,吉布森和他的机组人员在攻击过程中从未看到过“格拉夫·齐柏林”号的本尊,但其他几架飞机则试图从8000英尺(2438.4米)到10000英尺(3048米)的高度发起攻击。另一些飞机则从云层的缝隙中发现了停泊在“五号内港”码头上的“格奈森瑙”号战列舰的残体并随后对其进行了轰炸。德国的两艘军舰都没有被击中,而吉布森的所有飞机也都安全返回基地。本图展示了1942年8月27日晚到28日凌晨之间吉布森的突袭行动中,“格拉夫·齐柏林”号停泊在“八号内港”时的场景。德国的高射炮兵正在操作“八号内港”附近的铁路站场内机动的105毫米口径Flak 38/39型高射炮进行射击。

图片

C:“格拉夫·齐柏林”号
为了因应新的航母作战,尤其是太平洋地区航母作战的变化,雪藏了22个月之后的“格拉夫·齐柏林”号的设计进行了修订,以使其主要作战功能现代化。这些改进包括增加一座基座支撑有装甲防护的战斗机指挥中心、GEMA Seetakt型空中和海上搜索雷达以及第6座双联装105毫米口径高射炮炮塔,同时保留150毫米口径SK/28型水面作战武器系统,16台拉蒙(La Mont)型锅炉搭配4台5万马力BBC型蒸汽轮机以及两层机库甲板。上层机库最初建造用于容纳12架Bf 109T型战斗机和13架Ju 87C型俯冲轰炸机,而下层机库可以容纳18架Fi 167型侦察/鱼雷轰炸机。重组后的舰载机大队由一个战斗机(规划中Bf 109T型战斗机将在1946年被Me 155型战斗机所取代)中队和三个Ju 87E型多用途作战飞机中队所组成。加油和炸弹/鱼雷挂载作业将在机库甲板上进行,飞机将使用三座升降机抬升到飞行甲板上,同时使用一对Deutsche Werke公司的飞机弹射器做弹射起飞,如图所示,弹射器的轨道被金属保护板所覆盖。
“格拉夫·齐柏林”号的技术参数:
尺寸:长262.5米;宽36.2米;吃水8.5米。
满载排水量:33550吨。
船员编制:1720人。
机械动力:4台Brown, Boveri & Cie型齿轮传动轮机;16台拉蒙(La Mont)型锅炉可产生20万马力动力驱动4台螺旋桨。
舰载机:12架Bf 109T型或Me 155型战斗机以及28架Ju 87E型俯冲轰炸机。
弹射器:2台Deutsche Werke公司881磅/平方英寸压力压缩空气弹射器。
最大航速:33.8节。
航程:19节航速下8000公里。
防护:防护装甲带从船中部的100毫米向两侧延伸逐渐变薄到首尾处的70毫米厚;甲板装甲为飞行甲板20毫米厚,下层机库甲板40毫米厚。
武装:安装在8台双联装Dopp MPL C/36 型炮台座内的16门150毫米口径SK/28(L/55)型水面作战舰炮,两侧各四台炮座,火炮在40度仰角时射程为2万3千米,俯仰角区间为-10度到40度,射速为每分钟8发;安装在两联装炮塔(三台位于前舰岛,三台位于舰尾)上的12门105毫米口径SK C/33(L/50)型防空炮,其在80度射角时射程12500米,俯仰角区间为-3度到85度,射速为每分钟15-18发;安装在11座两联装炮塔(一座位于舰首,飞行甲板两侧舷外平台上还各有5座)上的22门37毫米口径SK C/30(L/83)型防空炮,其在85度射角时射程为6800米,俯仰角区间为-9度到85度,射速为每分钟30发;安装在7座四联装炮架(四台位于沿着飞行甲板的左舷,三台位于右舷)上的28门20毫米口径Flak C/38(L/65)型防空炮,其在85度射角时射程3700米,俯仰角区间为-12度到90度,射速为每分钟220发。
数字说明:
1、 船尾升降机;
2、 战斗机控制塔;
3、 105毫米口径火炮导引器;
4、 FuMO型雷达天线;
5、 舰桥和航空行动室;
6、 105毫米口径SK C/33(L50)型防空炮塔
7、 梅塞施密特Me 155型战斗机
8、 前升降机;
9、 容克Ju 87E型俯冲轰炸机;
10、Deutsche Werke公司产弹射器;
11、37毫米口径SK C/30(L/83)型双联装炮塔;
12、安装在炮台内的150毫米口径SK C/28(L/55)型火炮;
13、上飞机库;
14、下飞机库;
15、拉蒙(La Mont)型锅炉;
16、Brown, Boveri & Cie型齿轮传动轮机;
17、20毫米口径Flak C/38型高射炮炮座。

图片

D1:“易北河”号训练航空母舰改装计划
北德意志劳埃德船业协会的另外两艘班轮——作为姐妹船的“格奈森瑙”号和“波茨坦”号——也和“欧罗巴”号一起成为改装的考虑对象。对重大结构变化的需要和仅有21节的最大航速使它们与“欧罗巴”号一起同时结束了初步的改装计划。“波茨坦”号被发现适合改装成为训练航母,并被重新命名为“易北河”号,而修订后的改装计划也已拟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格奈森瑙”号和“波茨坦”号的第三艘姐妹船“沙恩霍斯特”号在二战开始时被日本获得并被日本帝国海军改装成为一艘护航航母,同时更名为“神鹰”号。本图中的“易北河”号根据其训练航母设计计划绘制。
D2:“威悉河”号航空母舰改装计划
原本打算在未完工的“塞德利茨”号重巡洋舰的舰体上继续建设“威悉河”号航空母舰,这可以利用“塞德利茨”号强大的机械动力和32节的最大航速。“威悉河”号的一个缺点是原巡洋舰的宽度,这让它成为纳粹海军航母改装计划中舰身最窄的一艘,其狭窄的机库也只能容纳20架飞机。本图展示的是“威悉河”号的改装设计,以及提议使用的梅塞施密特Me 155型舰载战斗机,这种飞机旨在1946年取代Bf 109T型舰载机。

图片

E1:“德格拉斯”号航空母舰改装计划
如果纸上谈兵的话,法国轻巡洋舰“德格拉斯”号似乎是改装成辅助航母的很好选择,因为她的预期能力和性能都与“威悉河”号非常类似。“德格拉斯”号的问题在于改装工作耗时且原材料需求很大,因为它在1940年6月被俘获时建造工程只完成了28%,从那以后就没有再做过任何建造工作。德国人无法立即抽出自己的专业劳力和建设材料,而在1942年12月重新开工后,德方又很快发现洛里昂造船厂的法国工人在这艘船的建设上消极怠工。在1943年2月改装计划取消后,未完工的“德格拉斯”号在战争的剩余时间里基本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并于1946年下水以清理船台。在又闲置了五年之后,它的船体被拖到布雷斯特兵工厂的船坞并在1956年完成了她作为一艘防空巡洋舰的建造。
E2:“朱塞佩·米拉利亚”号水上飞机航母
在1927年11月首次投入使用时,“朱塞佩·米拉利亚”号被认为能够在航行中发射和回收飞机,使其具有作为远距离水上飞机移动基地的作战能力。当船在运动时,飞机可以从Gagnotto气动弹射器上发射,船尾则安装了一处可伸缩的帆布拖曳停机位,水上飞机可以在上面滑行然后通过起重机回收到航行中的航母上。拖曳停机位回收系统并没有证明其实用性,“朱塞佩·米拉利亚”号不得不每次停船来回收她的飞机。“朱塞佩·米拉利亚”号在服役期间没有参加任何战斗行动,这一事实被意大利皇家海军以及意大利皇家空军海上航空部门的反对者们抓住了把柄。在阿比西尼亚战争期间,她确实有效地扮演了飞机运输船的角色,而她的维修设施在二战期间被用于为其他意大利海军战舰上的IMAM Ro.43型侦察机提供服务。从1942年5月开始,她开始测试对改良的Reggiane Re.2000型战斗机进行弹射发射的试验,这些战斗机后来被搭载在利托里奥级战列舰上,这一应急措施为这一级战列舰提供了有限的防空保护。本图展示了1942年时的“朱塞佩·米拉利亚”号,她的舰首弹射器上配置一架Re.2000型战斗机,舰尾则展示了Ro.43型侦察机(右下角的放大图同样是这种飞机)。

图片

F1:“阿奎拉”号航空母舰
安装了两台Deutsche Werke 公司的飞机弹射器的“阿奎拉”号同时也需要使用与德国“格拉夫·齐柏林”号航空母舰上相同的可折叠发射架系统,即便这种设备的局限性被全部继承过来。发射过程非常耗时,因为每座弹射器每分钟只能发射一架飞机,而高压储气罐只能容纳供9架飞机发射所需的压缩空气。另一个问题是安装在Reggiane Re.2001OR型战斗轰炸机机腹上的鱼雷阻挡住了飞机与发射架之间的连接点,所以无法在悬挂鱼雷的情况下用弹射器发射飞机。挂载鱼雷的Re.2001OR型飞机不得不利用飞行甲板的整个长度来滑行起飞,这样就无法允许飞行甲板后部大量停放飞机,这进一步推迟了整支航空编队起飞的时间。“阿奎拉”号最多可携带51架Re.2001OR型战斗轰炸机,它们以下列方式存放:26架存放在机库;15架悬挂在机库顶部;10架停放在飞行甲板上。本图展示了“阿奎拉”号的一种假设性的伪装涂装方案,它类似于意大利皇家海军在1943年开始在较大型舰只上使用的涂装方案。本图还描绘了一架挂载600公斤航空鱼雷的Reggiane Re.2001OR型战斗轰炸机。
F2:“鹞鹰”号护卫航母
“鹞鹰”号的改装设计还在准备阶段时,意大利海军的工程师就希望在舰上增加一座小型舰岛和两台德国产的空气压缩弹射器。弹射器将能够弹射挂载了鱼雷和炸弹的Re.2001OR型战斗轰炸机,在这种情况下,预备配给“阿奎拉”号的35架Re.2001OR型战斗轰炸机将被编成“鹞鹰”号的空中联队。在海军重新开始建造自己的航空母舰后,由于没有获得专门的德国设备,同时意大利人也没有时间开发自己的替代品,意大利皇家海军被迫将“鹞鹰”号按1936年的“罗马计划”进行简化性的改装,这种改装缺少舰岛以及弹射器与拦阻索装置。Re.2001OR型飞机也不太可能在没有弹射器的帮助下携带有效载荷起飞,这让这种飞机仅能发挥其防空功能。考虑到这一点以及Re.2001OR型飞机的生产延迟,意大利人给出的最后结论是需要另一种舰载机作为替换。一种类似于德国的Fieseler Fi 156“施托奇”飞机的IMAM Ro.63型轻型高水平翼侦察机因其短距起飞和短距降落的优势而成为考虑的对象。由于最大速度只有203公里/小时,Ro.63型飞机几乎无法被视为是一种作战飞机,但海军的规划者们仍然认为这种飞机可以用于反潜作战。虽然下达了为“鹞鹰”号制造Ro.63型飞机的订单,但在第一架飞机制造出来之前,“鹞鹰”号的改造项目就被取消了。本图根据“鹞鹰”号简化版的改造方案绘制。

图片

G:吐司行动,1945年4月18日-19日
1945年4月,盟军的策划者们正在为穿越意大利北部的“散弹行动”(Operation Grapeshot)做最后的准备,他们意识到,德国人很可能利用停泊在热那亚港的废弃的“阿奎拉”号封锁住这个港口城市的新旧港口之间的航道。英国特种作战委员会(SOE)的一号特种部队的任务就是在德国人利用“阿奎拉”号之前将它弄沉,来自前意大利皇家海军的突击队“Mariassalto”部队的意大利专业人员被招募来执行这项任务。“Mariassalto”部队是意大利退出战争后由加入盟军的原意大利“Decima Flottiglia MAS”蛙人突击队的老兵所组成的。1945年4月18日下午,“吐司行动”开始,原意大利海军“军团”号驱逐舰带领一支小型突击部队离开盟军占领的leghorn港(今里窝那港)向热那亚进发。当晚近午夜时分,接近热那亚港的“军团”号将两艘MTSM(Motoscafo da Turismo Silurante Modificato)鱼雷摩托艇放入水中,随后摩托艇掉头向着热那亚港的方向靠近。每艘MTSM摩托艇上载有两枚英国的“战车”有人驾驶鱼雷,它们类似于在整个战争期间被“Decima Flottiglia MAS”蛙人突击队成功使用的意大利的“猪”(Maiali)鱼雷。在离港口入口几英里的地方,“战车”鱼雷下水。其中一枚在离港口入口一英里的地方发生故障不得不中止行动,但由海军中尉Nicola Conte和候补士官Evelino Marcolini操作的第二枚鱼雷进入了港口,进而前往“阿奎拉”号所停泊的Canzio码头。“战车”的弹头被留在位于“阿奎拉”号航空母舰左舷下方的海港深处,潜水队员随后返回“战车”并乘着它离开港口,然后被海岸远端等待的MTSM摩托艇接走。弹头在第二天早上引爆,但只击破了被水泥填充的左舷船腹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次爆炸证明了“阿奎拉”号鱼雷防护系统的完整性。1945年4月23日晚至24日凌晨,德国人将“阿奎拉”号转移到新旧港口之间的狭窄通道并打算击沉它,但意大利造船厂的工人的破坏让德国人的企图落空。1945年4月27日,德国人被迫在第二次计划中的凿船行动之前撤离热那亚,“阿奎拉”号随后落入盟军之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