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新鑫事成 2023-04-11 发布于新疆
图片
图片

亲爱的用户

——云习网

工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我国工资市场化机制逐步建立。目前,除国家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外,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市场机制调节为主、政府调控为辅的工资分配制度。因为工资以市场调节为主,所以《劳动法》只对工资分配原则、工 资支付方式、最低工资标准等作了原则规定。关于工作时间,《劳动法》规定了标准 工时制度。在标准工时制下,工作时间比较固定,且延长工作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我国实行以标准工时制度为基础、其他工时制度为补充的工时制度。本节关于工 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具体规定来自《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等法规。

一、工资分配、支付与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 一)工资分配的原则

《劳动法》第46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二)工资水平和工资支付

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三)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所谓正常劳动,是指劳动者按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在法定工作时间或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从事的劳动。劳动者在依法享受带薪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生育(产)假、节育手术 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间,以及在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视为提供了正常劳动。最低工资标准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形式。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

1.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

《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1)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2)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3)劳动生产率。

(4)就业状况。

(5)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2.最低工资标准的发布

按《最低工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将本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方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在批准后7日内在当地政府公报上和至少一种全地区性报纸上发布。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发布后10日内将最低工资标准报劳动保障部①。

3.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

确定和调整月最低工资标准,应参考当地就业者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等因素。最低工资标准发布实施后,上述因素发生变化,应当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

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

(一)工作时间

1.标准工作日制度

标准工作日是指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在一般情况下,劳动者从事工作或劳动的时间。《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第3条规定:“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即从1995年5月1日起,我国的标准工作日为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标准工作日是计算其他工作日种类的依据。除标准工作日外,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的特殊情况和具体需要,实行缩短工作日、不定时工作日、综合计算工作日和计件工作时间。

2.延长工作时间的规定

(1)延长工作时间的一般规定。《劳动法》第41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2)延长工作时间的特殊规定。《劳动法》第4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该法第41条的限制:

①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②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③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3)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支付。用人单位延长工作时间,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①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②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③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休假

1.公休假日

公休假日是指劳动者工作满一个工作周以后的休息时间。《劳动法》第38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目前,我国实际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劳动者的公休假日为每周2日,企业也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安排公休日。

2.法定节日

法定节日是指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于开展庆祝、纪念活动的休息时间。《劳动 法》第40条规定,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3.年休假

《劳动法》第45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该条例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 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以下简称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