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离探查电极的向量可产生向下的波形,QRS波群中第一个向下的波为Q波,区分正常和异常Q波至关重要,异常Q波的定义为连续两个解剖学相邻的导联出现时限≥0.03秒和/或深度大于同导联R波振幅的25%。” 01 — Q波的形成机制及命名原则 心室的除极产生三个大的向量,这就是QRS波群由三个波组成的原因。下图显示水平面的向量中P波和QRS波群是如何由向量产生的。 QRS波群中若第一个波群是向下的,则被称为是Q波。如果第一个波不是负向的,则不管QRS波群的外观如何,QRS波群都不具有Q波。下图为包含Q波的QRS波群命名示例。 02 — Q波概述 区分正常和异常Q波至关重要,异常Q波是既往心肌梗死的相当确凿的证据。Q波还有许多其他原因,包括正常和病理原因,区分这些原因很重要。 Q波的振幅(深度)和时限(宽度)决定了它是否异常。异常Q波定义为:Q波时限为≥0.03秒和/或深度≥同导联R波振幅的25%,且必须存在于至少两个解剖学上连续的导联中(即相邻导联,例如aVF 和III导联,或V4 和 V5导联),以反映实际的形态异常。 03 — Q波的正常及变异 · 间隔q波:常见于侧导联(V5、V6、aVL、l)中的小q波,由于室间隔的正常除极形成的。 · 呼吸性Q波:在III导联中偶尔可见孤立且通常较大的Q波。该Q波的振幅通常随通气而变化,因此被称为呼吸 Q波。请注意,必须是III导联单独的Q波(即相邻导联aVF,不得显示病理性Q波)。 · V1导联的QS型:V1 中的小r波偶尔会丢失,V1呈QS型(仅由向下的波组成的 ORS 波群称为 QS 波群)。如果导联 V2 显示r波,就认为是正常的。如果导联 V2 中也缺少R波,则满足异常Q波标准(连续两个导联呈QS型)。 · 小Q波(不符合异常Q波标准):可见于所有肢体导联以及 V4-V6导联。 如果这些Q波不符合异常标准,则认为是正常的。导联 V1-V3 不应显示Q波(无论其大小)。 04 — 异常Q波的常见原因 异常Q波的最常见原因为:心肌梗死。如果心肌梗死后留有异常Q波,称为Q波型心肌梗死。 Q波异常的其他原因如下: · 左侧气胸 · 右位心 · 心肌梗膜炎 · 心肌病 · 心肌淀粉样变性 · 束支及分支阻滞 · 心室预激(WPW综合征) · 心室肥厚 ·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 粘液瘤 鉴别其他异常Q波和Q波型心肌梗死的原因,建议以下几点: · 如果患者不太可能患有冠心病,则更有可能是其他原因。需注意的是,高达20%的Q波型心肌梗死可能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出现(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 如果可能患有冠心病,那么心肌梗死是Q波最可能的原因。 · Q波时限越长,心肌梗死就越有可能是异常Q波的原因。梗死Q波通常为 >40 ms。 参考文献: (本文节选自《ECG and ECHO Learni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