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马家驹老师学经方(58)--大陷胸汤、小陷胸汤、小陷胸丸

 风清阳hr 2023-04-11 发布于河南

大陷胸汤

134.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鞕,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大陷胸汤。

大黄六两,去皮 芒消一升 甘遂一钱匕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消,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脉浮表邪未解,脉动数,有热,应该是太阳阳明合病,也就是后世认为的风热证。头痛、发热、微盗汗出、恶寒,再加上前面的脉浮,就是发热、恶寒、身疼痛、脉浮,说明表证未解。表证未解,当先解其外或者表里双解,但医反下之,错误的下之,引邪入里,阳气内陷,心下因鞕,则为结胸,水热互结于胸胁,从而出现了大陷胸汤证。

本条和第131条说的“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都强调了表证错误下之,导致了结胸证。

脉浮而动数,下之,一方面引邪入里,一方面错误的下之虚其津液,出现了脉迟。结合大陷胸汤的病机是阳明里实热证,水热互结于胸胁,所以脉迟应该是脉迟而有力,是邪实郁阻气机所致,不是虚证的脉迟。水热互结于胸胁,出现了膈内拒痛、客气动膈,就是胸膈部位的疼痛。热邪扰心则短气躁烦、心中懊憹。用大陷胸汤苦寒逐热泻水。

如果说下之后不结胸,只是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就是在发黄篇章讲的热不得外越,湿热邪气无出路,就会熏蒸而发黄。

大陷胸汤和茵陈蒿汤的鉴别。

发黄的病机是热不得外越,湿热瘀阻,类似于结胸的水热互结,只是茵陈蒿汤病位更靠下,出现了小便不利、大便不通,用茵陈、栀子清热利小便,大黄逐邪。而大陷胸汤也是阳明里实热证,水热互结,瘀阻的程度相对于茵陈蒿汤证为重,往往也伴见有小便不利、大便不利的情况,大黄、芒消苦寒攻逐邪气,甘遂攻逐水饮,部位偏于胸胁、心下部位。

135.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鞕者,大陷胸汤主之。

结胸、热实,脉沉而紧,是阳明病里实热证。脉沉而紧,实际是脉沉紧而有力,也是强调了水热互结于胸胁,气机郁阻、不通则痛,所以心下痛,按之石鞕者。

136.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本条是两个意思,前面部分讲的是大柴胡汤,后面讲的是大陷胸汤。伤寒十余日,病程相对偏长,往往过了表证,热结在里是阳明病,复往来寒热者是半表半里证,所以是少阳阳明合病。

在讲白虎汤和承气汤方证的时候,反复强调,阳明病基础上如果大便难,需要用下法、用大黄,如果没有大便难,需要用清法、不用大黄。仲景与大柴胡汤,反推本条的“热结在里”是里热结于肠,有大便难,故用小柴胡汤加大黄,就是大柴胡汤。如果没有大便难,可以考虑小柴胡加生石膏汤。

如果只是结胸,无大热,麻杏甘石汤也是无大热,大热指的是承气汤证的蒸蒸发热。无大热,强调没有阳明腑实证的大热,如果是阳明腑实证的承气汤证,里热亢盛,则身大汗出,甚则手足濈然汗出。但头微汗出者,也是说明里热并不重,不是以热为主要矛盾。所以看着热象不重,实际上大陷胸汤也是里实热证,只是水热互结,热被水郁阻,犹如湿遏热伏的状态的身热不扬一样,热象比较低调、不张扬。比如本条的无大热、但头微汗出,看着热势不重、实际上内在的水热互结的状态还是比较明显的,里热还是比较重的。也有舌上燥而渴、躁烦、心中懊憹等内热症状,

137.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鞕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都是错误的治疗,发汗、下之都损伤人体正气、津液,肠道津液不足,导致不大便五六日,热盛津伤,舌上燥而渴,像是承气汤方证。如果是承气汤证,则应当潮热、手足濈然汗出、谵语烦躁等,但此时热势不重,只是日晡所小有潮热,类似于第136条的无大热、但头微汗出,热象不著。承气汤证是热与肠道糟粕相结,以脐周为核心的腹部疼痛,但此时从心下至少腹鞕满而痛不可近者。疼痛部位广泛,如果是承气汤证的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痛不可近者,热结的非常严重,就不会日晡所小有潮热,而是日晡潮热了。因此者不是阳明腑实证,而是水热互结。

结胸的症状

上述条文,可以看做是张仲景诊治结胸的不同案例。通过上述条文可以看出,结胸的病机是阳明病里实热证,水热互结于胸胁,郁阻气机、不通则痛,所以常见症状就是胸胁、心下胃脘部位的疼痛,如条文所描述的膈内拒痛,心下因鞕,心下痛、按之石鞕者,心下至少腹鞕满而痛不可近者。水热互结,所以脉迟、脉沉紧而有力。热被水邪郁阻,表面上看热象不重,表现为无大热、但头微汗出、日晡所小有潮热。实际也属于阳明病里实热证,只是里热不浮越而已,也有舌上燥而渴、躁烦、心中懊憹等内热症状,也往往伴有二便不利,舌苔黄厚而腻。治疗上用大陷胸汤,大黄、芒消苦寒清热逐邪,甘遂性味苦寒、攻逐水饮。十枣汤中也有甘遂,三味药都是苦寒攻下的,只能用于阳明病里实热证的水热互结。

大陷胸丸

131.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大黄半斤 葶苈子半升,熬 芒消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右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我们反复强调,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三个病位一定要辨别准确,因为三个病位你辨别错误了,治法就是错误的。如本条,存在表证,错误的认为没有表证,是里证,那么你就会用治疗里证的下法治疗表证,就容易引邪入里。本条强调了结胸、痞都是源自于表证错误下之。

第134条的“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则为结胸”。和本条的“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都是强调临床当中很多疾病都是表证错误治疗得来的,表证错误下之,引邪入里,形成结胸。

病发于阳,是表阳证,下之,容易形成结胸;病发于阴,是表阴证,本身正气不足,无热,再下之更伤津液、正气,形成了阴证的痞,所以《伤寒论》中与痞相关的,大多属于阴证范畴,虚性的痞,大多是用人参来治疗的,比如半夏泻心汤。结胸证是心下鞕、按之疼痛,说明属实邪,属阳证,需要攻逐。而半夏泻心汤证的痞属于虚性的痞,需要用人参。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结胸是水热互结于胸胁,气机不畅,也会项亦强,如柔痉状,不是葛根汤的项背强几几。结胸证属于阳明病里实热证,邪实郁结于胸中、心下。虽然邪实不在肠腑,不用承气汤。但依然是阳明病里实热证范畴,治法是下法,大黄为主药。所以仲景说结胸者……下之则和。

大陷胸丸,方药组成为大黄、芒消 、甘遂,也就是大陷胸汤的方药,再加上葶苈子、杏仁辅助祛水饮,白蜜缓中补虚。葶苈子也是攻逐水饮的药物,如葶苈大枣泻肺汤。杏仁宣肺气以利水。从服药方法来看,大黄、葶苈子、芒消、杏仁捣丸,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前四味药物剂量不大,但甘遂一钱匕,剂量同大陷胸汤,所以大陷胸丸逐水力度也不弱,但攻下力量减弱,适用于水热互结,但症状不急迫的时候,可以用丸药,丸者缓也。

方后注的“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其实也是汗吐下三法祛邪的共同要求,以知为度,不能过汗、过吐、过下。

结胸证的大陷胸汤丸需要和十枣汤相鉴别。

十枣汤也是水饮在里,《金匮要略》称之为悬饮。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也属于阳明病,有邪实(水饮)但无热,水饮更重,所以只是甘遂、大戟、芫花攻逐水饮,大枣护正。而大陷胸汤是有邪实(水饮)也有热,水热互结,除了用甘遂逐水,还用大黄、芒消来逐邪热,相对于十枣汤而言,往往伴有大便难、小便不利、胃脘部疼痛拒按、发热等。

小陷胸汤

138.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洗 栝楼实大者一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小陷胸汤也是结胸,大小之分呢,取决于结胸程度的轻重,就像前面讲的大承气和小承气的鉴别是一样的,结胸的主要部位就是胸胁和心下的胃脘的疼痛、拒按,如大陷胸汤的心下因鞕;心下痛、按之石鞕者;从心下至少腹鞕满而痛不可近者。小结胸的小陷胸汤方证,程度不如大陷胸汤的大结胸,但部位也是以心下为主,正在心下,按之则痛,水热互结程度重,则脉迟或脉沉紧,小陷胸汤的脉浮滑,说明水热互结的程度相对于大陷胸汤而言为轻。只是用瓜蒌苦寒润下,具有一定的通下作用,来替代大黄。因为没有大便难,所以不用大黄、芒消。虽然也属阳明病,没有达到里实热结的程度,是痰热郁阻,不用甘遂,用半夏辛开化痰、黄连苦寒清热。

后世把小陷胸汤方证归为痰热(湿热)证,温病学派有个经验,就是小陷胸汤加枳实来治疗湿热证郁阻中焦的情况。

叶天士《温热论》:再人之体,脘在腹上,其地位处于中,按之痛,或自痛,或痞胀,当用苦泄,以其入腹近也。必验之于舌:或黄或浊,可与小陷胸汤或泻心汤,随证治之;或白不燥,或黄白相兼,或灰白不渴,慎不可乱投苦泄。

这段文字其实强调了心下的胃脘部位的疼痛、痞胀,同时舌苔黄浊,属于湿热郁阻、气机不通,治法当清热疏利气机,也就是苦泄。叶天士认为用小陷胸汤的半夏、黄连、瓜蒌或泻心汤的半夏、黄芩、黄连、干姜等,辛开疏利气机祛湿、苦寒清热燥湿。如果苔白、或黄白相兼、灰白不渴,说明不是阳证,存在阴证的寒湿,所以不能乱投苦泄的小陷胸汤或泻心汤。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中焦篇三八、脉洪滑,面赤身热,头晕,不恶寒,但恶热,舌上黄滑苔,渴欲凉饮,饮不解渴,得水则呕,按之胸下痛,小便短,大便闭者,阳明暑温,水结在胸也,小陷胸汤加枳实主之。

吴鞠通自己的注解是:脉洪面赤,不恶寒,病已不在上焦矣。暑兼温热,热甚则渴,引水求救。湿郁中焦,水不下行,反来上逆,则呕。胃气不降,则大便闭。故以黄连、栝蒌清在里之热痰,半夏除水痰而强胃,加枳实者,取其苦辛通降,开幽门而引水下行也。

其实也告诉我们小陷胸汤的病机是痰热互结于心下,也就是中焦。以心下疼痛(按之胸下痛)为主,因为有热、有痰,所以舌苔往往是黄厚滑腻的,脉是沉紧或沉滑的。水热互结、症状急迫用大陷胸汤,症状不急迫用大陷胸丸,痰热互结用小陷胸汤,可以加入枳实,增强苦辛通降、疏理气机以利于痰热祛除。

仲景把脏结和结胸放在一起鉴别,脏结为阴证,以腹部症状 为主,预后差。而结胸属于阳证,正气不虚,水热互结于胸胁、心下,治法以苦寒攻逐水饮,大黄、芒消攻逐实邪,甘遂逐水。若病情相对缓,用大陷胸丸,丸者缓也,同时加入葶苈子、杏仁增强利水效果。若病证轻,痰热互结于心下,用小陷胸汤。后世温病学派经验则加入枳实以增强疗效。上述方证都属于阳明病,若存在虚寒或寒湿,则不能轻用,这就是叶天士强调的“(舌苔)或白不燥,或黄白相兼,或灰白不渴,慎不可乱投苦泄。”也就是陷胸汤丸方证。

 湿  2006广西广西广西

广西

2021线

西尿尿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