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伤寒,腹满譫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 腹满、谵语,是阳明里实热证的承气汤证,寸口脉浮而紧还有表证未解,本条是太阳阳明合病。肝乘脾也可能是脏腑辨证、经络针灸辨证的一个诊断,针刺期门,属于针刺方面的治疗。期门属于肝经募穴,在胸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针刺期门有疏肝行气活血的作用,需要注意避免刺伤内脏。 189.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第189条与本条类似,也是太阳阳明合病的脉浮而紧、腹满,治疗上不能下之,只能表里双解。从针刺期门来看,本条当合并有半表半里证,反推是三阳合病。即三阳合病,治从少阳,针刺期门。 109.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 伤寒发热,啬啬恶寒,这是太阳表证未解,大渴欲饮水,是阳明里热。整体来看为表里合病的太阳阳明合病。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这也都是里热逼迫津液外泄。小便利者,大便当鞕。自汗出则表证当解。 肝乘肺,名曰横,刺期门。类似于少阳阳明合病,针刺期门梳理气机。疏散里热。从内科治疗上,因为有汗出,可以考虑小柴胡加石膏汤。 142.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鞕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譫语,脉弦,五日譫语不止,当刺期门。 太阳少阳病并病,头项强痛是表证未解,或眩冒也有可能是气上冲,时如结胸,说明不是真正的结胸,类似于结胸的胸胁苦满、心下痞硬,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 因为是太阳少阳并病,在少阳病条文中,明确指出少阳不可发汗。所以单纯的解表发汗是不对,治疗要表里双解,如柴胡桂枝汤,和解半表半里基础上才能发汗。 少阳不可发汗,发汗一方面伤津液,一方面加重里热。发汗则谵语、脉弦,五日譫语不止,当刺期门。 针刺期门,是针灸方面的治疗,如果本条口服汤药的话,依据太阳少阳并病、谵语、脉弦,是三阳合病,以少阳为中心的治疗原则,可考虑小柴胡加石膏汤或大柴胡汤加减。 本条强调了太阳少阳并病,不可单独发汗,因为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发汗的药物都是辛温的麻黄、桂枝,发汗则加重里热。太阳少阳合病,甚至三阳合病的时候,根据情况也可发汗,只是不可单独发汗,如柴胡桂枝汤治疗太阳少阳合病(并病)时,也是表里双解的治法。 171.太阳少阳并病,心下鞕,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142.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鞕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譫语,脉弦,五日譫语不止,当刺期门。 也是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类似于柴胡桂枝汤的心下支结。颈项强而眩者,表证未解。 本条和第142条是比较近似的,上条是头项强痛、或眩冒、心下痞鞕者,本条是心下鞕,颈项强而眩者。症状一致,都是太阳少阳并病。第142条强调不可发汗,本条强调不可下之,都是说明少阳病的时候,不能单纯发汗或单纯攻下。 期门穴,属足厥阴肝经的募穴,在胸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刺期门,疏利气血,利于瘀热外透。这是针刺的治疗,从内科来说,还是从半表半里柴胡证治疗。 本条强调了太阳少阳并病,慎勿下之。第142条强调了太阳少阳并病,不可发汗。第264条强调了少阳病不可吐下。因此,少阳病只能和解。 264.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143.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譫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胸胁下满、如结胸,是半表半里的症状。譫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即瘀热互结、影响到心神。不是一个真正的结胸。 外感时月经,或月经期外感中风,即经期外感、发热。由于月经的原因,造成相对的血虚、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导致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虽然热除、热退,但出现了脉迟、胸胁下满,并不是疾病痊愈,而是由表入于半表半里,出现了半表半里的典型的标志性症状:胸胁下满,即胸胁苦满。 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譫语者,结合经水适来,考虑瘀热互结所致,也就是热和瘀血互结,热入血室、其血必结。如结胸状,指的是胸胁下满,类似于结胸的“心下因鞕,则为结胸”。譫语为瘀热扰心。治疗上当从半表半里阳证论治,同时注意清热祛瘀,给邪以出路。 针刺期门疏利气血,利于瘀热外透。这是针刺的治疗,从内科来说,还是从半表半里柴胡证论治,合入清热活血祛瘀的药物。 216.阳明病,下血譫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阳明病下血譫语者,热迫血妄行则下血,热邪扰心则谵语,恰逢经行,热入血室,瘀热互结,汗出也是里热逼迫津液外泄,那为什么但头汗出?源自于瘀热互结、瘀热在里,所以但头汗出。古人认为属于热入血室,需要清热凉血、甚则活血祛瘀。多用柴胡剂合桂枝茯苓丸或桃核承气汤之类治疗。 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但头汗出,也说明里热尚不实。针刺期门类似于起到小柴胡汤的疏利气机的治疗作用,有助于邪气的透达,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整体来看,针刺期门的条文,从症状来看,上述属于阳证,有太阳少阳合病,有三阳合病,有少阳阳明合病的情况。 古人也有针刺治疗的方法,可以起到缓解病情的治疗作用,针刺治疗的目的也在于清热、疏利气机,利于邪热的透散。所以后世提出了火郁发之,一方面清热,一方面要给邪以出路,比如石膏的辛寒透散、栀子豉汤的清宣郁热、大黄的给邪以出路,都需要引起临床的重视。 我们需要明白,伤寒论中虽然以六经辨治、内科治疗为主,也 保留的其它的治疗方法,如烧针令其汗、熏之、针刺、艾灸等治疗方法。 如第24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经方属于一个流派,在汉书艺文志中就有经方、医经、神仙、房中等区别,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用六经八纲体系辨治疾病的,强调方证相应。属于神农本草经、伊尹汤液经、伤寒杂病论为代表的。仲景也是在前人基础上著成伤寒论的。因此晋代皇甫谧《甲乙经序》:'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又云:'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 可见仲景也是在前人基础上撰写而成,因此里面夹杂一些前人的内容,也有可能。整体来看,仲景用的是六经辨证,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本段内容属于针刺内容,诊断也是肝乘脾、肝乘肺,属于脏腑或五行内容,不必理会。 黄伟毅 田东县中医医院肾病风湿病内分泌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现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七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李振东学术经验继承人,广西第一批(中)壮医优秀临床人才;师从全国基层老中医药专家李振东副主任医师;师从全国名中医庞国明教授;师从广西钦州市名中医、胡希恕经方医钦州传承基地负责人林佳明副主任医师。 2021年加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马家驹老师线上私塾班学习至今。擅长中西医协同治疗慢性肾脏病、尿毒症及其并发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痛风病及并发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本专科疑疑难杂病。崇尚仲景医学,六经八纲辨证,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如失眠、咳嗽、胃痛、关节疼痛等,善于经方与时方结合治疗疑难杂病,尽己之所能解决患者之病痛,致力于做一代经方传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