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感冒太阳病未愈,又出现少阳病症状,主要采用针刺的方法治疗。 原文: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太阳与少阳并病”,风寒感冒太阳病还没好,又出现少阳经的证候,两个以上阳经一经证候未罢,称之为太阳与少阳并病(若同时发病叫合病)。“头项强痛”还是太阳病的症候,而“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则是少阳病的症候,只不过是时不时出现。本条没有药方,治疗方法用“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采用针刺治疗。“大椎第一间”历来争论很大,胡希恕说,大椎就是第一胸脊那个线中就是大椎第一间(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刺突之间)。这个穴是泻胸中热气,泄太少并病之邪。肺俞和肝俞是双穴,肺俞在第三胸椎下面两旁各取一寸五,刺肺俞以通肺气,肝俞在第九胸椎下面两旁各取一寸五,刺肝俞以泻少阳之邪。“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发汗则竭其经脉之津血,两阳之邪乘燥入胃,阳明燥热而谵语,并引起肝火炽盛而脉弦。若“五六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期门穴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为足厥阴肝经穴,是肝之募穴,交会穴之一,足太阳、厥阴、阴维之会。可以健脾疏肝,理气活血。陈修园说,六日值厥阴主气之期,恐少阳之火与厥阴之风相合,火得风而愈炽矣,当刺肝之期门,迎其气夺之。 《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说,亦可用柴胡桂枝汤,和解少阳,兼散表邪。柴胡桂枝汤是由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各半量,并重用柴胡而组成,后面几条会介绍。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u/1958094302 |
|
来自: 鉴益堂 > 《38[中医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