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财务数字化转型:如何为财务核算标准化注入“灵魂”

 万里潮涌 2023-04-11 发布于江苏
财务核算标准化是财务数字化转型的基座。在进行财务核算标准化时企业肯定会想到找事务所来进行标准化方案的设计。在跟一些财务共享中心的负责人交流的过程当中,经常听到事务所设计得标准化方案不落地的吐槽。
那么,财务核算标准化的难点在哪里?财务标准化是联通业财的工具,因此,熟悉会计准则仅仅是财务核算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要设计出接地气的财务核算标准化方案还需要具备经营管理分析、税务政策、预算管理、业务管理、IT基础知识和数据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图片

财务核算标准化项目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步骤:
一、流程框架:分析端到端业务流程
要实现业财联动,必然需要深入业务,了解业务全流程,建立端到端的流程框架。

特别是企业的信息化规划中将来要实现业财集成的,在前期梳理需求时就需要对企业整体业务的信息和数据(参见:原创|财务数字化转型:华为数据方案模型)进行深入调研。

二、核算场景:基于流程识别核算场景
传统很多企业的财务核算是基于业务结果的核算,财务对业务的反应是有时滞的。业财一体化的核算要求财务核算与业务活动联动,财务信息能动态反应企业的经营结果和资产情况。
举个例子来说:
很多企业对于期末存货是不做暂估的,而是等到发票来了再做核算。显然,这会存在账实不符的问题。
进化了的企业是期末统一做存货暂估,在收到发票后再进行调整。这种核算模式下,从月末角度看,账实相符了;但是每个时点上账实还是不相符的。
在业财一体化情况下,则需要更进一步细化考虑,是否需要做到每个时点上都是账实相符的。如此延伸出来的场景就包括:采购入库单是否需要触发核算?有无预付款的核算规则是否一致?已入库未验收是否触发核算?收到发票是否需要触发核算?货到票到和票到货未到的核算规则是否一致?等等。
这个地方就是核算标准化的第一个坑。企业需要划好到底要做到什么程度的业财联动。
此外,核算场景的识别也是对维度数据源的确认的过程。同样的费用项目,在不同的流程产生,其管理意义是不同的,对应的核算规则也应当是不同的(见核算规则部分的案例
三、数据需求:分析法管报表数据需求
这部分的工作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就是从法定披露和内部管理口径看对于指标数据维度数据的需求有哪些。
对于多元化企业来说,如何对大量繁杂的数据进行“合并同类项”是最大的难点,否则,仅仅对数据进行简单汇总,会造成后期产生大量低效的垃圾数据。
四、科目辅助:设计核算科目和辅助核算
传统上,很多企业的财务人员有两个习惯:
一是把辅助信息也设置到科目上,比如,在建工程,按工程类别建立二级科目,按工程费用项目建立三级科目,只要增加一个工程类别,就要新设几十个工程费用科目。这种科目设置方式,在业财联动或业财集成情况下的系统运维成本非常高。一旦业务有新增需求,就需要对业务和财务系统大动干戈。
原则上,科目体系要保持相对稳定,除非是会计准则发生变化,或企业有新的业务引入,否则科目体系不会发生变动;需要变动的内容一般是通过辅助项的方式解决。
二是辅助核算缺乏有效规划,只要有个数据需求,就简单粗暴增加一个辅助核算字段,导致辅助核算信息杂乱。
在这个环节,首先要改变企业财务人员的思维,正确理解目和辅助的功能和定位:科目可以理解为指标数据;辅助可以理解为维度数据。
其次,要结合业务对辅助核算进行系统规划,辅助核算的实现方式包括:主数据及其属性,资产档案及其属性,参考数据。辅助设计的核心在于用最简单、最经济的方式来收集需要的原始数据,减少未来业务系统或核算系统的改造或开发工作量

五、数据治理:财务主数据和参考数据定义

这个环节通常是标准化项目的重灾区,也是整个方案是否能落地的关键。如果标准化项目只停留在科目和辅助这个架上层面,而没有深入进行主数据和参考数据的梳理,后续的核算智能化基本无法实现。
要么核算颗粒度非常粗放,无法满足报表披露、预实对比和经营分析等各种数据需求;要么在核算过程中增加太多人工干预断点,影响核算的标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这个环节的难点之一在于属性跟主数据之间的关系不一定是固定的。比如,“销售区域”这个维度(属性)可能具有不同含义:可以是按照销售机构所在地区统计、可以是按照客户所在地区统计、也可以是按照送货的目的地统计。比如,日本客户向上海的子公司订货,但要求发货到韩国,此时统计的销售区域根据业务的定义不同,就可以是中国、日本或者韩国。

因此,销售区域,可以是组织机构或利润中心主数据的属性、可以是客户主数据的属性、也可以是合同/订单主数据的属性。

这个是最考验项目人员经验和能力的地方。所以很多咨询方案会省略掉这部分工作,造成方案落地难,未来业务系统和核算系统数据质量不高。

另外,参考数据的定义也是一个难点,如何把企业内部分类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相结合,对多元化企业来说是具有相当大的挑战的。

六、规则定义:基于业务场景的核算规则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图片

对于差旅费,经过分析之后,可能会通过成本中心和业务事项两个维度来对场景进行分类。其中成本中心在系统中可以采用默认加调整的方式提高自动化填报水平,业务事项则通过填单人员下拉选择的方式实现核算标准化。

在系统中设计规则时,合理设计维度的先后顺序,可以简化系统的开发工作量,以上述场景为例,先成本中心后业务事项的顺序,可以减少系统逻辑判断的次数。

七、核算智能化:核算规则嵌入业务系统或共享系统
根据企业的信息化整体规划,明确核算规则承载的系统,定义或优化系统的表单和业务流程(报账流程),实现核算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八、报表自动化:一键生成单体和合并报表
定义报表取数逻辑,最大程度实现报表编制的自动化程度。这部分的难点在于维度的设计,如果前端数据治理时已经考虑好了各种维度的数据源,到报表逻辑设计时相对就比较简单了。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如果您觉得文章对您的工作有帮忙,

麻烦转发给您认为可能会需要的朋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