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辑 培心植德 一、真难假难:存乎一心  保富法  聂云台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3-04-11 发布于江苏

第二辑 培心植德

于难舍处能舍,难忍处能忍,难行处能行,总能够坦坦白白地做个君子人。

——聂云台

[插图]

[插图]

|勉为其难说|

一、真难假难:存乎一心

 

孔夫子说:“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大凡是要成圣成佛,固然是要从难处做功夫。就是普通做个好人,也是不能容易的。古人说要做好人,上面煞有等级,做不好人立地便是。又说是为善如负重登山,为恶如乘马下坡;又说是攀跻分寸不得上,失势一落千丈强,都是说做好人须要十分努力的意思。但是要声明一句,这难不是真难的,是难在内面,不是难在外面的。孟子说:“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这挟泰山超北海系譬喻势所不能的事,系靠外面的;替长者折树枝系我自己可做主的。我们推诿畏难不做好人,实在系不肯用折枝的力气罢了。不用气力,就不能做事,不做难的功夫,就不能做好人。但是世间上做难的功夫的很少,而自觉为善人、好人的很多。这不为难、不吃苦就做了善人的,是不是真的,就大要研究了。

二、善恶锱较

 

大凡善恶的名称,也是由比较出来的。譬如讲施钱财,是好事。若是富翁施银千金,捐赈灾,自然是好事。但若是他有几百万两银子的家财,遇着荒年,眼见灾民满地,必须几十万两银子才能救活的,他却舍不得多施,只肯拿出一千两来,交把那些办赈的人,还要说些遮盖门面的话。那办赈的人自然要称他做大善士、大慈善家,说他已经救活了一千人的命了。他自己也很得意,觉得自己真是善人,做的功德不小。但是这好事经不起研究,一研究,就会察见。因为他不舍得多施钱财,饿死的已经多得多了。若是贫人看见别人的苦事,动了不忍之心,虽只施舍几文,那功德却大了。因为贫人的几文,比富人的几千几万两是更为难的。

从前有个江西舒翁,在湖北省教馆。年底放假,同十几个教书先生同船回家。夜间泊了船,听见岸上一家女人哭声凄惨。舒翁去访问,得知他的丈夫欠了官银,关在牢里,要卖了妻去还官租。妻去孩子无人喂乳,也难活了,所以悲惨。他问知所亏数目,系十二两银子。就回船对同伴的说明这事,请大家每人出银一两助他,免得这一家妻子离散。这些教师都不答应,他无法就自己把所积两年的修金,共总只有十二两银子,一起施给那女人去了。后来在船上伙食钱都没有了,就同朋友借钱少许,忍饥吃粥。同伴的怜惜他,有时叫他同吃点饭。他到家时,他的妻子正等候他的钱还账过年,那晓得都没有了。锅里没有米,就在山上找点野菜吃。

他这样的施舍,真是难而又难了。因为他做得这难的事,所以他的善是真而且大的,是格外可佩可贵的。那有钱的施舍很容易,即使花几十万也拿得出,他却觉得难舍,就不舍。所以他虽然施了千两,却是功小罪大了。

这是举出一个比喻,别的事也可以如此类推的。善得真不真,多半从难不难里头显出。所以我们要仔细地推勘我们的心,和所行的事,是不是敷衍别人耳目的,或是心能安的。若是敷衍别人耳目就模模糊糊做点面子,就够了。就好像那百万的富翁只拿一千银子出来助赈,别人已经恭维他做大善士,登报鸣谢,名扬远近。若是真正为求良心得安,到不得已的时候,就要像那舒翁把自己养家吃饭的钱,全盘地拿出来救人才是。

三、杀生业果

再讲到杀生的问题,也是经不起研究的。我们晓得畜类都有知觉感情的,它们同人一样贪生畏死的,它们一样的有眼耳口鼻四肢百骸的。为何我们却要因为我们口味贪念的缘故,把活泼的生命弄死,来快我顷刻间的意念呢?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讲到卫生。中西古今都说吃素可让人血液净洁,减少疾病;又能使人头脑宁静,智虑清明。讲到德行。吃素的不杀生命,克制自己的贪念,培养生息,自然是心地更加仁厚。

讲到因果。减少杀业的,必然感召天和,灾祸自然消灭。世间人也未尝不晓得这些好处,总由于不肯忍那几分钟工夫,以致习惯自然,不以为非;并说出许多理由来辩护。大概最普通的辩护,就是说儒教最中正,并不教人戒杀;佛教太过了,行不通的。

我要说我素来是崇拜儒教的,但是讲到这个问题,儒家没有严定的主张。并不是不晓得这意思,只缘儒家以人为本位的。列圣出世急于拨乱反正,先从政治礼乐孝悌忠信下手,所以把亲亲仁民要紧,爱物的事放在仅后面了。其实古时候的君子在佛教未来之先,早已有提倡戒杀放生的。有人送一条活鱼给郑子产,子产就叫人把鱼放在池里。还听得管园人的报告,说那鱼放下水去活泼泼的情形。他就喜欢地说:“得其所哉!得其所哉!”又晋国邯郸人,元旦日送了只鸽子给简子,简子立刻叫人放了生。人问他的缘故,他说元旦放生,是一种恩意的表示。可见得儒家早有戒杀放生的主张了,只因为忙人要紧,不暇及物,但是略有节制而已。所以有礼制,天子诸侯无故不杀牛羊,士大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肴。孟子说:“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朱子注解:是不到七十的不应吃肉。这也可见儒家爱惜物命的意思。但是彻底地说起来,儒家不积极主张戒杀,究竟是不对的。何以说呢?孟子说的:“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我请就把孟子的话来驳他。孟子又说过:“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他又说过:“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照这几句话归纳起来,孟子既说见生不忍见死,闻声不忍食肉,就是有所不忍了。虽然庖厨安得远些,等得上桌的时候,是确见它死了,仍然忍心把肉吃下。这就是不能以其所不忍达之于所忍了,这仁就不能算是熟了。

佛家所以要这样谨严积极地主张,只不过把事理推勘得透明,不肯只做一半。换句话说,就是要把这达字熟字做到,成就个仁罢了。这达字熟字要做出来,就要难为口舌的贪念了,违反生平的好尚了。佛家既认明必如此然后为仁,否则就是不仁,所以要把这些难处熬过。这就叫仁者先难而后获了。

以上所云,不过略举梗概,表明要做到真善,必须从难处做将去。就是要难舍处能舍,难忍处能忍,难行处能行,总能够坦坦白白地做个君子人。第一步的功夫,就是要肯彻底地推勘事理,审问良心,不模糊敷衍地专做个门面,欺瞒自己,对付别人。大学说的格物致知,就只是推勘事理,审问良心;致是非的真知,辨明是不是自欺而已。用这样功夫的人,自然会发现自己的过恶是很多的。就是骄奢淫逸、凶忍刻薄、欺诈等恶事,我们向来不肯自承的。只怕都难免,并且恐怕是很重的。晓得了,去用力改,固然是极难。但是最难的,还是那头一步功夫,就是趁夜气清明的时候,把自己的行为意念,彻底地推勘,审问个明白,不要宽恕、欺瞒自己。如此,总有下手的方法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