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茵陈】茵陈的功效与作用

 老玉米棒 2023-04-12 发布于广东

第1篇:【茵陈】茵陈的功效与作用

[茵陈]茵陈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茵陈的功效与作用是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胆囊炎,小便不利,湿温初起,茵陈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茵陈栀子汤,半边莲茵陈茶,茵陈黄芪汤,茵陈田基黄汤,茵陈苦参黄芪汤,茵

[茵陈]茵陈的功效与作用: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是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胆囊炎,小便不利,湿温初起,茵陈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茵陈栀子汤,半边莲茵陈茶,茵陈黄芪汤,茵陈田基黄汤,茵陈苦参黄芪汤,茵陈赤小豆汤,茵陈红花汤。

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茵陈有清热利湿的功效,茵陈主治湿热黄疸,胆囊炎,小便不利,风痒疮疥,湿疮瘙痒,湿温初起。配栀子、大黄治阳黄、配附子、干姜治*黄。
1、茵陈,用此者用其利湿逐热,故能通关节,解热滞,疗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利小水。专治黄疸,宜佐栀子。黄而湿者多肿,再加渗利,黄而燥者干*,再加凉润,只有*黄一*,因以中寒不运,此非所宜。又解伤寒、瘴疟火热,散热痰、风热疼痛,湿热为痢;尤其所宜。<本草正>
2、茵陈治遍身风痒生疥疮:茵陈不计多少,煮浓汁洗之。(<千金方>)
3、茵陈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别录>
4、茵陈治风瘙瘾胗,皮肤肿痒:茵陈蒿一两,荷叶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冷蜜水调下,食后服。(<圣济总录>茵陈蒿散)
5、茵陈治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头旋,风眼痛,瘴疟,女人症瘕,并内损乏绝。<日华子本草>
试思人身湿热之病居多,如七情、房劳、酒食违宜,劳役过度,伤其中气,以累元气,致脾*大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者,何可胜数。 出自<神农本草经>。
6、茵陈治男子酒疸:茵陈蒿四根,栀子七个,大田螺一个,连壳捣烂,以百沸白酒一大盏,冲汁饮之。(<纲目>)
7、茵陈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二两,附子一个作八片,干姜(*)一两半。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分作四贴,水煎服。(<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
8、茵陈泻火,平肝,化痰,止咳发汗,利湿,消肿,疗疮火诸毒。<本草再新>
9、茵陈治病人身如金*,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茵陈蒿、白藓皮各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 <圣济总录>茵陈汤)
10、茵陈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用之。<本草拾遗>
11、茵陈,其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通身发黄,小便不利及头热,皆湿热在阳明、太*所生病也。苦寒能燥湿除热,湿热去,则诸*自退矣。除湿散热结之要*也。<本草经疏>
12、茵陈坚肾,燥脾湿,去郁,解热。<医林纂要>
13、茵陈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本经>
14、茵陈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 张仲景茵陈蒿汤)
15、茵陈消遍身疮疥。<医学入门>
16、茵陈治疬疡风病(此病是身上出现斑块,白*成片):茵陈蒿两握,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荚汤洗,次以此汤洗之,冷更作,隔日一洗,不然,恐痛也。(<崔氏纂要方>)
17、茵陈治感冒,黄疸,漆疮:茵陈五钱。 水煎服。(<湖南*物志>)
18、茵陈行滞,止痛,宽膈,化痰。<本草蒙筌>
19、茵陈,发陈致新,与他味之逐湿热者殊,而渗利为功者,尤难相匹。黄*湿气胜,则如熏黄而晦,热气胜,则如橘黄而明。湿固蒸热,热亦聚湿,皆从中土之湿毒以为本,所以茵陈皆宜。海藏谓随阳黄*黄皆用之。又云内伤变黄,只用理中、建中,茵陈不必用。<本草述钩元>
20、仲景茵陈栀子大黄汤,治湿热也;栀子檗皮汤,治燥热也;湿则泻之,燥则润之可也。此二*治阳黄也。韩祗和、李思训治*黄用茵陈附子汤,大抵以茵陈为君主,佐以大黄、附子各随其寒热也。<汤液本草>

[茵陈]茵陈食用方法:
茵陈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茵陈蒿用*禁忌:
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茵陈。
1、蓄血发黄者,禁用茵陈。<本草经疏>
2、热甚发黄,无湿气,二者禁用茵陈。<得配本草>

茵陈栀子汤
功效:主治瘟黄,内泻湿热,时气发热变为黄病。
组成:茵陈1钱,黄连(姜水炒)1钱,栀子1钱,白茯苓1钱,厚朴(姜水炒)1钱,木通1钱,白术1钱,人参1钱,木香7分,白芍*1钱半,干葛1钱半。
用法:加生姜,水煎,食前服,滓再煎服。
来源:方出<明医杂著>卷二,名见<医统>卷二十五。

半边莲茵陈茶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退黄。主治黄疸型肝炎,恶寒发热,纳差,倦怠,全身乏力,身目俱黄,*鲜明如橘皮,肝区胀痛,口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组成:半边莲30克,茵陈15克,白茅根40克。
制法:上方*味加大剂量20倍,研成粗末。每次用50--70克,置保温瓶中,冲入沸水泡闷15分钟,代茶频频饮服。每日1剂。
宜忌:急*暴发*重症肝炎不宜应用。
来源:<中医良*良方>

茵陈黄芪汤
功效:健脾益气,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适用于病毒*肝炎。
组成:茵陈30克,黄芪20克,丹参20克,白茅根15克,丹皮15克,五味子15克,当归15克,鸡内金10克,云茯苓10克,川芎10克,郁金10克,甘草10克。
制法:水煎服,每日1剂,小儿用量酌减。
随症加减: 黄疸明显者重用茵陈、白茅根、郁金,黄芪用量酌减;无黄疸及慢*肝炎,舌苔薄者,重用黄芪、当归,可加赤白芍、公英,茵陈用量酌减;肝区疼痛者加香附;干呕欲吐者加竹茹、代赭石;肝脾肿大者加鳖*;脾虚者加白术;肝肾*虚者加女贞子、枸杞子。
来源:张增杰.陕西中医,1988

茵陈田基黄汤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化瘀。适用于*型肝炎。
组成:茵陈15克,田基黄30克,熟大黄6克,猪苓30克,赤小豆30克,丹参30克,紫草9克,赤芍15克,生甘草3克,大枣5枚。
制法:水煎服,日1剂,晨昏分2次温服,每服6剂停1天,90天为1疗程。
随症加减: 黄疸加生栀子9克,车前草15克,鲜麦芽30克(或熊胆粉1克冲服);纳呆加砂仁9克,稻芽、麦芽各15克;发热加黄芩9克,连翘9克;胁痛加丝瓜络12克,郁金15克。
来源:尹常健,等.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6

茵陈苦参黄芪汤
功效:清热利湿,扶正祛邪。适用于急*黄疸型肝炎。
组成:茵陈15克,苦参6克,黄芪15克,藿香9克,川厚朴9克,甘草3克。
制法:每天1剂,分2次口服。
来源:蔡林光.新中医,1994

茵陈赤小豆汤
功效:清热利湿,芳香化浊,治湿热下注,血栓*静脉炎。
组成:茵陈30克,赤小豆12克,炒薏仁24克,泽泻9克,炒苍术9克,炒黄柏9克,苦参12克,防己9克,佩兰9克,木通9克,白蔻9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茵陈红花汤
组成:茵陈蒿,山栀,大黄,柴胡,赤芍,虎杖(或板蓝根),金钱草,山楂,丹参,红花。
制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适用于急*黄疸型肝炎。
随症加减:胁肋、脘腹胀痛较甚者加延胡索、郁金、五灵脂、川楝子;恶心、呕吐者加赭石、藿香、旋复花、白蔻;体质较弱者选加太子参、黄芪、苡仁、淮山*等益气养*之品。
来源:田庆富.国医*,1997

第2篇:茵陈的功效与作用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茵陈有清热利湿的功效,茵陈有治疗湿热黄疸、胆囊炎的作用,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茵陈,茵陈治男子酒疸:茵陈蒿四根,栀子七个,大田螺一个,连壳捣烂,以百沸白酒一大盏,冲汁饮之。(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
茵陈有清热利湿的功效,茵陈有治疗湿热黄疸、胆囊炎、小便不利的作用,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茵陈,茵陈治男子酒疸:茵陈蒿四根,栀子七个,大田螺一个,连壳捣烂,以百沸白酒一大盏,冲汁饮之。(<纲目>)

1、茵陈治疬疡风病(此病是身上出现斑块,白*成片):茵陈蒿两握,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荚汤洗,次以此汤洗之,冷更作,隔日一洗,不然,恐痛也。(<崔氏纂要方>)
2、茵陈治风瘙瘾胗,皮肤肿痒:茵陈蒿一两,荷叶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冷蜜水调下,食后服。(<圣济总录>茵陈蒿散)
3、茵陈治病人身如金*,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茵陈蒿、白藓皮各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圣济总录>茵陈汤)
4、茵陈治感冒,黄疸,漆疮:茵陈五钱。水煎服。(<湖南*物志>)
5、茵陈治遍身风痒生疥疮:茵陈不计多少,煮浓汁洗之。(<千金方>)
6、茵陈治眼热红肿:用茵陈蒿、车前子等分,煎汤,以细茶调服数次。
7、茵陈治风疾挛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缩):用茵陈蒿一斤、秫米一石、面三斤,和匀照常法酿酒,每日饮服。
8、茵陈治遍身典疸:用茵陈蒿一把,同生姜一块捣烂,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9、茵陈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张仲景茵陈蒿汤)
10、茵陈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二两,附子一个作八片,干姜(*)一两半。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分作四贴,水煎服。(<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
11、茵陈治男子酒疸:茵陈蒿四根,栀子七个,大田螺一个,连壳捣烂,以百沸白酒一大盏,冲汁饮之。(<纲目>)
12、茵陈治大热黄疸:用茵陈切细煮汤服。生食亦可,亦治伤寒头痛、风热痒疟,利小便。此方名茵陈羹。

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茵陈有清热利湿的功效,茵陈主治湿热黄疸,胆囊炎,小便不利,风痒疮疥,湿疮瘙痒,湿温初起。配栀子、大黄治阳黄、配附子、干姜治*黄。

茵陈的食用方法:
茵陈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茵陈用*禁忌: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

茵陈附子干姜汤
功效:主治因凉*过剂,变为**,身目俱黄,四肢皮肤冷,心下痞硬,眼*不欲开,自利蜷卧。身目俱黄,肢体沉重,背恶寒,皮肤冷,心下痞硬,按之则痛,眼*不欲开,目睛不了了,懒言语,自汗小便利,大便了而不了,脉紧细,按之空虚,寒湿相合之*症发黄。
组成:附子(*,去皮脐)3钱,干姜(*)2钱,茵陈1钱2分,白术4分,草豆蔻(面裹煨)1钱,白茯苓(去皮)3分,枳实(麸炒)半钱,半夏(汤泡7次)半钱,泽泻半钱,陈皮3分(去白)。
用法:上(口父)咀。为1服,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1盏,去滓凉服,不拘时候。
来源:<卫生宝鉴>卷二十三。

茜草茵陈茶
功效: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主治急*黄疸型病毒*肝炎,症见发热,食少疲倦,厌油腻,巩膜、皮肤黄染,尿黄便秘,或伴肝脾肿大,舌红苔黄,脉弦滑。
组成:茜草、茵陈、淮山*各20克,甘草15克,白糖适量。
制法:上方前四味*量加大20倍,共研为末。每次用50--70克,置于保温瓶中,冲入适量沸水,盖闷20分钟后,代茶频频饮用。饮时取清汁,加入适量糖。每日1剂。
宜忌:脾胃虚寒、消化不良患者不宜长期饮服。
来源:<急难重症新方解>

茵陈羹
功效:主治黄疸,伤寒头痛,风热,瘴疠。
组成:茵陈。
用法:细切,煮羹食之;生食亦宜。
来源:方出<*类本草>卷七引<食医心镜>,名见<本草纲目>卷十五。

茵陈饮
功效:主治挟热泄泻,热痢,口渴喜冷,小水不利,黄疸湿热闭*。噎膈反胃。
组成:茵陈3钱,焦栀子3钱,泽泻3钱,青皮3钱,甘草1钱,甘菊花2钱。
用法:水3-4钟,煎2钟,不时陆续饮之。治热泻者,1服可愈。
附注:六味回阳饮(<*治宝鉴>卷四)。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茵陈干姜饮
功效:健脾胃、利湿退黄的功效。对慢*肝炎、脾虚湿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泄泻等有一定疗效。
材料:茵陈15克,大枣4个,干姜6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茵陈、大枣、干姜、红糖共同煎煮,吃枣喝汤。

茵陈玉米须茶
功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主治①胆囊炎、胆石症,症见恶寒发热,右上腹疼痛,牵及右肩背部,口干苦,舌红杏黄,脉弦滑,有时伴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②传染*肝炎。症见恶寒发热,神疲,纳差,厌油,肝区饱胀,肝脾肿大,皮肤及巩膜黄染,*鲜明,小便发黄等。
组成:玉米须30克,茵陈、蒲公英各15克。
制法:上方*量加大10倍,共研为末。每次用50--60克,置于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20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
宜忌:低血糖、低血压患者不宜长期服用。
来源:<食物中*与便方>

茵陈苏叶汤
功效:主治阳黄。表无汗,而身热者。
组成:紫苏2钱,茵陈2钱。
用法:水煎,加酒半杯,冲服。
来源:<不知医必要>卷一。

茵陈石膏汤
功效:主治黄汗。
组成:石膏2钱,茵陈1钱,赤芍*1钱,黄耆1钱,麦冬1钱,豆豉1撮,甘草(炙)5分。
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服。
来源:<简明医彀>卷二。

茵陈绿茶
功效:清热利湿,通腑退黄。
主治:①急*黄疸型肝炎,见身目俱黄,*鲜黄如橘皮,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滑数。②阻塞*黄疸,见全身皮肤、巩膜鲜黄,皮肤瘙痒,大便干燥,*如陶土,苔腻,脉滑。
组成:茵陈30克,生大黄6克,绿茶3克。
制法:原方前二味*量加大20倍,共研粗末。每次用30--50克,置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泡闷10分钟后,加入绿茶3--4克,再盖闷5分钟,开始代茶饮用。每日1--2剂,连服10--15天。
宜忌:黄疸日久,身目黄染颜*晦黯,形寒喜温者忌用。
来源:<*茶治百病>

茵陈散1
功效:主治黄疸,身体面目皆黄,皮肤如曲尘*。
组成:栀子仁30克 石膏90克 川大黄30克(锉碎,微炒) 栝楼1枚(干者) 甘草30克(炙微赤,锉) 木通30克(锉) 茵陈30克
用法:上*捣筛为散。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葱白7寸,煎至150毫升,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

茵陈散2
功效:主治感冒,自汗面垢,脉微头痛。
组成:香薷散加茵陈。
用法:3根葱白5寸,生姜3片,同煎,热服。
来源:<得效>卷十。

茵陈散3
功效:主治伤寒后,余热在心,恍惚多惊,不得眠睡。
组成:茵陈3分,犀角屑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栀子仁3分,茯神1两,赤芍3分,生干地黄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青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十二。

茵陈散4
功效:主治伤寒4日,头痛,背膊急闷,骨节烦疼,心燥口干。
组成:茵陈1两,柴胡1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芍*2分,防风2分(去芦头),附子1两(*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散。
用法: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九。

茵陈散5
功效:主治时气瘴疫,头痛壮热,心如火煎,面目黄黑,四肢沉重,不得睡卧。
组成:子芩1两半,秦艽2两(去苗),知母2两,大青1两,赤芍*1两,川芒消2两,土瓜根2两,川大黄3两(锉碎,微炒),茵陈2两,黄连1两半(去须),栀子仁2两。
用法:上为细散。每服3钱,新汲水下,不拘时候。须臾便吃白粥饮半大盏,以次吃葱茶1碗。腹中稍觉转动,下利,额上似微润,即以衣盖取汗,汗解便愈。
来源:<圣惠>卷十六。

黄耆茵陈散
功效:主治黄汗不止及黄疸。
组成:黄耆1钱2分,赤芍*1钱,茵陈1钱5分,石膏8分,麦门冬8分,豆豉8分,甘草(炙)5分。
用法:上(口父)咀。水煎熟,食前服。
来源:<杏苑>卷五。

茵陈荷叶茶
功效:清利湿热,风瘙瘾疹;皮肤肿痒。
材料:茵陈5g、荷叶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来源:<圣济总录>。

第3篇:三月的茵陈散文

在黄河口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月的茵陈四月的蒿,五月六月当柴烧。意思是说阳春三月的白蒿是茵陈,而到了四月就是名副其实的蒿子了,到了五月六月,就只能用来当作烧火的原料了。

在老家,茵陈不叫茵陈,叫白蒿,茵陈是白蒿的学名,更是白蒿的乳名。清楚地记得,清明一过,天气转暖,地温升高,向阳的沟坡上、田垄里便开始有三三两两的茵陈出现。起先,它们小心翼翼地顶起松软的泥土,捉迷藏般地躲在土盖下面,怯生生地打量着外边的世界。仿佛一有风吹草动,它们立码就会将头顶上的盖子放下,嗖地一下重新钻回泥土的怀抱。然而,茵陈毕竟是春天里的小娃娃,根本抵挡不住骄阳的诱惑和一缕缕春风的吹拂,不待彻底地安静下来后便又急不可耐、争先恐后地钻出泥土。虽然它们的身体紧紧地贴在地皮上,但那一星一点银亮的白灰*却给仍处于裸露、枯黄状态的春天增添了生命的原本*。期间,早有眼尖的孩童欢呼雀跃着奔跑而来,用锋利的小铲*将其末根割断,满怀喜悦地放入小菜蓝里。

三月的茵陈,软软的,绵绵的,摸在手里有一种缎子面般爽滑的感觉。迎着阳光一看,未及舒展的丝线似的叶面上似乎有一种银光在闪烁。茵陈很轻,抓一把在手里,几乎没有什么重量。凑于鼻尖下一闻,一股淡淡的清香便倏地一下钻进鼻孔,瞬间便弥漫于五脏六腑。这样的好东西,别说是现在,就是生活困难时期,人们也舍不得糟蹋,更别说拿来喂猪喂兔子了。记得小时侯,每当我剜了茵陈回家,母亲总是将其淘洗干净后拌上玉米面放到锅里蒸熟。熟了的茵陈,*泽不减,香味更浓,吃在嘴里,那种蒿子所特有的清香之气便令人舌下生津、胃口大开。因而,孩童时期的我便对春天又多了一份美好的向往与期待。

听大人们讲,三月的茵陈的确是个宝。经过一冬的休养生息,吸足了大地养分的茵陈乍一得到春阳的沐浴,浑身的*用价值便达到了巅峰时刻。此时用来治疗肝炎特别是黄疸*肝炎,*效最佳。而身体健壮的人们吃了三月的茵陈后,不但饱了口福,而且也能起到预防肝炎和强身健体的作用。因此,早些年在农村老家,谁家都在春天里晒起一些茵陈来,以备不时之用。偶有长肝炎的大人或孩子,只需将三五棵干茵陈用少许水煎好,趁热服下。用不了几次,身体便痊愈了。

三月一过,茵陈便茁壮生长起来,丝般的叶片也开始慢慢舒展。此时,蒿子的本*便纤毫毕现。一不小心摸上一把,刺鼻的气味便令人浑身不舒服。这时,别说是人,就是猪和兔子都躲得远远的,更别说是吃了。于是,从宝贝变为废物的茵陈便开始恣意地疯长,一棵弱小的茵陈苗就能长成一大篷坚硬的柴草。茵陈也开花,细小的花朵结出细小的籽实,随风散落于远处的泥土里。经夏雨的滋润,大地上便又多出了点点新绿,来年的泥土上肯定又会拱出一大片一大片的茵陈来。

春风年年吹,茵陈年年绿。年年绿的茵陈便成了春天里人们的一份美好的期待。

星期天、节假日,在城里上班的人们三五成群地约好,像是去赴盛大的宴会,满怀憧憬地来到乡村的田间地头,去寻觅那一份怡然自得的好心情。有收获或收获大固然开心,无收获或收获小也不觉得颓丧,最起码是贴近了大自然,呼吸了新鲜空气,锻炼了身体。累了,顺势往软绵绵的衰草上一躺,沐浴着三月的骄阳,气定神闲地仰观蓝天白云,一任微风吹拂,一任思绪飞扬,单是那份悠闲和全身心的放松,就跟做了回神仙差不多。

春风秋雨中,茵陈绿了黄,黄了又绿。周而复始,生生轮回。而采茵陈的人们也更加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世间不只是时间不等人,不等人的还有像茵陈一样稍纵即废的事和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