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足发麻,多想想血虚,哪来那么多颈椎病!活血化瘀是误治!

 中医知识圈 2023-04-12 发布于山东

朋友的母亲,老去医院治疗颈椎病,ct照来照去,颈椎增生,脑梗塞点,查到一堆。

然后去中医院,又按照抑郁症医治。

医来医去,时好时坏的,非常焦虑。

我一边陪着交谈,一边观察,

一圈辩证论治下来,

舌质淡,脉细无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

特别是左关脉几乎弱得不行。

这是血虚。

典型的血虚证。

四物汤喝起就行了。

如果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在

薯蓣丸,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化裁就行。

哎,我都不想说,这个医院还是某著名三甲中医院。一堆国医大师扎堆的地方。

薯蕷丸方

    薯蕷三十分當歸桂枝乾地黄麯豆黄卷各十分甘草二十八分芎藭麥冬芍藥白术杏仁各六分人參七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阿膠七分乾薑三分白蘞二分防風六分大棗百枚爲膏。

    上二十一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爲剂。

重用薯蓣大补脾胃,擅补虚祛风。理中汤和大枣、茯苓、神曲益气温中、运脾和胃。四物汤和阿胶、麦冬补血养阴。柴胡、桂枝、防风、豆卷、白蔹等祛风散邪而开痹。桔梗、杏仁利肺气而开郁,升降气机。空腹酒服者,旨在散风,宣行药力。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纳呆,全身乏力,心悸气短,自汗咳嗽,腰脊强痛,赢瘦,微有寒热,骨节酸痛,肌肤麻木,舌淡苔薄白。

本方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之鉴别:这四张方均治虚劳。但本方证为虚劳兼挟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三方为阴阳两虚之虚劳证。本方证属气血不足,兼挟风邪,症见神疲乏力,气喘短促,食少纳减,头目眩晕,自汗咳嗽,骨节烦疼,腰脊强痛。治以补中益气,疏散风邪。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因肾阴不足,阴损及阳而致阴阳两虚,故以失精(遗精、滑精),目眩发落,少腹拘急,前阴寒冷为主症。治以调和阴阳,安神固摄。小建中汤证则因中阳不足,阳损及阴,而致阴阳两虚,症见里急腹痛,悸,衄,梦遗,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治以温中补脾,调和阴阳为法。黄芪建中汤除可见小建中汤见症,尚具自汗、不仁、身重乏力等气虚症。治以益气温中,调和阴阳。

再说说,

四物汤来历: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补血调经妇科要方四物汤就是由金匮要略的芎归胶艾汤减去阿胶、艾叶、甘草而成。故芎归胶艾汤可视为补血剂之祖方。

冲任脉虚,阴血不能内守。

[主方]

    芎歸膠艾湯方一方加乾堇一兩。胡洽治婦人胞勤,無乾薑。

    芎藭阿膠甘草各二兩艾葉、當歸各三兩芍藥四兩乾地黄六兩

    上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内膠,令消盡,温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

    [主方分析]

    阿胶甘平,补血止血;艾叶苦辛温,温经暖宫止血,二药皆能调经安胎,为治崩止漏要药;干地黄、芍药、当归、芎藭养血和血,甘草调和诸药,清酒以行药势,诸药合用,则能养血止血,暖宫调经,亦治腹痛、胎动不安。

    本方配伍特点:标本兼顾,以“养”为“塞”,全方以养血固冲为主,养血止血之中配性温暖宫之艾叶,使补中寓温。本方证下血机理除冲任虚损外,还有久漏致瘀,瘀血不去,血不归经,瘀去才生新,方中配以川芎,妙在防“塞”留瘀,寓破于养,补中有通。

有个组方,请参考。胶艾合剂(阿胶珠、艾叶炭、当归身、白芍、熟地、川芎、炙甘草、菟丝子、桑寄生、川续断、黄芩)30毫升口服,3次/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