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炼字——惟妙惟肖的形容词

 123xyz123 2023-04-12 发布于湖南

一、必备知识

形容词是表现人或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诗人的感情。将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要注意其语义双关现象及活用的情况。

二、典例列举

(一)形容词单独使用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直”和“圆”字,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四个形容词,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是借代,分别指代叶,和花,颜色艳丽,对比强烈;“肥”是叶子因雨的滋润而茂盛肥大,“瘦”是花儿因雨打而憔悴将要凋谢,盛衰状态,对比强烈。作者委婉表达春天将要逝去,夏天将要来临的深意。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本是写花草,因是早春,不是处处姹紫嫣红,而是一簇簇的,作者用“乱”字来形容,实属恰当。春草长得还不茂盛,只有没过马蹄那般长,用一个“浅”字来形容,很是准确。作者的观察、感受非常细腻。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王维“日色冷青松”,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的鲜活生动,呼之欲出。就如“雨肥梅子”一句,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以上各句中的“暗”、“冷”、“淡”、“绿”、“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三)形容词的重叠使用(叠词)

1.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中'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莺'

郭彦深就说'漠漠阴阴,用叠字之法,不独摹景之神,而音调抑扬,气格整暇,悉在四字中'。只有篇中炼句,句中炼字,炼字不单是炼声、炼形,同时也是炼意,只有切合题旨,适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这样炼出来的字才能真正金光四射。

2.《诗经》和《乐府诗》喜欢用叠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描摹更加细腻,音韵舒缓和谐,朗朗上口。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萧萧”“滚滚”让我们仿佛听到落木窸窣之声,看到长江汹涌之状,触发联想,浮现画面,真切地感受到作者传递出的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一片悲凉,一声感怆。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首词的开篇三句话,竟然用了七个叠词,在诗词中是异常罕见的,让人震惊,但细读之下又觉得无比妥帖恰当,感佩于李清照的语言表达之功力深厚,音律音调之造诣极高。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动作怅然若失,感受形单影只,心境愁苦凄凉。作者那一份内心的忧伤哀愁,在反复吟唱,徘徊低迷中被婉转地倾诉出来,在一片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调中传唱出来,久久在读者的心头弥漫,回味。

三.高考真题

(2015·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劳 停 驿[注]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诗意赏析:

本诗表达了欧阳修对民生凋敝、百姓困苦之境的忧虑。

诗的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第三联极为后人称道,非常集中、简练、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在劳停驿所见的民生困苦的情形。“烟”“野”既道出了贫瘠范围的广阔,又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荒”“瘦”二字的妙用,更把百姓生活的贫苦形象地凸显了出来,是炼字的典范。尾联以抒发“行客”(诗人)的愁思作结,深警动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