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家养生功法(3)

 潜学无涯 2023-04-13 发布于吉林

摘要: 道家的养生气功,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乃是“精、气、神”合修的理论。精、气、神合修,是道家修身、养神,强健体魄,求得延年益寿的养生宗旨。道家经典著作《太平经》云:“气生精,精生神,神生明。”故,养生当 ...


因而,养生须重精、气、神三宝,练功当注重养精、固精;养气、调气、补气;养神、保神、补神。
道书云:“以神归气穴,丹道自然成”乃是。因而,内养功法之调息先宜随息,随息之要,在于息息归根,次宜心息相依,心息相依,神必归气,气必随神。
习练气功,至神气相交之境,必益寿延年。

外动功法

道家养生之道,旨在强身、祛病、益寿、延年。养静,乃道家养生之道的核心;养动,乃道家养生之道的方术。《内经》云:“太上养神,其次养形”。
养生之道,贵在养气。故,善养其形,须善养其气。人之生命,“精为生之根,气乃命之蒂”。养气,在于养乎内;练气,在于发乎外。养气,为不使气亏;练气,为不使气弱;养气,为使气顺;练气,为使气和。故,习气,练功,乃讲求气之通畅与充盈,气通畅,血则通达;气充盈,精则旺盛,故而,精气足,身必健,心必适。因,  “形为神之宅”,“心为神之主”。心安则神怡,形强则神泰,年寿则必得其益也。
养动,乃身有所动,力有所行。身动,则可理气和血,通经活络;力行,则协调脏腑,舒展筋骨。所以,四体常勤常劳,官窍善使善用,强健体魄之利,益寿延年之益,则寓于其中矣。
崂山道长玄中子言:“养生之法,须静动相依。”
动,求之有方,动之适宜,方益于养生。
静者养内,益于气血、脏腑、经络之生理效能;动者养形,益于肌肤、筋骨、形体之生理机能。故,养静与养动,乃相生相成。只有内外兼修,静动合一,习气练功之益处,方会臻于领悟。

六字诀功法利于协调脏腑
道家养动功法,习之有常的“呬、吹、嘘、呵、呼、嘻”的六字诀,乃南朝时期道士、医、药学家陶弘景所著《养性延命录》中,所倡导之静
动皆宜之功法。咽气,为宜通肺气;吹气,为协和肾气;嘘气,为疏导肝气;呵气,为养益心气;呼气,为调节脾气;吸气,为舒达三焦。六字诀功法,可静佳或静立习练,亦可配合躯体动作习练,其益在于通畅呼吸,其利在于协调脏腑。
中华医学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饮食之精微,经气之化生,随血液循环而周流全身,产生气为血之帅的作用血液输注周身,维持了旺盛的生命活动,产生了血为气之母的功用,气血之相生相成,相依相存,构成了人体活动的物质基础。气功外动功法,基于调和呼吸,练养精气;气功外动功法,长于促进气血通畅,以营养生机,善于强健形体百骸,而养益性命。

五脏六腑互相制约
人的五脏六腑,心、肝、脾、肺、。肾、小肠、胆、胃、大肠、膀胱和肌肤、筋骨,构成了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运动等系统,且相互联系,互相制约,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因而,习练外动功法,旨在协调呼吸、和顺血脉、促进消化、疏调排泄,益于安神宁志、利于结实体魄。故,外动功法,为练身之功、养形之术,习之得法,有强身益寿之功用。
道家养生之道,旨在强身、祛病、益寿、延年。《内经》云:“太上养神,其次养形”。善食其形,须善养其气,养生之道,贵在养气。人之生命,“精为生之根,气乃命之蒂”,善养形则须善养气。故,养气养乎内,练气则发乎外,练气为不使气亏,练气为不使气弱,练气为不使气竭。气功外动功法,即习气讲求气之和畅与充盈,气和畅,血则通达,气充盈,精则旺盛。精气足,身必健,心必适。因“形为神之宅”,“心为神之主”,心安则神怡,形强则神泰,寿亦必得其益。
气功外动功法,练养精气,乃基于调和呼吸,“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饮食之精微,经气之化生,随血液循环而周流全身,产生气为血之帅的作用;血液输注周身,维持了旺盛的生命活动,产生了血为气之母的功用。气血之相生相成,相依相存,构成了人体活动的物质基础。外动功法,长于促进气血通畅,以营养生命,善于强健形体百骸,而养益性命。
人的五脏六腑,脉髓筋骨,是相依相存,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心、肝、脾、肺、肾、小肠、胆、胃、大肠、膀胱和肌肤、筋骨,构成了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和运动系统等。而各系统又相互联结,互相作用地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习练外动功法,旨在协调呼吸,和顺血脉,促进消化,疏调排泄,益于安神宁志,利于结实体魄。故,外动功法,为练身之功,养形之术,习之得法,可延年益寿。

一、劳宫功
第一式:站立位,双腿左右分开同肩宽,脚尖向正前方,收腹挺胸。闭目,意守内劳宫穴,双手掌心向上,五指分开微屈,徐徐吸气,手臂缓慢抬到平头鬓部,翻掌;手心向下,缓缓呼气,沉肩直臂,自然收功,连续一一三次。
第二式:站立位,双脚左右分开同肩宽,脚尖向正前方,收腹挺胸。闭目,意守内劳宫穴,双手掌心向后,五指分开微屈,徐徐吸气,手臂缓慢抬到肩部,仰掌;手心向上,缓缓呼气,用力举至臂直,仰面,睁眼,手掌心向下,沉肩直臂,自然收功,连续一一三次。
第三式:站立位,双脚左右分开同肩宽,脚尖向正前方,收腹挺胸。闭目,意守内劳宫穴,双手掌心向下,五指分开,微屈。徐徐吸气,手臂缓慢抬至平胸乳部,双手掌、臂外展,双手心转向外侧,缓缓呼气,缓慢下蹲,用力向两侧推到臂平直,手掌心向下,缓慢站起。自然收功,连续一一三次。
第四式:站立位,双脚左右分开同肩宽,脚尖向正前方,收腹挺胸。闭目,意守内劳宫穴,掌心向股外侧。徐徐吸气,屈指用力握拳,缓缓呼气,缓慢伸直五指,自然收功,连续五~七次。
按:劳宫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荥(火)穴,意守劳宫,呼吸气息,随意念而吐纳,可调节心包络之经脉,以疏通肺、心气血,输布精微,强化心神。

二、十宣功
功法:站立位,双腿左右分开同肩宽,脚尖向正前方,徐徐吸气,掌心向上,握拳置章门穴部,成半蹲位,缓慢呼气,缓慢,用力向前方出左臂,同时,缓慢用力伸五指,左手由正前方,用力握拳,徐徐吸气,缓慢用力收拳到章门穴部。左右手交替,连续做一~三次,慢慢站起,自然收功。
按:十宣穴,为肺、大肠、心包、三焦、心、小肠诸经井穴之端,意守十宣穴,呼吸气息,随意念而吐纳、伸掌、握拳,可促进气血周流,强化经络传导,增强十宣穴之功用,十宣穴有活血、化瘀、消滞、解痉的作用,对调节脏腑气机具有良好效能。

三、九通功
第一式:站立位,双腿左右分开同肩宽,脚尖向正前方,收腹挺胸,徐徐吸气,双手臂伸直,外展四十五度,五指微分开,屏息,意守大杼、膈俞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