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力强大的清朝为何在缅甸屡屡碰壁?

 陌名倾城 2023-04-14 发布于广东

作者:A马

清朝号称是天朝上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强盛的王朝,尤其是康乾盛世时期。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多次战争,大都取得了不错的战绩,也被称为十全武功。这些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清朝的国力达到了鼎盛。

这十全武功指的就是两次平定准噶尔之役、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大小金川之役、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缅甸之役、安南之役及两次抗击廓尔喀之役。

十全武功有值得炫耀的大胜,如平定实力强大的准噶尔部,也有四次征讨却没占什么便宜,最终只获得缅甸名义臣服的清缅战争。乾隆皇帝自己也认为“五十多年八桩战事,就征缅这桩不算成功。”

文章图片1

乾隆戎装图

那么,为什么大清就拿不下缅甸?

清缅战争发生的背景

中缅两国的交往始于汉代。缅甸作为东南亚的一个重要国家曾经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国力比较弱小。在公元11世纪,随着蒲甘王朝的发展,缅甸开始崛起。元朝准备招降蒲甘王朝,遭到了拒绝,随即派兵多次攻打缅甸,缅甸失败接受纳贡,从此缅甸与元朝建立朝贡关系,缅甸北部被划入缅中行省。

明代时,缅甸的东吁王朝逐步统一了缅甸的中南部,并向北部进行扩张,开始蚕食中国的西南边疆,这也就不可避免的和明朝发生了冲突。万历十一年,明朝派兵击败缅军,重新收复了缅北地区。但明朝晚期国力衰弱,对边境的控制力有所下降,双方就孟养、木邦、陇川、孟密等边地土司地区的控制权进行了多次较量。

文章图片2

明朝云南区划图

清朝时期,中缅边境的土司一些向清朝上供,一些向缅甸上贡,还有一些为了自身安全同时向双方上贡。清朝中期,缅甸历史上最强大的贡榜王朝开始兴起壮大,统一了缅甸大部分地区,并逐渐吞并周边国家,成为了东南亚地区的霸主。在征服完原缅属的掸族土司后,缅甸开始向清朝管辖的土司强制要求征收贡赋。

一些不愿臣服的土司向清朝请求军事支援,但当时的清朝正在全力平定准噶尔,无力兼顾云南,所以采取绥靖政策。清朝平定新疆后,开始对缅甸转变态度,中缅边境局势逐渐紧张。缅甸在向清朝土司征收贡赋未果,开始派兵攻打,引发了持续7年的清缅战争。

文章图片3

云南形势图

清缅战争

1762年,缅甸入侵中国云南普洱地区,清军进行自卫反击,一直到1769年11月16日双方签订了停战合约,清朝先后四次征讨缅甸。这四次征讨中,清朝可以说是四战皆败,最终由于双方损失过大,才不得不签订停战协议。

第一次征讨由云贵总督刘藻指挥。在边境屡屡被侵犯后,刘藻带领所辖云贵兵马开始追剿。缅军进行掠夺后主动撤出,清军只擒获5人。刘藻上奏称“缅人望风遁走,清兵大捷”。10月,缅军入侵车里,并发文中国,宣布车里为缅甸领土。刘藻命绿营兵进行围剿,缅军采取游击作战,清军并无多大战果,反而被埋伏受损。刘藻被革职随后自刎身亡。

文章图片4

缅甸军队

第二次征讨,乾隆皇帝将边疆大吏杨应琚由陕甘总督移任云贵总督担任指挥。清军趁缅兵撤退之际攻入缅甸。先后占领了缅属整欠和孟艮两土司管辖地区。但由于缅军坚持坚壁清野,清兵并无多大战果。后来清军任命一些掸族土官,留下少量军队退回云南,之后清军又控制了蛮暮土司、木邦土司管辖地区。

9月,杨应琚开始调集14000士兵向缅甸进攻,双方经过几次交战互有胜负,但缅军绕道进攻进入中国境内。杨应琚一直奏报乾隆称:屡获大捷,杀敌万人。但乾隆皇帝知道真实战况后震怒,先将李时升、朱仑逮捕进京处死,又将杨应琚赐死。

第三次征讨时,乾隆皇帝在经过前两次征讨后,认识到仅仅依靠云贵地区的绿营军是无法战胜缅军的,于是派遣明瑞为统帅,调满洲兵三千,四川绿营兵八千,贵州绿营兵一万,外加云南绿营兵五千,分两路进军。

文章图片5

缅甸象兵

11月,明瑞率南路军出宛顶进入缅境,占领木邦城并继续前进。北路军则在老官屯附近与数千缅军对峙。统帅额尔景额病亡。明瑞出木邦后在蛮结与缅军对峙,获得了蛮结之役胜利。蛮结之战后,明瑞更加轻敌,继续率兵深入,被缅军切断后勤补给开始败退,明瑞身亡,清军征讨失败。

第四次征讨由傅恒领兵,增调1500满洲兵以及3000贵州兵入滇,后来又加派3000满洲兵,2000福建水师。1769年2月,傅恒率兵出征。临行时,乾隆帝还亲自在太和殿授之敕印,并把自己用的甲胄赠给傅恒,以表示对他的信任和期望。这次清军认真总结前三次进攻失败的经验,决定进攻中缅边界北段。

交战中,双方互有胜负,但清军受制于气候和后勤无法取得胜利,双方形成僵持状态。在这次征讨中,清兵战斗损失虽小,但由于不适应东南亚的气候,病死士兵众多,总兵吴士胜、副将军阿里衮、水师提督叶相德先后病死,傅恒本人亦染病。在僵持下,双方于11月16日正式议和。

文章图片6

傅恒画像

至此,花费了清朝911万两白银的清缅战争落下帷幕。18年后,即1788年4月,缅甸国王孟云主动派出使节奉表纳贡。

清军屡屡碰壁的原因

清军在面对缅甸时四战都没有讨得便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清军的自大。清朝上至乾隆,下至普通士兵,都认为缅甸不过是一个“南蛮小夷”,兵力国力根本没法跟强大的清王朝相比。在自大下,清军每次出动的军队并不多,最多不过几万人,远不像征讨准噶尔那样倾巢出动。在进攻时也经常轻敌冒进。

文章图片7

平定准噶尔回部得胜图

第二是装备的落后。清军使用的武器以冷兵器为主,善于骑射,而缅甸军队已经大范围开始使用燧发枪。火器装备水平远远高于清军,导致作战时清军伤亡惨重。

第三是战场环境不利于清军作战。战场地形复杂,气候潮湿,清军骑兵极不适应此类作战环境,湿热的气候也造成了清军大范围减员。

第四是清军不重视情报收集工作。清军一直没有好好研究缅甸,收集缅甸的情报。始终认为缅军不过是乌合之众,甚至一度对暹罗被灭国的消息一无所知。

文章图片8

使用火器的缅军

第五是边防部队作战能力低下。绿营兵装备极差,无战斗经验,战力薄弱,平时负责边境驻守还可以,但面对缅军作战时就很难发挥作用。直到第三、四次征讨,清军才开始派遣满洲兵作战,取得了一定优势。

第六是清军战术运用不得当。清军带兵将领大多能力不强,不明敌情,盲目轻敌,甚至是文人出身,不懂军事。而缅甸战术灵活,面对清军坚持坚守要隘游击作战、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结果屡屡奏效。

第七是后勤补给困难。缅甸山高路险,辎重难行,清军筹集粮食、转运困难,在战场上多次陷入后勤被切断的窘境。

清缅战争的影响

清缅战争爆发时,缅甸正和暹罗交战,而且已基本上占领了暹罗,但由于又开始与清军作战,缅甸全军归国抵御清朝进攻。借这个时机,暹罗的郑信击退缅兵复国,是这场战争最大的受益者。缅甸在战前人口众多,国力强盛,清缅战争打破了缅甸统一东南亚的希望,并开始被英国人大肆侵略缅甸,并最终把缅甸并入了印度。

文章图片9

缅甸首都内比都

战后,缅甸虽然又向清朝开始纳贡,但随着缅甸被英国占领后,在西南边境,清朝面对的敌人更加强大,最终英国人控制了几乎整个缅北地区。一直到1960年,中缅签订《中缅边界条约》,重新确立了双方的边界,才正式解决了两国的领土争端。

文章图片10

清缅战争的意义

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管理一直不很严格。清朝之前,一般采取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州,让当地领袖统治管理。明朝时,云南边境地区一般由当地的土司控制管理,土司除每年向中央政府进行上贡外,中央政府一般不会过多进行干预。

清朝时吸取了之前朝代任由边境地区势力发展壮大的教训,改由中央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清朝在云南地区由中央直接派遣官员管理,在澜沧江以西地区依旧保留土司制度,以东逐渐撤销土司。设立了大部分由汉族士兵构成的绿营兵的边防军来驻守边疆地区,并在边疆重要的地区筑城、巡逻。

文章图片11

清军

清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对云南等边境地区的管理。清朝建立以来,在云南重新测量了土地、引民入滇、减免赋税、发展经济。云南的人口在乾隆后期达到巅峰。再加上积极兴办各种学宫书院,建立完善了教育体系,逐渐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方式。

通过清缅战争,让清政府更加重视云南等边疆地区的管理。基本明确了两国的边境线,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府与边境土司的关系,强化了各民族间的交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尤其是在清朝中后期,中华统一的思想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也为现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一定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