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技术应用计划2

 azz132521 2023-04-14 发布于河北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技术应用计划
一、 转变师生角色, 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1.做学生兴趣的激发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以学生喜爱的方式展开教学。
2.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语文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而且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探索问题的方法, 寻求答案。 而学生自己
发现问题、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过程需要的便是老师的指导。 要指导学生如
何去发现问题, 比如如何质疑、 如何提问、 如何分析等等。
3.做学生活动的组织者。 过去教师习惯于居高临下地教育学生, 这样做的最
大危害是在无形中损害了学生的个性; 语文探究性学习有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
自主学习过程的主体, 在他们主动吸收自己最感兴趣或最需要的东西的同时, 也
培养了学生鲜明的个性。
4.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 培
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强调让学生自己发现、 回答他们自己提出的疑问, 探究解决
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 因而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不等于教师
可以完全放任学生自流, 放弃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 (1)精心
设计教学过程。 从学习内容的选择到学习形式的设计和学习活动的开展, 教师都
必须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出发, 精心设计, 既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
性, 又要保证学生能学到知识。 (2)做好教学组织安排。 教师必须做到既给学生
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 又有基本要求规范学生的探究过程。 (3)加强教学评估。
5.加强学校、 社会、 家庭间的合作, 拓宽信息收集渠道。 探究性学习作为实
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其活动内容已经突破了课本的限制, 活动的时间、 空间
已实现向全社会开放。 因此, 我们必须立足学校, 加强学校、 社会、 家庭间的合
作, 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 拓宽信息收集渠道, 保证探究性学习活动的
广泛性和多样性。
二、 准确定位, 确定学习的主题
学习主题(课题) 很重要, 这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方向和既定目标。 主题的
确定既要结合课本, 又要结合学生的需要, 使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学习, 加深对课
文的认识, 拓宽知识面, 并能就所收集到的材料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最后组
织成文。
目标的定位应具体明确, 范围过大则会造成材料杂乱, 不易把握中心; 目标
过小, 又会使材料少, 论据无力。 主题的确定可以采取以下程序:
1、 教师提供范例: 以单元课文为例, 举例并简要讲解设计(选定) 主题的
论证, 即: 现实意义——有价值, 与课文、 生活有关, 不是完全脱离了教材; 可
行性——能够找到材料, 并进行阐述。(这一步骤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选题的突
破口。)
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实际需要, 初步确定自己的学习主题, 简要列出选
定该主题的原因。
3、 全班交流, 成立协作小组: 根据选题的相同或相近, 把学生分成几个协
作小组。
三、 创设情境, 提高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引导他们主动
获取知识, 形成能力, 发展个性, 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1)改善师生关系, 建
立一个平等、 民主、 和谐的学习氛围。
(2)课堂上,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 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动手、
动口、 动脑——或自学, 或操作, 或讨论, 或有选择地朗读等。 可采用个别自读,
小组讨论, 组际质疑, 大组交流等新的组织形式,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来
学习, 人人参与,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促进自主探索能力的发展。
四. 突破学习内容的, 利用网络开发教学资源
语文教学不再拘泥于课本, 拘泥于教参, 而是面向社会的“大语文”, 由此
及彼、 以点带面的扩散性思维是其突出的特点。 合理利用网络丰富的信息为学生
提供大量的学习对象,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重点, 有选择地进行
学习, 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培养与发挥, 可以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 拓
宽了“大语文” 教育的天地。
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 一方面要大胆转变观念, 增强改革意识、 发展意识,
另一方面也要不断的学习使用网络的技术, 不断提高处理网络资源与教学的整合
的能力, 增强实效意识, 使丰富的网络资源成为师生学习的基本工具。
五、 设计“新型” 的语文作业
1. 设计差异型作业
语文作业, 既要有统一目的、 统一要求, 又要“因材” 施“作”, 以适应不同学
生的发展。 对学生的作业要求不能等同地对待。 教学时的最低要求是什么? 理
想要求是什么? 学生达到什么程度? 等都是设计作业时应思考的方面。 例如, 在
《最后一课》 教学中, 从上述几方面考虑, 可设计两组分层型作业。 A 组: 1、
找出课文高潮和结局部分并设计一些自学阅读题; 2、 假如你是小弗郎士“最后
一课” 以后你会做些什么? B 组: 1、 举例说明, 课文描写小弗郎士和描写韩麦
尔先生各用什么手法? 为什么? 2、 找出你认为最感人的句子并抄录下来。(这种
方法应注意策略, 处理不当会伤了“学困生” 的自尊心。)
2 设计实践型作业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
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实践型作
业, 强调作业在生活中、 实践中完成。 作业设计要关注学生生活领域, 让学生在
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 注重实践探究, 强调把书本上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
践中去, 达到学以致用。 具体可包括动手操作、 调查访问、 观察积累、 生活体验、
资料查阅等方法。 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寻找到自已需要的学习素材。
3 设计积累型作业
时代在不断前进, 信息在不断增多。 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 应重视信息搜集能
力的培养, 可布置一些“收集信息” 类的作业, 让学生看看电视, 听听新闻, 并
定期进行反馈、 交流。 如教学新闻报道之类的应用文。 可以让学生采用看、 听、
问、 写等形式来完成自己的作业。
通过以上五点, 目的在于将探究性学习落到实处, 使学生由原来单纯听讲, 被动
接受灌输, 转化为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的主体。 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层次
较自由地去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思维能力;
教师由“讲解者” 自然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指导者和监督者, 学生的创新
能力同样也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出发点。 营造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扭转了学生
“厌学” 的情绪、“对立” 的情绪, 极大的发挥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以及非智力
因素的能动性, 激发学生“我要学”、“我能学好” 的潜意识, 产生实质性的“学
习的革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