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句教”体悟

 格武致知 2023-04-14 发布于重庆


阳明先生晚年的时候

在浙江会稽天泉桥上

与弟子钱德洪和王畿

有一段著名的师徒对话

先生将其为学宗旨概括为“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此便是著名的“天泉证道”

简单的四句话

不仅是对其心学的总结概括

更是其思想体系的一次升华

也是对其门下弟子“三观”的高度指引

第一句“无善无恶心之体”

是典型的世界观

即处理自身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对于某一个具体的物而言

本没有善恶之分

如他在《传习录》所说的

天地生意

花草一般

何曾有善恶之分

子欲观花

则以花为善

以草为恶

如欲用草时

复以草为善矣

所有的善恶不过都是人根据自身立场

以不同的视角而定的罢了

当一个人能超脱此等善恶之心

便能与这个世界更加和谐的相处

第二句“有善有恶意之动”

这句是人生观的写照

即人与如何与自己相处

如何让自己在大千世界里

茁壮成长

安身立命

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这里的“意”是意念

当一个人的意念动了以后

也便有了善与恶的分别

所谓起心动念

人生成败

往往取决于一念之间

一念天堂

一念地狱

心在哪

行动就会在哪

成就也就在哪

第三句“知善知恶是良知”‍‍‍‍

这句是价值观的阐释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

而作出的认知 理解 判断或抉择

也就是人认定事物

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

从而体现出人 事 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

可见

单单知道善与恶的存在还不行‍‍

还要懂得辨别善与恶

这才是真正的知善知恶

而辨别的依据恰恰正是每个人内心的良知

这便有了阳明思想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致良知

第四局“为善去恶是格物”

三观都说完了

最后便是做事的方法论

阳明先生说

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

若只好静

遇事便乱

终无长进

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

而实放溺也

我们真正在要事上练

练的是什么

归根结底是为善去恶的功夫

正所谓众善奉行 诸恶莫作

也是佛家的智慧结晶

甚至夜是这世界上所盛行的

绝大多数宗教思想的精髓之所在

若为善去恶是格物

那么

格物致知便是在为善去恶的过程中

去逐渐地学习 领悟 总结

再去不断地传播与传承

最终让更多的人受益

让这个社会更加有序

让这个世界更加清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