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齊齋微书话|聊聊我的线装本

 tcfzhf的图书馆 2023-04-15 发布于陕西

    我买书除了部分的以藏养藏之外,主要的还是为了自己阅读。所以很少有线装本,更无元刻明椠的古籍,仅有的几种上了年份的书,也是以晚清民国时期的石印或聚珍集成本为主,新印的线装就更少了。

      买过一本杨天石先生的诗集(托人签名带我上款的),属于现代排印本,用了宣纸线装而已,据说那是杨老的一大心愿,有人出钱赞助,然后就做了。

      几套老家的县志倒是线装,不过也是县政协影印送礼用的,受礼者或觉无用便当废纸卖了——给人送礼送书的话往往都是这样,收礼的人不读书,想读书的人又没有资格收礼——然后被我从旧书网上买了回来。

      有一册《丛碧词》,也是因为张伯驹是乡党的缘故,花了200块钱买了下来,近代穷乡陋野出了两大家族,一个是张家,一个是袁家,还是姑表兄弟,后来一个当了河南都督,一个当了大总统,克文和伯驹两个纨绔子弟竟然成为了民国四公子之二,好像正应了王世襄的那句话,很多艺术是玩出来的。《丛碧词》应该也属于影印吧,尽管是红印,却没有收藏价值,只是偶尔翻一下而已。

      前几天见网上有人晒雕版,景宋的东西,仔细辨识却有火灼的痕迹,就冒昧的想崔老求教,问这是不是电脑刻版,崔老说是的,激光刻好后再进行人工打磨。现在科技真发达,古代的三绝(内容书写刻工),现在一台机器就搞定了。不过这种雕版和影印有什么区别呢?我觉得没有区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