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暮春时节防湿邪

 zhb学习阅览室 2023-04-15 发布于上海

作者:马爱华

清明之后,阴雨天气来袭,自然界湿度过大,居住场所潮湿,这些属于“外湿”。过食生冷、肥甘厚腻之物,熬夜、疲劳、贪凉、喝酒、缺少运动等,以致脾阳失运,导致脾胃功能欠佳,湿自内生,即所谓“内湿”。

如果是外感湿邪,常见恶寒发热、虽然出汗但热不退、头身沉重、疼痛如裹、四肢困倦、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如果是湿浊内阻肠胃,常见胸闷、胃脘或腹部满闷、食欲不振(不思饮食或不知饥)、小便不利、大便溏稀等症状。

此时节为了防止湿邪侵袭,应结合饮食、运动、起居等多方面进行调理。

一、饮食调养

清明之后饮食宜温,适当多吃一些能健脾化湿的食物,如扁豆、冬瓜、胡萝卜、生姜、芹菜、红豆、山药、苹果、樱桃等。不宜过度食用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助湿伤脾。暮春时节亦是慢性疾病易复发之时,因而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发物”。所谓“发物”,从中医角度讲是指动风生痰、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羊肉等。

药膳推荐:党参茯苓鸡

材料:母鸡1只,党参50克,白术、茯苓各15克,砂仁3克,白豆蔻、生姜各9克,食盐、味精各适量。

制作:宰鸡,去毛、内脏,在鸡腹内放入上述各中药,用线缝合,口朝上放在锅内。锅内加适量水炖鸡至熟,弃药渣,加食盐、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祛湿,补肾益精。

应用:适用于脾肾亏虚引起的纳差、腹胀、便溏、乏力者。

二、运动调养

运动出汗是人体进行的一种主动调节,它能够加速新陈代谢,保持体内的热量与水分平衡,从而帮助人体内部清理垃圾,排出毒素。运动的时候把握一个度,微微出汗即可,可选择散步、慢跑、打球、练八段锦、打太极拳等,只要感觉身体刚刚出了一层薄汗就可以了。春季运动最好选择在阳光明媚、室外少风处进行。

三、起居养生

避免外湿伤身,尽量少待在潮湿的地方。湿气大、阴雨天时不要长时间开窗。注意室内的抽风和抽湿。即使衣服难干也不要勉强穿不干的衣服。

天气好时要多晒太阳,适当运动,尽量不要闭门不出,更不要坐卧太久。应保持乐观的心情,经常到森林、河边散步,多呼吸新鲜空气,并进行适当的运动。注意衣着要适当,预防感冒。

四、防病保健

艾灸具有很好的补阳祛湿的作用,不仅能够有效除去体内的湿邪,同时还具有预防各种疾病的功效,是非常好的养生保健手段。

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穴位,距皮肤1.5至3厘米,进行熏烤。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至7分钟,至皮肤微红为度。在施灸时谨防烫伤。可选择足三里、丰隆、阴陵泉等穴位施灸。

足三里穴

丰隆穴

阴陵泉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