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频剪辑中画面空间的塑造

 独酌馆 2023-04-15 发布于甘肃

张宜弛

河西学院,甘肃张掖 734000

后期剪辑需要从所有的素材中去挑选一个最佳的视角呈现给受众,这需要后期剪辑人员 “去粗取精”,将合适的镜头进行组合并以最佳的状态展现在受众眼前。如何完整塑造出银幕画面的空间,首先要了解镜头的取景与构图。

1 镜头的取景与构图的空间建立

镜头的取景需要将技术与美学相结合来实现,一个镜头在空间建立的情况,可以从镜头中人物头顶与画面边框的距离 (即 “头顶留白”)、视线空间、摄影机角度、画面与水平线的平行关系等多个方面来衡量。

1.1 头顶留白

“头顶留白特指演员的头顶和画面上边框之间的空间”[1],银幕画面的边框我们可以视为单个镜头中的边界。人物处于画面中的位置与画面边框之间的空间大小,能够直接影响受众在观看画面时的情绪。以人物在画面中间位置的中景画面为例,图1 (1)所示,当人物头顶与画面之间的空间为整个画面的五分之一时,人物的形象五官特征能够很好的展现在受众眼中,同时五分之一的空白范围并不会对银幕空间造成浪费。在无其他情绪暗示的情况,人物在画面空间中能够成为主体,有助于人物向受众传递情绪与状态,受众的视觉重心能够放在人物的面部,尤其是眼睛和嘴巴。

图1 人物头顶留白

当人物的面部处于整个画面下方,头顶留白为整个画面空间的三分之二以上时 (图1 (2))往往能够表现出一种窥视的状态,受众的视觉重心更多会放在留白的环境空间中去。这种大面积的留白空间,也能向受众传递一种孤单的情绪表现。

当画面的边框正好切在人物的头顶也就是没有头顶留白时(图1 (3)),画面整体表现比较紧凑,会使受众在观看时产生一定的压迫感,进而产生紧张的情绪。

不难看出,不同头顶留白空间能够产生出不同的效果,由于镜头画面空间的限制,安排人物头部位置的空间就显得极其重要。一般来说,除非有特殊的情绪表达需要,尽量不要给过多的头顶留白,以免造成镜头画面空间的浪费。

1.2 视线空间

视线空间是人物视线到画面边缘之间的空白空间,其建立有助于平衡画面的 “重量”分配,这里的平衡画面是指“单元视觉重量关系的平衡与稳定”“权衡两个或更多元素在画面上的布局”[2]。如图2(1)所示以人像画面为例,当人物的视线指向右侧时,在人物的视线方向就需要预留出相对应的画面空间,此时人物应该处在画面的左侧且占据画面的三分之一,而视线空间则占据画面的三分之二。这种画面空间的安排与受众的视觉习惯相重合,能够使受众感受到舒适,同时能够引导受众将视觉重心从人物移动到视线空白处,使人物的视线与受众的视线落点重合,增加受众的临场感。

图2 人物视线空间①

在人物的面部与视线保持不变得情况下,将人物移动到画面右侧时,即人物的视线指向右侧,人物处于画面右侧,且在视线相反的方向留出三分之二的空白空间 (图2 (2))。此时,画面的视线空间被极大程度的压缩,人物与视线空间的关系就会发生变化。人物面部距离银幕边框过近,受众易对画面产生幽闭、拥挤、被困等负面情绪。除此之外,在人物后方大量的空白空间需要安排相应的元素进行填补,以防整个画面处于一种失衡状态。这种视觉空间的塑造较适用于暗示受众悬疑、恐惧、脆弱的情绪。如果没有情绪塑造的必要,则尽量不要选用这种视线空间的塑造。

除了上述的两种状况外,这里要特别指出将人物放在画面中心的视觉空间塑造。诚然在人像摄影中,将人物放在画面中心能够很好的吸引受众关注人物本身的特点。但在对视频的空间塑造中,这样的安排缺乏视觉上的引导与冲击,也不利于后期剪辑整体空间塑造。

1.3 水平线和拍摄角度与空间的关系

除了镜头画面本身能够影响画面空间的表现,水平线的确立与拍摄角度的选择也能够影响到画面空间的塑造。

“所有画面中,水平线是或明或暗的始终存在的。”[3]在画面中受众会将水平线作为一条参考线,当镜头画面空间与水平线持平时,画面空间能够处于一种平衡与稳定的状态。水平线对画面分割的比例能够影响到受众观看画面时的视觉重点,水平线将画面分割为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占比大的部分更加吸引受众的观察,此时水平线能够影响画面重点区域的表现(图3)。

图3 水平分割

一般情况下,画面空间需要与水平线保持持平,但有时会将画面空间进行倾斜。画面中水平线的变化会导致垂直线的倾斜,整体的画面空间会呈现一种失衡的状态,从而导致受众产生不安与轻微的方向迷失感,如图4所示。这种失衡状态能够表现出视频描述的故事将发生变化,即为即将出现非同寻常的状况进行铺垫,或者是表达人物处于一种强烈的负面情绪状态,以从视觉表现上加强故事的叙述性。不难看出,水平线在画面中是否持平直接影响着画面空间的稳定状态。

图4 水平线倾斜

在视频空间表现中,拍摄角度的不同同样能够影响画面空间的状态与表现力。画面拍摄角度通常分为水平拍摄角度与垂直拍摄角度。

以人物为整个表述空间的中心,摄像机围绕着人物进行360°的水平运动从而形成一个水平的圆。当摄像机处于0° (图5),即摄像机正对拍摄对象时,画面的空间表现力很平,缺乏动态的表现力,侧重强调整体画面空间的平衡与静止。此时画面中的人物正对受众,画面空间被营造出一种近乎强迫性的交流状态,表现力侧重强调真实,受众能直接观察被摄对象的正面面貌,一般在影视人物自述或需要与受众直接交流时会运用这种拍摄角度。在剪辑中,对于正面拍摄的空间塑造不可或缺,但由于缺乏活力,看上去表现平淡,因此,除了需要表现直接的交流感外,应尽量避免被摄对象直接正对镜头说话。

图5 摄像机与被摄对象处于0°②

当摄像机与被摄对象处于90°时,被摄对象的整体侧面呈现在受众的面前。这种拍摄角度所塑造的画面空间着重表现被摄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图6所示。被摄对象的部分特征会被展现在受众面前,受众能够很明确的分辨出被摄物体,但当需要与受众交流时,这种空间塑造却并不利于与受众交流。我们以人物为例,当人物处于完全侧面时,我们可以首先通过其体貌特征分辨出人物的性别。当人物进行交谈时,受众更多接收到的画面信息是被摄人物嘴部一张一合,由于画面空间受限,受众只能看到人物的一只眼睛,无法与人物产生情绪与内心活动上的交流。此类空间塑造法会产生出不信任、情感断裂或神秘的特殊情绪,除非此类气氛为剧情所需,在剪辑选择体现交流感的素材时,也应尽量避免这样的空间塑造。

图6 摄像机与被摄对象处于90°

摄像机与被摄对象处于45°时 (图7),被摄对象呈现出四分之三正面,这种拍摄角度也是在故事片的后期剪辑中最常被选用的。它在向受众提供被摄对象的正面信息的同时,相比正面拍摄能够为画面空间增加深度的表现。相比其他拍摄角度,摄像机处于45°时所展现的空间内容更为丰富,在表现力上这一拍摄角度被从业者称为“黄金角度”。在选取这一拍摄角度时,我们一样要注意头顶留白与视线空间的塑造。

图7 摄像机与被摄对象处于45°

当摄像机角度与被摄对象处于135°时 (图8),被摄对象呈现出四分之三的背面。这样的画面空间塑造更像是一个过肩镜头,此时摄像机从人物的肩膀上穿过,受众因镜头画面空间的限制,视线范围被控制在与演员视角相同的范围内,受众的视线会被引导至与人物相同,使得受众更容易产生代入感。但这种画面空间人物的面部不会被展现在受众面前,因此,受众无法感知到人物的想法与感受。这种空间塑造的呈现相对中立,受众能够自主选择主观和客观的视角来代入其中。

图8 摄像机与被摄对象处于135°

当摄像机角度与被摄对象处于180°时 (图9),被摄对象的背面完整呈现在受众眼前。这种空间塑造完全隐藏了人物的真实想法、意图与内心活动。受众在这种空间塑造中处于一种非常主观的状态,在画面叙事中,当人物处在紧张氛围时,容易使受众感受到即将要被袭击的状态。

图9 摄像机角度与被摄对象处于180°

除了水平角度的影响外,垂直角度也能够影响画面空间的塑造表达。通常情况下,摄像机的镜头在拍摄时应该与被摄主体处于同一平面上。这种拍摄高度所塑造的画面空间处于一种中性状态,空间中的物品、人物或事件与受众形成一种平等关系,这有助于受众与空间建立一种良好的交流与联系。

但当摄像机上仰或下俯时,则会形成独特的画面空间。摄像机机位提升向下俯拍时 (图10),画面空间从更高的有利位置向下拍摄,被摄物体会给受众带来一种空间 “压缩”感。此时,被摄主体会被受众理解为弱小、卑微或者是处于弱势的位置。如果这种俯视的画面空间以第一人称视角呈现,那么它对受众的心理影响则刚好相反,通常能够象征和表达一种权利向下或向上的一种动态,能体现出处于较高地位的事物。

图10 摄像机向下拍摄

当我们将摄像机下移进行向上仰拍时 (图11),画面空间的含义则会发生变化,其中的被摄主体会被显现的更大、更具有力量,地位也更重要,同时也更具压迫感,受众能够明显感受到被摄对象的存在感是高于普通画面的。当仰视空间成为第一视角时,所表现的含义则正好相反,这种第一视角的空间能够产生出相对弱小或善于做出妥协的视觉感观。仰视与俯视的视角空间在整个视频的叙事中也可能仅仅表现主体所处的地理位置,而非体现主体的重要性,例如从山坡上向下望或从山坡下向上望的视觉镜头。在剪辑中挑选仰视视角镜头时需要注意,要与同地面高度拍摄的中性镜头区分开,中性镜头所塑造的空间通常只表现的是视角而没有地位与重要性的暗示,这种区分主要是通过摄像机所处倾斜角度来决定。

图11 摄像机向上拍摄

2 剪辑空间中银幕方向的确立

在拍摄过程中,可以在任何地方,以任何角度进行空间塑造。但剪辑时,一次只能给受众展现出一个空间。当多个空间连续在一起的时候,就需要确保展现出一个遵守现实世界的空间,这样受众才不会对剪辑后的视频空间感觉到疑惑。但在后期剪辑中,我们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画面都基于一个大的物理运动方向,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确定出银幕的运动方向,以确保剪辑处于连续的状态。

2.1 画面空间方向的连续性

“影片空间本身,即人物生活和移动的世界,必须作为真实的空间,所以,它的左右上下规则也是相同的”[4]。视频画面由顶部画幅、底部画幅、左方画幅、右方画幅四个边缘组成,这四个边缘都有着相对应的兴趣区域。受众在观看影片时四个边缘都会成为方向的参考,受众会把画面空间中物体的运动方向与画面的四个边缘联系起来,在一个画面空间与另一个画面空间连接时,就必须确保运动方向保持一致。

例如一个物体在一个镜头画面空间中从左到右运动,最后从画面的右方画幅出画,那么下一个连接镜头画面空间这个物体就需要从画面的左方画幅进入画面 (图12),以确保该物体是从左到右的连续运动,从而保证视频空间方向的连续性。

图12 连续运动画面

2.2 画面空间方向的基础——轴线

在画面空间中如果有着明确的物理运动方向,那么我们很容易能够确立一个明确空间方向,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镜头都没有明确的物理运动方向。这时,我们就需要确立一条轴线来保持空间与空间之间的联系处于合理连续的状态。在后期剪辑中,我们可以通过被摄对象的注意力来确定一个合理的画面方向。例如,人物A 看向人物B 的时候 (图13),A 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了B,此时A 到B 的方向就可以被确定为画面的方向轴线,后续的镜头空间连接就可以遵循A 到B的运动方向,这种注意力方向上的确立能够加强我们视频画面空间之间的联系。

图13 画面的方向轴线③

当忽视注意力方向时,剪辑画面空间会使受众感到困惑。如图14所示,图中人物看向右侧,下一个镜头画面空间中的物体可以由画面左侧进入,但当空间是由右侧进入时,受众会对图中人物看向右侧的注意力方向感到混乱,从而感觉到画面的跳跃。

图14 画面的方向轴线

3 剪辑空间之间的匹配

3.1 位置匹配

“电影银幕是一块固定的平面,如果一个演员的全景展现在银幕的左侧,那么在切换至同一视轴上的近景时,他必须处在银幕的同一侧。如果不遵守位置匹配的规则,就会出现怪异的视觉跳动。”[5]这种视觉上的跳动会使得受众的注意力由画面的一侧突然转向另一侧,这种空间上的错乱会引起受众的反感,也会让受众在观看画面时分神。为了确保受众能够保持恒定的方向进行舒适的观看,将注意力集中在画面中,就需要做到位置上的匹配。为了确保这种匹配我们可以将画面分成多个部分,在剪辑同一空间的两个景别时,就需要确保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处在同一个部分中。

以对话场景拍摄为例 (图15),全景镜头中A面向B进行面对面对话,位置在画面空间左侧,那么在剪辑中A 的特写镜头要与全景镜头中的空间位置相同也处在画面的左侧。

图15 对话画面特写镜头衔接

3.2 视线匹配

除了位置匹配之外,视线在剪辑中画面空间的连接也要做到匹配。之前解释过注意力可以作为画面空间的运动轴线,从而确定画面的运动方向。被摄主体在画面中视觉一旦形成我们的视觉轴线,受众则会沿着这条假象线联系下一个画面的空间。例如在前一个画面空间中一个被摄主体的视线由下方指向上方,受众的视觉注意力会自然跟随这条轴线向上方观察 (图16)。假如此时切入一个下方的画面(图17),这种空间与空间的联结会导致视线假象线无法得到延伸,引发受众明显的异样感。因此在画面空间切换时如果有明显的视线或者注意力的假象线,就需要注意两个镜头画面空间之间需要匹配,完成这条假象线的延伸。

图16 正确的视觉轴线

图17 错误的视觉轴线

4 结语

由此可见在剪辑中画面空间的建立尤为重要。这种空间的方位建立往往会被剪辑者忽略,使受众在观看影片或视频时,会产生混乱的眩晕感,观看时间越长这种眩晕感会越明显,对视频也会明显的失去兴趣。因此,在影视作品剪辑中注意画面空间的塑造非常重要,本文从画面剪辑的实际工作出发,总结了在剪辑过程中画面空间需要注意的画面连接方法,为其他影视剪辑从业者在影视艺术工作中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参考。

注释

①图2来自短片 《调音师》。

②图5来自电影 《唐伯虎点秋香》。

③图13来自电影 《圆梦巨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