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乡的石磨

 天山一剑图书馆 2023-04-15 发布于江西
  回忆,如一杯咖啡,让你能感受到苦涩的同时,又能让你感受到浓厚的香醇;或时而如一把泥土,沉甸甸握在手心,厚重而深情,关于故乡的回忆,更是如此。有关鲁中新甫山下那个山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无法割舍的情怀,不论置身何方,都值得用一生的时光去回味。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老村里自家的土胚老屋,已是老态龙钟,经几十年无情岁月风雨之后,更是不堪一击,断壁残垣,乱草丛生。废墟中,一片荒芜的景象,唯有矗立在院落墙外那盘残缺的石磨,未曾改变。几十年的季节更迭,不曾改变它的容颜,每次见它,还是如旧如初,这让自己倍感欣慰,同时又感伤怀。或许是过于思旧,过于感性。
       也许是因为过于沉重,无法挪用,但还是遭到破坏,侥幸留存下了破烂不堪的样子。在我孩童的记忆里,虽说上世纪80年代,村里已经有了电动的机械磨面坊,但这盘石磨还是村里人必不可少的生产工具。
  这老家山村的庄户人,依旧用这古老的石磨取自家的地瓜干来磨“地瓜面”和玉米糊。经过石磨成百上千次的旋转,磨出的地瓜面和玉米糊,摊成煎饼,口味独特,口感好,刚从鏊子上揭下来的煎饼,热气沸腾,香气四溢。喝上一口,令人倍感清爽,带着丝丝浓香,会让人回味无穷。承载的厚重的历史,这盘老石磨依然热爱着这片山川,依然默默地服务于大山里勤劳朴实的人们。

       老家的石磨,那是一口极为普通的石磨,由两部分组成,上边是磨盘,下边是石墩,选取的石头都是灰黑色的花岗岩石,集优良的硬度、韧性、研磨度于一身。听父辈们说,那口石磨好像是民国时期的长辈们留下来的,想来那石磨定是见过了很多大世面的。石磨,在饥寒交迫的年代总能见到它的身影。它是质朴的农家人的好帮手,为农人磨这磨那,把粗糙的食物研磨精细。像制作米糕、面糊、豆浆、苞谷浆、面糊、小麦等食品,都离不开石磨的参与。

       石磨主要由磨盘和磨扇组成。磨扇又分为上磨扇和下磨扇。下磨扇固定在磨盘中间,上磨扇套在下磨扇中间的轴上。牲畜或人推着上磨扇沿着磨道转圈子,把粮食放入石磨中间的窟窿,上磨扇转动,利用有规则的石磨齿将粮食磨碎,从上下两副石磨扇中间的缝隙挤出来,经过细箩的两至三遍选筛,粮食即变成了面粉。
  磨道是一个圆环状的路。毛驴拉动石磨时,双眼被布条蒙住,拉着一副带动石磨的工具,绕着磨道转大圈,石磨则围着轴转小圈。毛驴是在失去视力的一片漆黑的世界里拉动石磨的。据爷爷和奶奶说,毛驴蒙住眼睛拉动石磨行走转圈时,才不会头晕,不会走出磨道。这就是毛驴拉动石磨磨面的道理。在黑暗的天地里转来转去,始终循着固定的圆路重复行走,一直到完成了加工粮食的任务,才解开蒙着双眼的布条,重新看到了光明。我儿时看着毛驴蒙住眼睛拉动石磨的样子,总是产生这样的好奇和疑问。所有的动物都是张着眼睛沿着光明的道路行进,唯有毛驴拉动石磨的劳动是蒙住眼睛在黑暗里走路,也许只有用毛驴对主人的忠心耿耿才能说明这一现象。或者说毛驴拉动石磨的工作,需要一个黑暗的环境,最终才能看到光明,完成主人赋予的使命。

       我的祖辈父辈们一次次用岁月打磨过沾满乡土气息的手推动石磨,一圈圈旋舞,石磨流淌着喜爱的谷物,丰富着那个年代的物质需求。这盘老石磨也与岁月静静相随,一圈圈转着,转出的是这座山村的希望,转出的更是山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围绕石墨,旋转木马般,我的童年时光似箭而过。而这盘老石磨却载着一代代人的寄托,带着先人的智慧和山人的工匠精神与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退出了历史舞台。

       或许是太过怀旧吧,对旧的事物,尤为珍爱。石磨也好,石碾也罢,代表的是一代人曾经的生活,也留存下了一段难忘记忆,睹物思人,只为更好地珍惜现在,用心经营来之不易美好的生活。

       岁月寂静深流,几十年匆匆而去,现在已经吃不上石磨磨的煎饼了。只有这盘残缺的石磨在荒野静静地守望着山村,而留在我记忆中的,只有思念的味道,家的味道,山乡的味道,更有流逝岁月的缕缕情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