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桂枝类方来改善虚损体质

 江流千古水映月 2023-04-16 发布于浙江
作者:董洪涛
这是选择中医馆在公众号发布的
第2031原创内容

桂枝汤不但可以调和营卫,更有补益效果。特别是桂枝类方,多是极好的改善虚损体质的良方。  

今时我们生活在一个节奏快,压力大的社会,更兼各种熬夜、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医药滥用等因素,造成不少人体质偏虚。 

可以说,虚损体质往往由于多种因素诱发,表现为各种慢性消耗性、虚损性、进行性的不适症状。其主要病机是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

图片

一、如何改善有效虚损体质? 

不少人发现自己体质虚弱时,喜欢服用各种滋补剂,或保健品,或营养品,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往往短时有效,但一旦停药就容易复发。那么,有没有既治标又治本的补虚方法呢? 

我的观点是,要补虚,就要调节五脏六腑的阴阳气血平衡,特别是让阳气旺盛,阳能气化,则阴精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气血,从而濡养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自然也就不容易出现虚损体质。 

由此说,在调理虚损体质时,切不可局限思路,应该从整体来辨证,既填补阴精,又佐以温阳,同时调节五脏六腑的阴阳气血平衡。 

我的建议是,可用桂枝类方来作为改善虚损体质的主要用方。 

关于桂枝汤,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解表的药方,因为仲景为了治疗太阳病表虚证而设了桂枝汤。从临床来看,桂枝汤的确可以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但若深入思考,当能体会到,桂枝汤更有调节阴阳平衡的功效。一方面,桂枝汤能温阳补虚;另一方面,桂枝汤还能敛阴止汗,适用于阳气虚弱所致的多种病证。 

图片

由此可以思考,能否用桂枝汤及其类方来改善虚损体质。 

二、桂枝汤组方分析 

仲景桂枝汤的原方为:“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桂枝汤药味非常简单,只有五味。但这五味药即内涵深意,值得我们细细体味。以下试分析桂枝汤诸药味的功效。 

桂枝汤大体可以分为两组药,一组是温阳的,一组是养阴的。其中桂枝、生姜为补阳、通阳之药;芍药、大枣为补阴养血之品。炙甘草则居中,与桂枝相合则为辛甘化阳;与芍药相合则为酸甘化阴。 

桂枝味辛性温,属阳,故能通阳温阳,最适合于阳虚体质者。《本草征要》谓桂枝:“助阳散寒,温经通脉,达营卫,和表里。”《本草正》言:“桂枝性热,善于助阳,而尤入血分,四肢有寒疾者,非此不能达。”故桂枝确为补阳助气之要药。 

芍药味苦,性微寒,属阴,故能养阴,最能收敛浮火,改善阴虚。《本经逢原》言:“白芍药酸寒敛津液而护营血……故仲景以为补营首药。”诸多医家亦谓芍药具有滋阴之功效。如张锡纯论芍药“善滋阴养血”;东垣曰:“芍药酸涩,能益阴滋湿而停津液”;成无己云:“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芍药之酸,敛津液而益营血,收阴气而泄邪热。” 

桂枝与芍药相合,则能调节阴阳平衡,阳虚者能扶阳,阴不足者能养阴,从而适合于阴阳诸虚。 

甘草、生姜、大枣皆入中焦,能益养中气,调和脾胃。 

从临床来看,虚损体质者往往阴也虚,阳也虚。《内经》告诉我们:“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若阴阳两虚,则需要阴阳两补。桂枝汤即是对证之方。 

桂枝汤全方五药合用,既滋补阴津,又温阳化气,兼能益气补中,使得阴阳相配,气之来源充足,阳蒸腾阴精,从而转化为气,布散人体,补脏腑之虚。从历史文献来看,桂枝汤被历代医家广泛应用于人体各部虚损及其他病症,并被誉为“群方之祖”。 

图片

仲景依据各种虚损病症的特点,以桂枝汤为基础方,通过灵活加减,广泛应用于各种虚损证候。由此说,桂枝汤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解表之剂,更重要的是有补益之效,正如《医宗金鉴》所言:“但知张仲景用桂枝汤治伤寒,而不知张仲景用桂枝汤治虚劳也,若知桂枝汤治虚劳之义,则得张仲景心法矣。” 

三、虚损体质者自汗当用桂枝汤 

虚损体质者的常见症状即是自汗。出汗本为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多与气温、运动量等因素有关。而自汗属于病理性汗出,不因外界环境的影响,白昼时时汗出,动则益甚。 

自汗源于阴阳失调,多与阳虚或气虚相关。而反复自汗又会加重虚损体质,因为汗出多不但易伤阴津,还伤阳气。 

《内经》有谓:“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显然,若卫阳不足,司开阖的功能失调,就容易造成汗自出。 

从桂枝汤来看,其能治疗汗自出的症状,而自汗正是气虚、阳虚的典型特征之一。 

《内经》认为:“阳加于阴谓之汗”。显然,自汗多源于卫外失守,腠理不固,开阖失司,导致津液外泄。临床除用玉屏风散补气治疗自汗,桂枝汤补阳为更常用的方剂。 

图片

我临床治疗自汗,往往把桂枝汤与玉屏风散合方应用,疗效非常高。且就虚损体质而言,二方合用,既调节阴阳气血,又补阳气之虚,既治标,又治本。 

四、小建中汤即是改善虚损体质的良方 

仲景治疗虚劳病,反复提到小建中汤,证候涉及伤寒、虚劳、黄疸、妇人腹痛等。这些症状的核心病机均为脾胃气血阴阳亏虚。 

虚劳有典型的病症特点,仲景专门有描述:“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以上共有九种症状,都是虚劳日久,导致脏腑阴阳两虚,表现为寒热错杂之象。上焦虚则则悸、衄、咽干口燥;下焦不足则梦失精、里急、四肢酸疼、手足烦热。 

关于这些症状,《金匮要略直解》有详细的注解:“里急腹中痛,四肢酸疼,手足烦热,脾虚也;悸,心虚也;衄,肝虚也;失精,肾虚也;咽干口燥,肺虚也。此五脏皆虚,而土为万物之母,故先建其脾土。” 

图片

这个分析非常透彻,告诉我们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虚劳症状,其核心病机是脾胃中气不足。而要补益脾胃中气,就要用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的组方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重用饴糖,并倍用芍药。方中阴阳之药的配比接近2∶1,意在“点火加油”,使得阳热蒸化阴津,化为脾胃之气补脏腑之虚;重用饴糖一升,欲缓急补气,张璐《伤寒缵论》曰:“小建中方中加倍芍药,用桂枝佐芍药以治营气,更加胶饴以缓其脾。”吴谦《医宗金鉴》言:“倍芍药加胶饴调建中州……盖其意重在中虚……中虚建立,营卫自和,津液可生……”全方标本兼治,可谓是《黄帝内经》阳化气理论的精妙诠释。 

五、虚损症状偏重则用黄芪建中汤 

从临床来看,有的人虚损症状颇重。此时除用小建中汤外,如何加强疗效呢?仲景的观点是,不妨用黄芪建中汤。 

关于黄芪建中汤的使用原则,仲景认为:“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此方承接小建中汤,又加黄芪一两半,推知所属之虚损症状当在小建中汤证基础上更甚。 

图片

关于黄芪建中汤,《医宗金鉴》的观点是:“虚劳里急诸不足者,亦该上条诸不足证之谓也。黄芪建中汤,建中补两虚,非单谓里急一证之治也。”显然,五脏气血阴阳俱虚,气虚尤甚,此时即如《金匮方歌括》所言:“虚劳里急者,里虚脉急也;诸不足者,五脏阴阳气俱不足也。”仲景加入黄芪,较之小建中汤,增强其补气缓急之力,以恢复阴阳正常的生态平衡,诸虚则自除。 

《金匮要略心典》曰:“急者缓之必以甘,不足者补之必以温,而充虚塞空,则黄芪尤有一专长也。”此方比小建中汤更补,更能调节虚损体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