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参麦冬汤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加减_治疗的疾病有哪些

 股丁解牛6462 2023-04-16 发布于安徽

养生之家导读:方中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甘寒滋润,那么沙参麦冬汤的组成与功效作用?下面小编给您详细介绍下。

【组成用量】

沙参、麦冬、天花粉各12g,玉竹、白扁豆、桑叶各10g,生甘草3g。

【服用方法】

水煎服。

【功效作用】

方中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甘寒滋润,生津润燥;扁豆、甘草和胃养气;配伍冬桑叶轻宜上焦燥热,合用全方共呈清养肺胃,生津润燥之功效。

本方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补充体液等作用。

【辨治病证】

中医临床运用以咽干口渴,干咳少痰,舌红少苔为其汤证之要点。

本方适用于治疗热性病、失水、慢性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口疮、秋燥、霉菌感染、心动过速、急性肝炎、呕吐等病证,而心须症见热病后期,心烦胸满,口渴多饮,舌质红,苔少者之病人。

【现代运用与主治疾病】

1.麻疹(气阴两虚型)治宜益气养阴,兼清余热。

以本方合贝母瓜蒌散加减:沙参、麦冬各14g,天花粉12g,全瓜蒌、茯苓、太子参各10g,川贝母、桔梗、甘草各6g为主治方。

若阴虚,手足心热者,加生地黄15g,地骨皮10g。饮食不香者,加陈皮、建曲各10g。

2.百日咳(肺阴虚亏型)治宜养阴润肺。

以本方去白扁豆,加石斛、白芍各10g为主治方。

若咳嗽剧烈者,加马兜铃、杏仁各10g。痰稠不易咳出者,或大便干燥难下者,加全瓜蒌15g。声音嘶哑者,加玉蝴蝶10g,桔梗6g。

3.消化性溃疡(阴虚胃热型)治宜滋养胃阴,清热和胃。

以本方加减:沙参20g,麦冬、白芍各15g,玉竹、石斛、半夏、黄精、知母各10g,甘草6g为主治方。

若干呕、恶心欲呕者,加竹茹12g,枳实10g。嗳气吞酸者,加瓦楞子、乌贼骨各15g。大便干燥艰难者,加天花粉12g,麻子仁10g。

4.胸膜炎和胸腔积液(阴虚内热型)治宜养阴清热。

以本方合泻白散(地骨皮,桑白皮各10g)为主治方。

若神疲、自汗者,加太子参15g,党参10g。潮热者,加鳖甲(先煎)15g,秦艽10g。胸胁疼痛者,加广郁金15g,丝瓜络12g。咳嗽痰粘稠,不易咳出者,加川贝母15g,百部12g。

5.肺炎(肺阴亏耗型)治宜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以本方去扁豆、花粉,加蒲公英15g,金银花、杏仁各10g,天冬、百合各12g,川贝母6g为主治方。

若痰中带血者,加阿胶(烊冲)丹皮各12g,藕节10g。咳而气促者,加款冬花15g,紫菀12g,五味子10克。有低热者,加银柴胡、知母各12克,青蒿、白薇各10g。

6.慢性支气管炎(阴虚燥咳型)治宜养阴润燥,清热止咳。

以本方加减:北沙参、麦冬、桑叶、天冬、杏仁、款冬花、玉竹、枇杷叶各10g为主治方。

若久咳、气喘、无痰者,加五味子、罂粟壳。痰稠带血而难咳出者,加炒阿胶(烊化)、生地黄、白茅根。潮热、盗汗、颧赤、手足心热者,加鳖甲(先煎)、地骨皮。咽干、声嘶者,加胖大海、玄参。唇舌色紫者,加桃仁、丹参。

7.支气管肺炎(阴虚肺热型)治宜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以本方去白扁豆、桑叶,加紫菀、桑白皮、地骨皮、百部、生地、枇杷叶各10g为主治方。

若气短、汗多者,加党参、黄芪。阴虚潮热、盗汗者,加青蒿、鳖甲。痰粘稠难以咳出者,加川贝母、阿胶(烊化)。饮食不香者,加炒麦芽、焦山楂。

8.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阴伤气耗型)治宜养阴益气,清解余热。以本方去桑叶,加生地、玄参、茯苓、丹皮各10g为主治方。

若心悸气短者,加西洋参(另炖服)、丹参、黄芪。饮食不香者,加陈皮、焦山楂。身热未净者,加金银花,地骨皮。

9.麻疹恢复期(热退津伤型)治宜养阴益气,清解余邪。

以本方为主治方。

若低热不退者,加地骨皮、银柴胡。咳嗽频作,烦躁不安者,加桑白皮、马兜铃、款冬花。饮食不香者,加麦芽、砂仁。大便千结难下者,加火麻仁、瓜蒌仁。

10.猩红热(疹后阴虚型)治宜养阴、清热、润咽。

以本方加减:沙参、麦冬、生地、石斛、知母、白芍、玄参、玉竹各10g,甘草3g为主治方。

若低热久不退者,加地骨皮、银柴胡。舌红口干明显者,加芦根、桔梗、玄参。

11.新生儿败血症(气阴两虚型)治宜益气养阴,清解余邪。

以本方加减:沙参、麦冬、党参、玉竹、黄芪、天花粉、蒲公英各6g,五味子3g为主治方。

若余邪未尽者,加金银花、连翘。大便干结难下者,加火麻仁、瓜蒌仁。12.流行性出血热(气阴两伤型)治宜补气生津,养阴益胃。

以本方去扁豆、桑叶,加芦根30g,石斛、生地、玄参、白术、党参各10g为主治方。

若多汗者,加煅牡蛎(先煎)、五味子。潮热盗汗者,加银柴胡、五味子。咽干咳嗽者,加川贝母,百部。气短、心烦者,加党参、茯苓。

【随证加减】

1.气虚者加人参、淮山药。

2.阴虚甚者加生地、玄参。

3.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贝母。

以本方加天麻、菖蒲、郁金、钩藤、僵蚕、川芎、白芷、半夏各10g为主治方。7.癫病(中气下陷,肝阳上亢型)治宜补中益气,平肝化痰。

以本方加葛根15g,钩藤25g,石决明30g,酸枣仁20g,焦三仙12g,桑寄生10g为主治方:

8.冠心病(中气亏虚,血脉瘀阻型)治宜益气养心,活血通痹。

以本方去升麻、柴胡,加丹参30g,川芎、红花、玄胡索、郁金各15g,桃仁10g为主治方。

9.心源性水肿(脾失健运,水湿泛肤型)治宜益气健脾,利水消肿。以本方加茯苓皮、大腹皮、桑白皮、生姜皮、五味子各15g,桂枝10g为主治方。

10.心律失常(脾气亏虚,心神失养型)治宜益气养心,安神定悸。

以本方加五味子15g为主治方。

11.高血压病(中气虚弱,气亢张型)治宜补益中气,收敛浮阳。

以本方加法半夏6g,生姜9g为主治方。

12.功能性共济失调症(脾气虚亏型)治宜补脾益胃。

以本方加合欢皮15g,郁金10g为主治方。

1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脾胃气虚,血虚发热型)治宜健脾养血,益气升阳。

以本方加全瓜蒌12g,黄芩、枳壳各10g为主治方。

1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脾虚气弱,阴火内扰型)治宜健脾益气固摄,行气戰敛阴火。

以本方加益母草12g,丹参、紫草各10g,鸡内金、炒淮山药各9g,焦三仙8g为主治方。

15.喘息性支气管炎(肺脾气虚,卫气不固型)治宜益肺固卫,健脾化痰。

以本方加淮山药12g,防风6g,法半夏4g,茯苓9g,竹茹6g为主治方。16.胃下垂(中气不足,肺脾两虚型)治宜补中益气,补肺固卫,理气养胃。

以本方加防风12g,桂枝6g,春砂仁5g为主治方。

17.直肠结肠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型)治宜升阳益气,补中健脾。以本方加槐米、白芍各15g,黄连6g为主治方。

18.便秘(气虚型)治宜补益中气,升清降浊。

以本方加枳壳12g,桔梗6g为主治方。

19.不全肠梗阻(气虚气滞型)治宜健脾益气,升陷通滞。

以本方为主治方。

20.伤寒穿孔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脾胃气虚,气滞血瘀,耗伤阴津型)治宜补中益气,理气化瘀,和血生津。

以本方合四磨饮加减:生黄芪30g,西洋参15g,桃仁、红花各12g,白术、陈皮、当归、槟榔、沉香、台乌药各10g,升麻、柴胡、炙甘草各6g为主治方。

21.阳瘘(中气不足,脾湿肾虚型)治宜补脾益肾。

以本方加淮山药20g,薏苡仁18g,茯苓15g,益智仁10g为主治方。

22.遗精(脾气下陷,精微下注型)治宜益气升清,健脾固涩。

以本方加金樱子25g,芡实15g为主治方。

23.慢性肾盂肾炎(气虚下陷型)治宜升阳举陷,滋阴养肾。

以本方加枸杞子15g,山茱萸10g为主治方。

24、尿失禁(气虚不摄,关门失约型)治宜补气固摄。

以本方加桑螵蛸20g,益智仁10g为主治方。

25.肛门括约肌松弛症(尿时必便)(中气虚陷型)治宜健脾益气,升阳举陷。

以本方加炒芡实、淮山药各15g,诃子肉、炒扁豆各12g为主治方。

26.胸腺肿瘤引起重症肌无力症(脾虚气陷型)治宜健脾益气。

以本方为主治方。

27.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脾胃受损,元气大伤型)治宜补气升阳,固脾护肾。

以本方加淮山药50g为主治方。

28.肿瘤化疗毒副反应(脾胃气虚型)治宜益气、健脾、和胃。

以本方加仙灵脾、穿山甲各10g为主治方。

29.多发性神经炎(中气不足,气血亏损型)治宜益气建中。

以本方加薏苡仁、怀牛膝各15g,桂枝10g为主治方。

30.慢性荨麻疹(中气不足,风邪袭肌型)治宜补中益气,除风止痒。以本方加防风、桂枝各10g为主治方。

31.过敏性紫癜(中气不足,摄血无权型)治宜补脾益胃,活血化斑。以本方加茯苓12g,丹参、茜草、紫草各10g,参三七5g(研粉另吞)为主治方。

32.皮肤瘙痒症(脾胃气虚,生化乏源,营血不足,肌肤失养型)治宜补益脾胃,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以本方加减:白蒺藜30g,炙黄芪24g,党参20g,白术、山药、制首乌、当归身各15g,乌梢蛇、露蜂房、陈皮、小胡麻、拘杞子各12g,炙甘草8g为主治方。

33.慢性湿疹(脾胃气虚,运化失司,湿犯肌肤型)治宜温补脾胃,利湿淡渗,消疹止痒。

以本方加干姜、茯苓、薏苡仁、泽泻各12g,地肤子10g,桂枝、制苍术各8g为主治方。

34.银屑病(气血虚弱,生风化燥型)治宜健脾和胃,补气益血。

以本方加生地15g,蝉衣12g,全蝎6g为主治方。

35.皮肤癌(肝火炽盛,血燥生风型)治宜养血疏肝,化瘀祛风。

以本方加乌梢蛇、全蝎、蜈蚣、地鳖虫为主治方。

36.月经过多(气虚下陷,冲任不固型)治宜固气、升阳、摄血。

以本方加阿胶、艾叶炭、鹿角霜各15g,砂仁10g为主治方。

37.月经期头痛(中气不足,清空失养型)治宜补中益气,养血充脑。以本方加葛根15g,蔓荆子12g为主治方。

38.不孕症(气血亏虚型)治宜益气健脾,养血调经,补益冲任。

以本方加砂仁拌熟地12g,炒白芍、酸枣仁各12g,菟丝子15g,川芎6g为主治方。

39.习惯性流产(气虚不固型)治宜补气安胎。

以本方加砂仁5g,菟丝子20g为主治方。

40.产后尿潴留(气虚下陷,气化不利型)治宜补中通下,升清降浊。以本方加桔梗10g,通草、云茯苓各15g,车前子(包煎)、燊寄生各30g为主治方。

41.剖腹产术后尿潴留(虚中夹瘀,气化受阻,水道不利型)治宜补气化瘀,通利水道。

以本方加益母草30g为主治方。

42.剖腹产术后伤口延缓愈合(脾气虚弱型)治宜健脾祛湿,活血生肌。以本方加枳壳15g,丹参、茯苓各20g,法半夏10g,砂仁(后下)6g为主治方。

43.全宫切除术后小便失禁(元气大亏,脾肾两虚型)治宜益气健脾,升提举陷。

以本方加白芍15g,枳壳12g,炒麦芽20g,砂仁、鸡内金各6g,五味子5g为主治方。

44.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炎(脾虚气弱型)治宜健脾、升阳、益气。

以本方加茯苓、山药各10g,薄荷3g为主治方。

45.眼睑下垂(脾虚气弱,中气下陷型)治宜补中益气,升提举陷。

以本方加菟丝子、淮山药各12g,白芍、麦冬各10g,五味子9g为主治方。

46.过敏性鼻炎(脾气虚弱,清阳不升,卫表不固型)治宜健脾益气,升阳固表。

以本方加辛夷花10g,防风6g为主治方。

47.萎缩性鼻炎(脾虚气陷,津液不升型)治宜健脾益气,升清润燥。以本方去白术、陈皮,加麦冬、沙参各15g,川芎10g为主治方。

48.慢性鼻窦炎(脾气虚弱,湿浊内停型)治宜健脾益气,升清降浊,佐以化湿。

以本方加茯苓12g,薏苡仁、冬瓜仁各15g为主治方。

49.心绞痛(心气虚弱型)治宜补益心气,振奋胸阳。

以本方加桂枝、茯苓各15g,五味子12g为主治方。

若舌暗有瘀斑者,加地龙15g,红花、川芎各9g。若心悸怔忡明显者,加茯神、生龙骨各15g,远志9g。

50.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气虚血瘀型)治宜益气化瘀。

以本方合膈下逐瘀汤加减:黄芪、党参各30g,白术、茯苓各15g,当归、赤芍、桃仁、红花、玄胡索各10g为主治方。

51.重症肌无力(中气不足型)治宜健脾益气,升举中阳。

以本方加淮山药15g,茯苓、砂仁各12g为主治方。

若久病体弱,口干,舌红苔少者,加五味子、麦冬各12g。

52.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脾胃虚弱型)治宜健脾益气。

以本方为主治方。

若气阴两虚,咽干口渴,舌红少苔者,加麦冬15g,五味子6g。

若嗳气、腹胀者,加山楂15g,神曲10g。病久体虚,气血两亏,见面白无华,心悸气短者,重用黄芪至30g,人参至15g,加龙眼肉5g。

53、遗尿症(肺牌气虚型)治宜补益肺脾,固涩小便。

以本方去柴胡、当归,加怀山药15g,益智仁10g,台乌药5g为主治方。若多汗者,加煅龙骨、煅牡蛎各15g(先煎)。熟睡不易醒者,加菖蒲、麻黄各6g。大便稀溏者,加炮姜6g。

54.尿崩症(脾肾阳虚型)治宜温阳益气,补肾健脾。

以本方合金匮肾气丸加减:生、熟地各15g,黄芪、党参、白术、山萸肉、茯苓、枸杞子、益智仁、仙灵脾、桑螺峭各10g,熟附片6g(先煎),肉桂3g(后下)为主治方。

若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者,加仙茅、补骨脂、鹿角胶(烊化)各8g。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者,加龙骨、牡蛎、鳖甲各15g(均先煎),地骨皮9g。饮食不香,大便溏薄者,加薏苡仁15g,苍术8g。毛发稀少无华,唇甲色淡者,加制首乌20g,白芍、龙眼肉各10g.

55.月经紊乱(脾虚型)治宜益气健脾,固冲调经。

以本方加莲房炭10g为主治方。

若小腹疼痛,夹有血块者,加茜草10g,三七粉3g(分冲)。四肢厥冷者,加炮姜、艾叶各10g。

56.高催乳素血症(脾胃气虚型)治宜补中益气。

以本方去升麻,加炒麦芽60g,芡实,怀牛膝各10g为主治方。

57.子宫脱垂(中气下陷型)治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以本方加枳壳30g为主治方。

58.肾积水(脾虚气陷,水道不利型)治宜益气升提,化气行水。

以本方去当归、陈皮,加茯苓、泽泻、杜仲、熟地各10g为主治方。

若呕恶者,加姜半夏9g。下肢浮肿者,加赤小豆、通草各9g。尿蛋白加玉米须30g。

59.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肺脾气虚,中气下陷型)治宜补脾益肺,升阳举陷。

以本方加薏苡仁、淮山药各15g,桂枝10g,桔梗6g为主治方。

若神疲怯寒者,加制附片6g,肉桂4g。少腹坠胀者,加枳壳15g,台乌药12g。小便失禁者,加益智仁、覆盆子、菟丝子各12g。小便不利者,加泽泻、车前子(包)、川牛膝各12g。

60.前列腺增生症(脾虚气陷型)治宜补气升阳,淡渗利湿。

以本方加川牛膝15g,车前子(包)、泽泻、猪茯苓各10g,桂枝6g为主治方。

若面色苍白,唇甲色淡无华者,加鸡血藤20g,白芍10g。手足欠温,少腹发凉者,加台乌药12g,桂枝改肉桂5g。饮食不香,腹胀脘闷者,加焦三仙、砂仁各10g。小便不禁者,加桑嫖峭、紫菀各9g,煅牡蛎15g。

61.外痔(脾虚气陷型)治宜健脾益气。

以本方为主治方。

62.直肠脱垂(气虚下陷型)治宜益气举陷。

以本方为主治方。

若腹胀者,加木香10g,鸡内金6g。泄泻者,加赤石脂20g,肉豆蔻6g。63.疣状皮肤结核(脾虚气滞型)治宜益气养血,软坚化痰。

以本方去升麻、柴胡,加鸡血藤、夏枯草各15g,茯苓、红花、土贝母、连翘各10g为主治方。

64.上睑下垂(脾胃虚弱型)治宜健脾补中,益气升阳以本方去当归,加木瓜10g,僵蚕8g,全蝎5g为主治方。

65.视网膜脱离(脾气虚弱型)治宜益气健脾。

以本方去当归,加茯苓15g,五味子10g,木香6g为主治方。

66.视神经蒌缩(脾气虚弱型)治宜补脾益气。

以本方去陈皮,加枸杞子、龙眼肉各15g为主治方。

67.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脾虚湿困型)治宜健脾化湿,升清聪耳。

以本方加葛根、菖蒲各15g,白芷12g为主治方。

若中耳积液久不消者,加茯苓30g,猪苓15g,泽泻12g。形寒怕冷,腰膝冷痛,耳内凉楚,小便清白,乃是脾虚及肾,可合用金匮肾气丸。

68.慢性鼻炎(脾虚湿阻型)治宜健脾益气,化湿通窍。

以本方加茯苓15g,白芷12g,辛夷10g为主治方。

若头重头昏者,加葛根12g。嗅觉减退者,加葛蒲、藿香各12g,葱白3寸。69.变态反应性鼻炎(脾气虚弱型)治宜健脾益气,升清化湿。

以本方去柴胡、当归,加防风、白芷,葛根各12g,羌活、薰本各10g为主治方。

若涕多,鼻粘膜水肿甚者,加茯苓20g。

70.鼻息肉(肺脾气虚弱型)治宜健脾益肺,化湿散结。

以本方合二陈汤,加白芷、葛蒲各12g为主治方。

若息肉久不消者,加生牡蛎15g,僵蚕12g。

71.慢性扁桃体炎(肺脾气虚型)治宜健脾补肺,化湿消蛾。

以本方加薏苡仁15g,白蔻仁、橘核各10g为主治方。

若气虚及阳,四肢厥冷者,加制附子、肉桂各6g。咽核肿大不消者,加浙贝母、生牡蛎各15g。饮食不香,大便溏薄者,加焦三仙、怀山药各15g。

72.增殖体肥大(肺脾气虚型)治宜益气健脾,化湿散结。

以本方加茯苓、浙贝母、僵蚕各12g为主治方。

若脘腹胀满,饮食不香者,加山楂、神曲、麦芽各15g。

73.咽麻痹(脾胃虚弱型)治宜健脾益气,培中升清。

以本方加黄精、全虫各10g为主治方。

若头晕耳鸣,腰软乏力,是为肾气虚,宜加杜仲、仙灵脾各12g,仙茅10g。74.慢性喉炎(肺脾虚弱型)治宜健脾益肺,升清疗哑。

以本方去柴胡,加茯苓15g,菖蒲、诃子各12g为主治方。

若声带秽暗乏气泽者,加桃仁,红花各10g。

75.萎缩性喉炎(脾虚血弱型)治宜健脾益气,养血润喉。

以本方合四物汤(白芍、熟地各15g,川芎12g,本方有当归),加淮山药15g为主治方。

若咳痰秽浊黄绿味臭量多者,加车前子15g,黄芩12g。声音嘶哑甚者,加凤凰衣、诃子各12g。

76.声带息肉(肺脾气虚型)治宜健脾益肺,化湿散结。

以本方去柴胡,合二陈汤(茯苓15g,制半夏12g,本方有陈皮),加海浮石、石葛蒲各12g,诃子10g为主治方。

若声带暗红乏气泽,舌淡暗者,为气虚夹瘀,宜加赤芍12g,穿山甲、桃仁、红花各10g。

77.喉肌无力症(脾气虚弱型)治宜健脾益气,升清养喉。

以本方去柴胡,加怀山药、白扁豆各15g,诃子10g为主治方。

若喉中觉冷,为气虚及阳,宜加肉桂6g。饮食不香者,加神曲15g。

78.喉运动神经麻痹(脾气虚弱型)治宜健脾益气,升清养喉。

以本方去柴胡,加怀山药15g,黄精、石葛蒲、诃子、茯苓各12g为主治方。79.复发性口疮(脾虚湿困型)治宜益气健脾,化湿敛疮。

以本方加怀山药15g,五倍子12g,白芷、佩兰各6g为主治方。

80.口干症(脾胃虚弱型)治宜健脾益气,升清布津。

以本方加生怀山药15g,葛根12g为主治方。

81.咽鼓管异常开放症(肺虚清陷型)治宜补脾益肺,升阳举陷。

以本方加菖蒲12g为主治方。

【随证加减】

1.气虚眩晕,恶心呕吐加天麻、半夏。

2.汗多加煅牡蛎,碧桃干。

3.头痛加蔓荆子、川芎。

4.气虚泄泻加山药、石榴皮。

【注意事项】

凡属上焦痰呕,气粗面喘;中焦湿热,伤食膈满;阴虚内热等,均忌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