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降低血肌酐的5种药物方案,保护肾功能才是关键

 caimin133 2023-04-17 发布于福建

导致肌酐的根本原因是肾功能损伤,但在病情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大急性进展因素会影响到肌酐的稳定,因此在降低肌酐过程中,采用的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病因不同治疗思路不同,决定了肌酐能否顺利降下去。

总体来看,针对降低血肌酐一般是有5种有效方案,发挥作用的关键都是保护功能。

一、补液方案,改善肾脏血液循环

肾脏血流量减少,灌注不足是导致肾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血容量减少还会进一步导致血液浓缩,相比于正常血液流通的情况下血液内蓄积毒素浓度就会更高。导致血肌酐、尿酸、尿素氮这些指标相应升高。

一般缺血缺氧严重的情况是发生在慢性肾病中后期即肾衰竭阶段,此时肾细胞损伤加速。还有一种情况是急性肾衰竭,导致短时间内血容量迅速减少。这两种情况都会引起肌酐不同程度升高。需要采取补液治疗,也就是认为干预补充“血容量”。但并不是输血治疗。

而是补充盐水或葡萄糖来增加血容量,因为患者不是真的缺“血”,而是整体容量减少。

整体血容量升高后,稀释血液毒素的情况,肌酐会有有所下降。但这个情况只使暂时缓解毒素急剧升高,避免引起并发症出现。一定程度降低肌酐,但根本问题还是解决肾损伤是关键。

二、解决急性感染问题,减轻炎症反应刺激

感染会引起肌酐高吗?当然也会。主要是会引起肌酐的急性升高,同时影响到尿潜血、尿蛋白的指标。持续的炎症反应会损伤肾小球、肾小管细胞,导致两大组织细胞发挥作用缓慢。

肾功能整体发挥功能减缓,肌酐自然就开始缓慢升高了。所以一旦发生感染后要及时解决根本炎症问题和免疫问题,可避免肌酐持续升高,同时缓解肾衰竭的发生。

前段时间新冠以及近段时间的甲流都是传染性感染性疾病,部分患者遭遇后需注意及时纠正,是可以避免肌酐的升高,病情恶化的。

通常采取抗炎药、提升免疫药物以及联合中医方案系统控制,效果会更好。

三、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这两种药物组合大家肯定不陌生,尤其肾综伴随大量蛋白尿的患者比较常用。它俩对降低尿蛋白是有效组合,但并不是直接治疗血肌酐升高的药物。

之所以起到降低肌酐的作用,关键在于有一定保护肾小球、肾小管持续损伤的作用。原发性慢性肾炎等类型肾病都存在免疫炎症反应的发生,导致肾细胞存活环境比较差,及时通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抑制炎症,可阻止部分肾小球细胞硬化发展。继而避免肾小球滤过率的持续下降,引起肌酐的升高。

但只是对于肾炎、肾综早期免疫活跃的患者控制尿蛋白同时延缓肌酐升高的情况,已经出现血肌酐高的患者只用这两类药作用是有限的。

四、降压药可改善肾脏内压环境

肾性高血压是不少患者在肾功能损伤、肌酐升高后遭遇的一种并发症。肾脏局部血流情况不佳诱发局部肾毛细血管损伤,血流压力比较大,继而诱发肾性高血压的情况。

肾脏作为血流丰富的器官,肾内压越高肾细胞的生存压力越大,会加速硬化进程。因此需要及时解决改善血压高的情况,缓解全身血流速减缓的情况,对改善肾内压也有积极的作用。

联合应用降压药是改善肾性高血压的关键,常用到包括钙拮抗剂如地平类,血管紧张素抑制剂类如沙坦及普利类,还有噻嗪类利尿剂等。

血压稳定后肾内压减轻,肾细胞损伤减少,整体肾功能稳定住肌酐想要也会下降。

五、系统性的中医药内外兼治方案

西医是基础治疗,中医药方案是辅助治疗,两者联合可以进一步改善血液毒素蓄积的情况,且对修复受损肾功能促进毒素代谢,拉长肾衰竭进程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肾功能损伤严重,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的患者,都是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而不是单一采用西药或中药治疗。

中医药内外兼治方案既包括口服中药,又包括具体外用疗法,起到相辅相成促进的治疗作用。因此可以促进西药的治疗作用,同时减轻副作用,起到更好的改善肾脏血液循环,降肌酐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