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6种肿瘤综合征概览(完整版)

 永远vnhmzgijz6 2023-04-17 发布于广东

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的一般线索包括:早发,多发,非正常年龄、部位发生的肿瘤,多个母细胞/前体细胞肿瘤等,病理或临床医生遇到这些线索,要提高警惕是否是肿瘤综合征,做到真正的病因诊断。本文包含46种肿瘤综合征的简介,参考文献可从下面链接下载。

一、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MEN) Syndromes.
1.MEN综合征1型,又称Wermer综合征(家族性,MEN1,11q13。括号里内容代表是否遗传、相关基因、染色体定位。下同)。临床病理表现:垂体腺瘤或增生67%;甲状旁腺增生90%;胰腺NETs67%。
2. MEN综合征2A型,又称Sipple综合征(家族性,RET,10q11)。临床病理表现:甲状腺髓样癌100%和C细胞增生;甲状旁腺增生50%;嗜铬细胞瘤50%。
3. MEN综合征2B型,又称Gorlin综合征(家族性,RET,10q11)。临床病理表现:甲状腺髓样癌100%和C细胞增生;嗜铬细胞瘤50%;胃肠道弥漫性神经节瘤病100%;类马凡综合征体质。
4. MEN综合征4型(家族性,CDKN1B, 12p13)。临床病理表现:表型类似MEN1型,但无MEN1基因突变。
二、神经皮肤综合征Neurocutaneous Syndromes.
1.神经纤维瘤病1型,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又称von Recklinghausen病或外周型神经纤维瘤病(家族性或散发,NF1, 17q11.2)。临床病理表现:(1)多发性神经纤维瘤NF:主要表现为丛状NF,10%为弥漫性NF,10%为MPNST。(2)视神经胶质瘤(纤维性星形细胞瘤)。(3)其他肿瘤:生长抑素瘤,十二指肠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胃肠道间质瘤(5-25%),嗜铬细胞瘤,幼年黄色肉芽肿。(4)非肿瘤表现:咖啡斑,色素沉着虹膜错构瘤,骨病变(脊柱畸形、骨囊肿)。
2.神经纤维瘤病2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2, 又称中央型神经纤维瘤病(家族性或散发,NF2,22q12)。临床病理表现:双侧听神经鞘瘤(可多发),脊髓室管膜瘤,咖啡斑, 无色素沉着虹膜错构瘤。
3.结节性硬化症,又称Bourneville病(家族性,TSC1、TSC2, 9P34、16p13)。临床病理表现:PEComas(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透明细胞糖瘤;CNS:皮质结节、室管膜下巨细胞性星形细胞瘤、白质异位;心脏横纹肌瘤;皮肤:血管纤维瘤、甲周纤维瘤、结蹄组织痣、色素减退斑。
4.sterge weber综合征,又称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脑颜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病(非家族性,相关基因、染色体未知)。临床病理表现:半侧胸部沿三叉神经分布的皮肤血管癌,呈紫红葡萄酒色、癫痫大发作、皮质性癫痫发作或对侧轻度偏瘫等。
三、肾肿瘤相关综合征Syndromes Associated with Renal Neoplasms.
1.vonHippel-Lindau 综合征,又称VHL病,林岛综合征(家族性,VHL,3p25)。临床病理表现: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肾细胞癌或肾囊肿、胰腺肿瘤或胰腺囊肿、嗜铬细胞瘤、内耳淋巴囊肿瘤和生殖系统囊肿等。
2.Birt-Hogg-Dube综合征(家族性,BHD,17p11.2)。临床病理表现:BHD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卵泡刺激素基因异常性疾病,首先于1977年由Birt、Hogg和Dubé三位医师报道, 典型临床表现为皮肤纤维毛囊瘤、肺囊肿、自发性气胸和肾肿瘤(通常为双侧), 甚至还可出现直肠息肉、直肠癌、卵巢囊肿、视网膜斑痕等改变。首诊的原因多为面部、颈部和上身躯干部位出现小的白色或正常肤色的丘疹, 这些皮肤的病损可随着时间而进展, 少数因肾肿瘤首诊。如果家族中有人经病理证实患纤维毛囊瘤 (临床上多在10岁以后出现) , 同时伴有BHD基因种系变异, 那么这个家族都有可能患BHD病。
3.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家族性或散发,父系等位基因重复,11p15)。临床病理表现:在出生前即已有可能发生过度生长的情形(“过度生长”综合征),出生后可能发生新生儿低血糖,并伴随有巨舌、内脏肿大、半边肥大等病症,耳朵上会出现特殊的折痕及小凹陷。
4.WAGR综合征(非家族性,WT1基因缺失,11p13)。临床病理表现:以其典型症状的英语首字母联合而得名:即肾母细胞瘤,无虹膜症,泌尿生殖系统功能异常,智力发育障碍。此症患者有45%到60%的可能性会有肾母细胞肿瘤。此类癌症的好发人群是儿童。大部分WAGR综合症患者会并发无虹膜症,这会使视觉敏锐度降低,具有畏光症的症状。
5.Denys-Drash综合征(非家族性,WT1基因点突变,11p13)。临床病理表现:1967年,Denys和Drash等首次以一个患有肾病、两性畸形和肾母细胞瘤(又称“Wilms瘤”)儿童的病例描述了此类疾病,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伴有男性假两性畸形、肾母细胞瘤或两者之一。肾病病理以弥漫性系膜硬化为主要特征,多发生在两岁以内,很快进展至终末期肾衰死亡。
6.PRCC综合征,遗传性乳头状肾细胞癌综合征Hereditarypapillary renal cell cancer(家族性,MET, 7q34)。临床病理表现:多发性双侧肾乳头状肾细胞癌(1型)。
7.HLRCC综合征,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综合征hereditary leiomyomatosis and renal cell cancer(家族性,延胡索酸水化酶基因,1q42-43)。临床病理表现:受累家庭成员表现为皮肤或子宫平滑肌瘤,并发2型双侧肾乳头状肾细胞癌。该综合征也称多发性皮肤和子宫平滑肌瘤病综合征或Reed综合征。
8.SDH-RCC综合征,琥珀酸脱氢酶缺陷型肾细胞癌综合征(家族性,SDHB、SDHC、SDHD、SDHA, 1p15.33、1q23.3、11q23.1、5p15.33)。临床病理表现:肾脏恶性上皮性肿瘤,表现为胞浆嗜酸性空泡状或透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琥珀酸脱氢酶(SDH)缺失。30%病人还可以出现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和GIST, 少数见垂体肿瘤。
四、骨肿瘤相关肿瘤综合征Syndromes Associated with Tumors of Bone.
1. MAS综合征,Mccune-Albright Syndrome(非家族性,GNAS1基因镶嵌突变,20q13)。又称为多发性骨纤维发育不良伴性早熟综合征,以皮肤咖啡斑、性早熟、多发性骨纤维发育不良为特点。
2.Mazabraud综合征(非家族性,GNAS1基因激活突变,20q13)。临床上以骨纤维结构不良(FD)和肌肉黏液瘤(IM)见于同一患者时被称为Mazabraud综合征。
3.Ollier病(非家族性,PTH1R基因,3p21-22)。临床病理表现:多发性内生性软骨瘤病,软骨肉瘤风险增加。
4.Maffucci综合征(非家族性,PTH1R基因,3p21-22)。临床病理表现:多发性内生性软骨瘤病,血管瘤;软骨肉瘤及血管肉瘤风险增加。
五、胃肠道息肉和肿瘤相关综合征Syndromes Associated with GI Polyps and Neoplasms.
1.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家族性,APC,5q21)。临床病理表现:整个结直肠布满大小不一的腺瘤,如不及时治疗则肯定癌变。
2.Lynch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族性,错配修复基因突变,3p21、2p22、2p16.3、7p22.1)。Lynch综合征大肠癌患者多在45岁以前发病,发病部位多在右半结肠,组织学上多为低分化黏液腺癌或印戒细胞癌,肿瘤组织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Lynch综合征患者有多种组织癌变倾向,如胃、卵巢、胆道、尿道、小肠、大脑和胰腺等,但是癌变的最常见靶点为结肠和子宫内膜。50%~80%的Lynch综合征患者会发生大肠癌,Lynch综合症约占全部大肠癌患者的2%~4%。子宫内膜是Lynch综合征的第二个癌变靶点,40%~60%的Lynch综合征患者会发生子宫内膜癌,在女性Lynch综合征患者中子宫内膜的发病率与大肠癌发病率相当,甚至超过大肠癌发病率。Lynch综合征约占全部子宫内膜癌患者的2%。
3.Gardner综合征,属于FAP变体(家族性,APC,5q21)。临床病理表现:FAP+皮肤、软组织病变,如纤维瘤病、骨瘤、皮样囊肿。
4.Turcot综合征,另一个FAP或Lynch综合征的变体(家族性,PMS2)。临床病理表现:2/3病例表现为髓母细胞瘤+FAP,1/3病例表现为胶质母细胞瘤+Lynch综合征。
5.Muir-Torre综合征,属于Lynch综合征的变体(家族性,MSH2和MLH1)。临床病理表现:Lynch综合征+皮肤肿瘤,如皮脂腺瘤、角化棘皮瘤。
6.MAP综合征,又称MYH相关息肉病(家族性,MYH)。临床病理表现:类似于弱化版的FAP,息肉数量较FAP少(10-100个)。原因是MYH基因的失活导致APC基因错误积累。
7.HDGC综合征,遗传性弥漫性胃癌综合征(家族性,CDH1基因)。临床病理表现:弥漫性胃癌和小叶性乳腺癌的高患病率为特点。
8.PJS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家族性,LKB1,19p13)。临床病理表现:(1)胃肠道错构瘤性息肉,特征为树枝状的平滑肌。(2)一生中恶性肿瘤风险增加达93%,包括胃肠道、生殖系统、乳腺、肺等部位的恶性肿瘤。
9.Juvenile息肉病,幼年息肉综合征(家族性,SMAD4、PTEN、BMPR1A)。临床病理表现:沿着胃肠道存在多个少年息肉,并与胃肠道癌症以及结肠直肠癌风险增加有关。
10.Cronkhite-Canada综合征(非家族性,基因未知)。 又称息肉-色素沉着-脱发-甲营养不良综合征。临床病理表现:以胃肠道多发息肉伴皮肤色素沉着、脱发、指(趾)甲萎缩等为主要特征。
11.Ruvalcaba-Myhre-Smith综合征(家族性,PTEN,10q23)。临床病理表现:(1)PJS样错构瘤性息肉;(2)软组织病变:脂肪瘤、血管瘤等;(3)其它:巨头畸形、男性阴茎黑斑。
六、乳腺癌相关肿瘤综合征Syndromes Associated with Breast Cancer
1.HBOC综合征,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综合征(家族性,BRCA1、BRCA2, 17q21、13q)。临床表现: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癌症易感综合征,其特征在于家族中多个成员罹患乳腺癌、卵巢癌或两者均有。
2.Cowden病,又称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家族性,PTEN,10q)。临床病理表现:特征是多发的错构瘤,可累及生殖细胞所有三个胚层的器官,并对乳腺癌、子宫癌和非髓性甲状腺癌有高度危险度。经典的错构瘤是毛根鞘瘤,是Cowden综合征的特异性病症。
七、皮肤肿瘤相关的肿瘤综合征Syndromes Associated with Skin Tumors.
1.FAMMM综合征,又称发育不良痣综合征、Clark痣、非典型痣、B-K痣综合征(家族性,CDKN2A, 9p21)。临床病理表现:皮肤多,一般在100个以上,多见于非暴露部位,如胸部、臂部,也可见于面部,一般情况下,临床上大部分损害长到一定程度即稳定不变。直径一般为5mm~15mm,边缘不规则,颜色深浅不一,可以由茶色、棕褐色、黑色、淡红色任意混杂在一起,多略高出皮肤表面,无毛,部分有皮纹加深或鹅石样花纹改变。有明显的发生恶性黑素瘤倾向,反复持久的日光暴晒,可以促使损害的发展,恶变。
2.Gorlin综合征(家族性或散发,PTCH基因),又称基底细胞痣综合征、下颌囊肿-基底细胞瘤-骨畸形综合征、多发性囊性肿瘤病、Ward 综合征、Hermans-Horzberg 综合征、遗传性皮肤下颌多肿瘤病、基底细胞母斑综合征、多发性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痣样基底细胞瘤综合征等。临床病理表现:本综合征已知有皮肤、骨骼、眼、神经、生殖等6个主要器官系统,约有38种异常,其中以基底细胞癌、颌骨囊肿、手掌或足底角化不良和骨骼异常最多见。
八、内分泌/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关的肿瘤综合征Syndromes Associated with Endocrine/Neuroendocrine Tumors.
1.Mahvash病(家族性,GCGR,17q25)。临床病理表现:胰腺α细胞增生。
2. HPT-JT综合征,甲旁亢-颌肿瘤综合征(家族性,CDC73)。临床病理表现:同时有甲状旁腺腺瘤和纤维骨性颌肿瘤,常有多囊肾、肾错构瘤和Wilms肿瘤。
3.家族性SDHB相关副神经节瘤/嗜铬细胞瘤综合征:包含2类:(1)Carney-Stratakis综合征(家族性,SDHB、SDHC、SDHA、SDHD)。表现为:副神经节瘤、嗜铬细胞瘤、GIST。(2)Carney三联征(非家族性,SDHC启动子过甲基化),表现为副神经节瘤、胃肠间质细胞瘤和肺软骨瘤同时或异时地发生于同一个体的现象,有些患者可发生肾上腺皮质腺瘤、胃间质细胞瘤、食管平滑肌瘤、心脏黏液瘤、嗜铬细胞瘤、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变等,因此Carney复合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MEN。其中,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变在排除其他病因后,往往提示Carney复合症的诊断。
九、其他肿瘤综合征
1.李法美尼症候群,又称Li-Fraumeni综合征(家族性,TP53, 17p13)。临床病理表现:抑癌基因p53的缺失,引起家族性各种不同肿瘤的发生,肿瘤包括乳腺癌、脑瘤、肉瘤、骨肿瘤等,很多都是在年轻时发生的。
2.DNA修复遗传缺陷综合征,包括3类:(1)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族性,ATM基因),表现为婴幼儿期发病的进行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眼球结膜和面部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反复发作的副鼻窦炎和肺部感染,对射线的杀伤作用极其敏感,染色体不稳定性,易患癌症,免疫缺陷等。(2)Bloom综合征(家族性,BLM),“面部红斑侏儒综合征”。临床特点为皮肤对光敏感,手部与四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脑小,出生体重低,发育不良。(3)Fanconi贫血(家族性,候选基因尚未明确),表现为易患白血病和其他实体肿瘤,其中10%发生肝细胞癌,骨髓造血发育不良。
3.Carney综合征(家族性,PRKAR1A),临床病理表现:由粘液瘤、皮肤色素沉着、内bai分泌功能亢进所du组成的综合征。多发性内分泌肿瘤和皮肤、心脏累及是本病的基本特点。
4.视网膜母细胞瘤综合征(家族性,RB基因)。临床病理表现:双侧视网膜母细胞瘤,松果体母细胞瘤,骨肉瘤发病风险增加。
5.Rendu-Osler-Weber综合征,又称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族性,ACVRL1、ENG)。临床病理表现:全身性的血管发育异常,以皮肤和黏膜(包括内脏)的毛细血管扩张并导致反复出血为特征的一种毛细血管壁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6.DICER1综合征(家族性,DICER1基因)。临床病理表现:多发结节性甲状腺肿、胸膜肺母细胞瘤、囊性肾瘤、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睫状体髓质上皮瘤、子宫颈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分化型甲状腺癌等,其发病机制是由于编码核糖核酸内切酶的DICER1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导致微小RNA的合成与表达障碍,诱发肿瘤。
7.BAP1遗传性癌症易感综合征(家族性,BAP1)。临床病理表现: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间皮瘤,葡萄膜和皮肤黑色素瘤以及透明细胞肾细胞癌。
8.横纹肌样肿瘤易感综合征(家族性,INI1、BRG1)。临床病理表现:恶性肾内、肾外、颅内横纹肌样肿瘤,卵巢小细胞癌等。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