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停止“内耗”是一种高度的自律

 格林书屋 2023-04-17 发布于广西

01

《自律力》写道:“高层次、高品质的生活,来自于人内心的自律和对生活本身的热爱。”

如果你想做某事,没有人会阻止你。对你好的人,会给你建议;对你不好的人会让你感到尴尬。但归根结底,事情必须由你来决定,你也必须自己去执行。

很多人认为,只要通过各种限制,让自己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时间,进而赚到更多的钱,获得更高的职位,自律的效果就会体现出来。

真正高层次的自律,其实是没有限制的,可以主动去做一些事情,不断调整自己,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

为人,既要谨小慎微,又要谨小慎微。停止所有消耗你的小事,生活的碎片会连接起来,成为一面明亮的镜子,让你越来越舒服。

02

家庭成员之间首先:你必须穿鞋考虑周到。

绝大多数人应该反对“窝里斗”。

同为一家人,怎能互相猜忌、算计?父母算孩子的钱,儿子的钱给女儿,女儿的钱给儿子。父母怎么能这样呢?儿女总是惦记着父母的财富,想要据为己有。这怎么可能是感恩的态度呢?

还有,夫妻相处,怎么就不能好好说话,一开口就挑三拣四,恨不得马上离婚。从结婚的第一天起我就后悔了。

自觉维护家庭的和睦,把自己当成家人之间的“润滑剂”,你会发现每天回家都很舒服,可以真正放松自己。

我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叫“波罗那”的国家,这个国家的人有个坏习惯——父母六十岁后,人们让他们穿破鞋,成为祖国的守护神。房子。

那是一对兄弟,他们的父亲已经过花甲。哥哥找来一双破鞋,对弟弟说:“去给你爸爸。”

弟弟二话不说回到屋里,又找来两双破鞋,对大哥说:“我们也穿上破鞋,和爸爸一起守门。”

哥哥很惊讶。

弟弟又道:“我们迟早要六十岁了,要早做打算。”

大哥闻言,羞愧的低下了头,放下了破鞋。

一个人最难的不是给家人钱,而是换个角度看家人,和家人换个思路。

家庭矛盾是必然存在的,无法消除。你能做的就是平衡自己的心情,一切为对方着想。

03

第二,身处职场:需要积极主动的态度。

我的一位老上司曾经说过:“既然要做这件事,就不要急于求成,要主动做好,及时做好。”“

做一些有远见的事情,你会发现你的工作效率迅速提高,你的情绪消失了。

在职场上,人无法自拔,不可能没有烦恼。即使你是某个单位的最大老板,你也会因为单位的利益、客户归属、下属能力的起伏而感到恐慌。

我曾经这样做过:当我一大早就被安排做报告的任务时,我非常不高兴。因为这件事很麻烦,而且老板的要求很高,每次都会提出不同的意见。

整天情绪激动地工作,下午才发现报表里有些数据不对,一气之下把鼠标丢了。顿时电脑黑屏,来不及保存的报告也找不回来了。

那天我不得不加班到凌晨两点,为自己的感情买单。

情绪是精神上的内耗,但我们不自觉地将情绪带入工作中。

事实上,当你能自觉去上班时,你的表现会给老板留下深刻印象。即使犯了错误,也会因为“态度好”而被原谅。

04

三、人际交往:需要发自内心的善意。

有位禅师,名叫近代,非常喜欢兰花。

一日禅师出门,吩咐弟子管理寝室的兰花。弟子不小心打碎了花盆。

禅师回来时,小徒弟吓得浑身发抖,生怕被罚。

禅师拍拍弟子的肩膀说:“种花是为了幸福,你不开心我不开心,那就别种了。”

小弟子恍然大悟,站在一旁笑道。

作为人,我们不能忘记自己走过来的路,更要记住“人性本善”的道理。

善良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东西,只要不丢掉,一生都会为这样的事情而自律,令人钦佩。

善待所有人,你的心就会扩大。即使是小人也会被你感染,然后感谢你,成为你的朋友。

与人交往,凡事往好的方面想,即使被人算计,也会坚持以德报怨。你会非常高贵,别人必须仰望你。

05

四、生活习惯:无需提醒的自我意识是必要的。

有一个道理叫“绳锯木”。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只要坚持去做,就会有明显的效果。

一个人要想睡得晚,床边放个高音闹钟也没用。闹钟无法叫醒装睡的人。

一个人不想跑,即使被十头牛拉着,也只会在地上打滚,走路也不会像飞一样。

一个人如果喜欢抱怨生活,光是用美食捂嘴是行不通的……

生活的点点滴滴都需要自律,能做到的人,对自己的伤害就会小一些。这种自律不需要提醒,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06

学会停止“内耗”,你的自律水平就会提高。

自律的基本本质是“有意识地做某事”。所以,如果从心底改变自己,让自己不带任何情绪地活着,你的人生才会真正体现“以柔克刚”。

作家王欣说:“你看到的那种不受金钱困扰的惬意、从容、潇洒、慢生活,其实是生活中自律的回报,是生活中的甜蜜时刻,而不是日常生活的全部。”

连自己的心都不放出来,还谈什么自律?

一个人的自律不是给别人看的。真正决定你是否自律的是你的一言一行,是否遵从自己的内心,是否从心底接受,并去做。

每天超越自己一点点,你的自律就会发光。

作者:布衣粗粮。

跟随我的话,走进你的心。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