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羿耿庵 : 放纵舒展 奔放飘逸——汉摩崖石刻《石门颂》的临习与创作

 朝歌淇水悠悠 2023-04-18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古人讲“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指的是取法的格调和境界要高。对此古人还有一个相关论述——篆隶学秦汉。这里的“秦”“汉”有朝代的概念,但更多的是指秦、汉书法艺术风格和所达到的艺术高度。以今天的眼光来审视书法史,仅以高古一脉而言,秦、汉时期的篆隶书法艺术确实高古浑厚,而秦、汉之后则日渐衰落了。

《石门颂》东汉建和二年(148)镌刻,为顺帝初年的司隶校尉杨孟文所写的一篇颂词,是著名的汉代石刻,与《郙阁颂》《西狭颂》并称为“汉三颂”,对后世的书法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此摩崖用笔纯以篆法,体势纵逸多变、劲挺有姿。结字极为放纵舒展,体势瘦劲开张,意态飘逸自然。通篇看来,字随石势,参差错落,纵横开阖,洒脱自如,素有“隶中草书”之誉。清代张祖翼评说:“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也,力弱者不能学也。”

对一个以书法为专业的人来讲,对于经典碑帖除了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外,还时常会出现一种特殊的感觉。我在40年前第一次看到《石门颂》字帖时就非常喜欢,为其结字的疏旷野逸、线条的瘦劲以及绵绵的流动之美所折服,之后就与此帖结了缘,几十年来经常翻看临写,下面谈一下本人的临创体会。

唐孙过庭《书谱》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因《石门颂》属结构疏朗、笔势纵放的草隶,所以可先从东汉《曹全碑》《礼器碑》《乙瑛碑》等笔法规范、结构严谨的汉碑入手,有了一定基础后再临习此碑较妥。此外,《石门颂》的用笔基本为篆法,除个别撇捺外,大多以中锋行笔,逆入平出,无明显提按,也无一般隶书之“蚕头燕尾”,因此临习《石门颂》最好有一定的篆书基础。

《石门颂》的笔画粗细变化不明显,横画不完全平直,常有起伏变化,大多是极细微的,故笔画古厚含蓄而富有弹性。要注意起笔用逆锋,中间运笔遒劲沉着,个别横画起笔稍有顿驻,形近于方。行笔要稳,应慢送涩进,以增加线条的内涵和力度,收笔大多将笔锋慢慢离纸即可。一些习书者往往将此碑的笔画写成粗细均匀的线条,没有变化,这是不可取的。《石门颂》的点画看起来虽无显著特征,但临习时还是要注意点画应有一定的轻重起伏感和粗细变化。

《石门颂》结字多近方形,这是因为其不像一般汉碑强调横画主笔,点画之间特别是横画之间比较宽松,字的下部往往处理得很开阔。很多字是根据字的点画多少,随其自然,不拘一格,或扁或方、或长或短、或大或小,使得结字松而不散、洒脱大度,而这种“松”恰恰是其姿态万千之所在,要把握住这种内在的规律,不应一味追求结构的宽博自如,否则将导致组合散乱。

《石门颂》点画呼应,收放有致,偏旁多姿,相映生趣。汉隶的偏旁一般多呈独立形态,而《石门颂》中每一个字的偏旁都与其相对部分紧密联系。如笔者集《石门颂》句一作中,“诚”字“言”字旁下部的“口”有意向左下拉出,这样单看“言”本身是失去了重心的,但与右边“成”的取势恰成呼应,使整个字显得稳而不板;“明”字的“目”旁下部明显向右倾斜,而“月”却有意向左取势,使全字稳住了重心。临写者要在临帖中悉心体验,才能掌握临写要诀。现在,一些临写者往往曲解《石门颂》的这些结字特点,有意将点画移位,将字过分变形,或有意夸大其中一部分,甚至将字写得东倒西歪。此症之主因是求成心切,追求所谓的个人风格。

图片
集《石门颂》字书李瑞清联语

《石门颂》在章法方面纵向紧密,行间疏朗。这种章法只有纵行,横向错落不成列,常见于西汉的简帛书之中,其为汉人手写体的形式,用于石刻之上,较纵横有列的汉隶章法更显自然随意。此种章法可上溯至甲骨文、金文。在临创中,要适当注意字与字、行与行的关系,把握好整体章法布白。一般来说,汉碑有碑阳、碑阴之分。碑阴多指汉碑的背面,碑刻正面刻长篇碑文,其背面为碑阴。《石门颂》的碑阴部分在章法上纵有序、横无列,且行与行之间有一定间距,字的大小不一,参差不齐,其用笔比碑阳更加奔放飘逸,有率真自然之趣,通篇自然灵动,富有生气,抒情性极强,从艺术角度讲有其独特的价值,因此碑阴是临习中不可忽视的。

图片节临《石门颂》碑阴

我节临创作的汉隶《石门颂》碑阴,通篇力求大气磅礴之势,用笔圆劲,体势匀而不整。采用纵有行、横无列的章法,上下字与字之间的空间疏密有致,字形大小也有变化,这种布局在汉碑中不多见,要因字就势、灵活运用。这幅作品的墨色变化较大,起首“五官掾”等字写得较实,墨色较浓;后面几个字逐渐变虚,墨色较淡,至第二行“属褒中”等字墨色渐浓。由此,就产生了墨色浓淡相间的艺术效果,落款用流动的行草书,与主体动静结合,通篇追求奔放大气、雄浑率意的自然之趣。(附图为羿耿庵书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