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明白白看中医

 医之大者 2023-04-19 发布于吉林

人们对一个中医开出的方子是否靠谱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吃了看是否有效?而有效的标准是什么?疾病不治疗又会怎么样?如何评价中医药的价值?

有时候患者朋友总能问一些很有意思的问题,这些问题甚至有点难回答。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于中医也是如此,一定要知道有疗效的原因是什么?对病因、病机的分析是否正确。

先说一个故事,本科实习的时候跟了一位五十岁的中医主任实习,他的处方有个特点,每个患者的方子里都有黄芪,而且不低于40g,我们几个同学十分不解。

后来老师聊起来这个事情,给出了几个理由,但凡来他门诊的患者都是久病的,气肯定虚,所以加大剂量黄芪补气,其次,黄芪是扶正气的,一般人都可以吃,更何况是患者了,最后解释了为什么都可以用这么大量,包括高血压患者也没问题,老师说好多中药都是双向调节作用的,比如活血药也可以止血,补气的可以升压也可以降压。

他的门诊患者都说吃了中药感觉精神好多了,有力气了,感觉很有效果。

当时赶紧用小本子记录好,在我们后面的工作过程中谁也没有用这个方法,因为不敢。

近现代的名人中不少反对中医的,都是反对中医的某一个方面,有反对理论的,有反对中药的,还有全盘否定的。

这个牵涉到一个重要问题,中医药的疗效该如何来评价?我们总不能说看中医心诚则灵吧,那是信仰或者迷信的话语。

之前有个患者朋友说了一个问题,外国人很少接触中医药,但是平均寿命和健康状况比中国好,这能不能说明中医没什么用?

从中医的行医经验和病人的反应来说,中医药是有效的,确实有病人在看了中医之后病好了。然而当国内的中药拿到美国,按美国药监局FDA的评价标准去进行临床评价的时候,就被宣布无效了。

不仅是中药,还有针灸,都面临了这种困境,我们自己即使觉得再好,走不出去是为什么?

回到开始的那个问题,中医是在特定的东方文明条件下产生的,如果非要用西方的评价体系,是不恰当的。

中医有效固然是好事儿,但是要和患者尽量解释清楚为什么有效,以及人体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是出了什么问题,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病情得到缓解,一方面验证了自己的理论是对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医的疗效是可靠的。

中医的个体化是必然的,因为在天地人一体的思维模式中,人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这也是《内经》中反复强调疾病预防的“治未病”理论。

所以,朋友们以后看中医还是尽量要弄清楚所以然,看明明白白的中医,不应该因为权势地位的问题而不敢发问。

有效,有时候不是一件好事情,很多都是刚开始有效,后面就疗效不能持续,或者不能停药,这是不对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