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议腰椎间盘突出症

 庆萌堂 2023-04-20 发布于安徽
​今日谷雨,雨生百谷,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是篇虽班门弄斧,不至贻笑大方,自也有一番不一样的考究。

腰椎间盘突岀

既是一种症状,也是现代医学根据症状所拟的病名,如若没有现代医学的解剖和现代科技的检测,传统只能统称为“腰痛”或属“痹症”范畴,大概施治有从膀胱经瘀血论治的“地龙散”(《医宗金鉴.正骨》)或从补肾论治的诸一般补益剂,疗效平平,不免不尽人意。

吾之此言,并无贬上述诸方治之意,而是讲,虽有良药,要辨证才能施治。

笔者胞叔,曾患腰痛,乃外伤后遗,剧烈时曾一度佝偻不能起,疼痛难忍,疑似坐骨神经痛类,家乡诸医院施治无效,建议手术,仅得检测知:腰椎间盘突出,诸般影像及指标等,显然有据。敝人幼小即多承胞叔关爱,也是叔侄情深,遍治归来,既然叔惧手术,吾毛遂自荐,拟一滋补肾督之方,辅以虫类酊剂之重剂,曰试服之,竟得缓解,既而症失如完人,常饮偶服,至今八十有五,并未复发。他人类于此症者,索要处方,吾言遗失。为何?虽有拳拳之心,未可以情越法。叔之情形,虽违法无人追责,自与他人迴异。

叙此一段,并不是讲,腰椎间盘突出症之治,非唯滋补肾督之一法。

查经方之葛根汤亦为治腰痛之良剂,凡有表证、新疾、非有外伤史皆可试拟。

查当今中医学界治痹之“南朱北焦”之朱良春和焦树德两位大德,人虽作古,篇著不朽。

朱师认为

内因多肾虚、局部气血不畅而致椎体纤维环退变,破裂,或椎管内部增生,导致椎管狭窄,髓核突出后压迫神经根。久坐,弯腰,更增其病变程度。

外因多为风寒湿邪侵入太阳经脉,使局部气血阻滞,络脉瘀阻,或因骨质增生压迫周围组织,又加重了络脉瘀阻之病理改变,二者相互作用,使纤维环这原本供血就少的组织代谢更加减慢,退化加速,弹性日减;故一旦遇负重、弯腰、蹦跳、甚或极少的扭身等诱因,均可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而诸症蜂起。

朱师根据张景岳把腰部疾病(包括本病痛、酸、胀、麻、冷诸症)分为“在经”(其腰痛部位多在脊柱两侧的骶脊肌正中或外缘,是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与“在藏”(乃指因肾亏患者脏腑阴阳气血失去平衡而致)之言指出,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关键,首先当辨明病因、病机,更要辨清病位,随症用药,才可取得卓而不凡之效。 

划重点,“在经……在藏……首先当辨明病因、病机,更要辨清病位……”

在此,我提几个很浅显的问题。

一、何谓病因?

答曰致病之原因。

外感六淫致营卫气血不畅,局部瘀阻“不通则痛”;房室、跌仆劳损、闪腰等致气血脉络“不通则痛”;五劳七伤致“不荣则痛”。

病理已寓病因之中。

二、何谓病机?

答曰针对病情应予以治疗的最佳时机。什么是“最佳时机”呢?囫囵之枣,仍要分析病情。

三、何谓病情?

答曰病位和病性的综合反映。

病性之阴阳,细分为“寒、热、虚、实”四字,无论《内经》还是《伤寒》诸典皆概言之,大同小异;而病位之截然不同,必须要洞见(详见《人体医学病位观之洞见》篇);病位和病性的结合才是病情的真实反映。

病情真,则病机显,病因又眀,那么,理论上,诊断无误,才会少有失治、难治、不治之证。

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理论n次修正。

再说该症。

单纯从部位在腰部(含放射至腿膝踝,单侧或双侧)的疼痛等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症(含骨刺)、坐骨神经痛三症难以区分,要借助现代科技检测,方可确诊。然而,就算确诊了又怎样,除了手术,还得是中药冲锋陷阵。关于手术,在西医学看来,既是强项,似乎很是轻描淡写,也是“正治”;而在中医看来,裁伐人体真元,非生命支撑不提倡,“勿伐天和”,若天和伐,欲速其死。

擅用虫类药是朱师“五毒先生”雅称的来历。虫类药富含的动物蛋白酶等也是其它金石草木类药所不可替代的。其所发明的益肾蠲痹丸是专利药,有成药在售,吾凭记忆所录处方或不完整,仅供参考。

益肾蠲痹丸处方:熟地黄、淫羊藿、鹿衔草、鸡血藤、当归、肉苁蓉、蜂房、炮山甲、僵蚕、全蝎、蜈蚣、蕲蛇、蜣螂虫、土鳖虫、生甘草等。

斗胆解方:鹿衔草,可作麻黄部分药性替代品;淫羊藿,温而不燥,强振机能,乃附子之轻兵;肉苁蓉辅助淫羊藿,共扶督脉。熟地、当归滋阴补肾,鸡血藤既补血又通络,与诸虫合力攻城。生草居中调停,制其燥性。因而,观其阵式,少阴太阴合病之治,阴证正治之师。

查焦老之论,与朱老“英雄所见略同”,其治之诸“尪痹”汤、丸、片、胶囊等皆据经方桂枝芍药知母汤化裁,即与朱老内、外之说不谋而合,剂量、剂型侧重点不同而矣。

综上所述,该症之治,有新感、宿疾之分;新感易治,多阳证,宿疾难医,多阴证;新感者,从外伤、表证(敝人之倡“六经辨证体系”论治)论治;宿疾者,滋补肾督、活血通络为正治,病程长,疗程亦长,要有耐心,同时,效不更方,仅作剂型调整。新感激动宿疾者,合而治之,孰轻孰重,相机制宜。

补充一句,中药之“毒”自有“病”当之,“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勿拘泥现今《中华药典》及现代药理学的成份论。当然,要区分施治对象,在药典未修改前,其“毒”尽量勿施于外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哦。

敝人于此症,治验不多,搔首弄姿,成此文,虽自负所说是要点不繁,但仍倡诸君博涉广征,唯诚!

赘言,经方之葛根汤为“痹”之阳证纲领,桂枝芍药知母汤为“痹”之阴证纲领,阴阳皆备,足见经方之全,然攻城之旅或有不劲,时方诸卒及虫类药可补不逮,全劲之师,无往不胜。

谨以此文,缅怀朱老、焦老两位大德,永垂不朽!

关注我,偶拾路遗,平添惊喜;失者无缺,得者有德;视之如蔽,吾何其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