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后对当地宗教格局的影响

 茶香飘万里 2023-04-20 发布于山西

在新疆地区宗教演变史上,由于统治阶级的利用或教派间的争斗,曾经出现过宗教战争或教派冲突,造成社会剧烈动荡,给各族人民带来深重苦难。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地区后,对当地宗教格局及其演变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并没有改变新疆地区多教并存的基本格局和交融共存的宗教关系,更没有改变包括伊斯兰教在内的新疆地区多种宗教不断中国化的根本方向。

新疆吐鲁番高昌古城

伊斯兰教传入以前,新疆地区以佛教为主,从塔里木盆地周缘大大小小的绿洲之城,到北疆的游牧诸邦,信仰佛教的人不计其数。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东南)和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都是佛教盛行的地区,漠北回鹘汗国主要以信仰摩尼教为主。回鹘西迁进入西域后,在高昌回鹘境内,当地盛行的佛教取代了摩尼教而占据了主导地位,大批回鹘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底层民众普遍成为佛教徒。他们用回鹘文翻译的佛教经典,创作的佛教作品,开凿的佛教石窟,绘制的佛教壁画,都融合了中原、回鹘、吐蕃及当地居民的文化元素。高昌回鹘有佛寺50多处,佛寺内藏有《大藏经》《唐韵》《玉篇》《经音》等汉文书籍。位于新疆吉木萨尔县的北庭西大寺遗址,是高昌回鹘时期主要由回鹘人兴建的王家佛寺,在佛寺形制、塑像和壁画方面具有鲜明的回鹘佛教特点。

新疆博物馆藏北朝于阗文木函

回鹘西迁后,高昌回鹘统治者虽改信佛教,但摩尼教对高昌回鹘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方面仍产生很大影响。公元9-12世纪,吐鲁番地区是当时世界摩尼教的主要中心之一。吐鲁番出土的《二宗经》《摩尼教徒忏悔词》,以及忏语、历书、药书、占卜辞等许多摩尼教文书,大多是用被称为“摩尼文”的文字书写的,也有用回鹘文等文字书写的。高昌地区保存了不少摩尼教遗存。在柏孜克里克以及胜金口、吐峪沟等石窟就有几十个摩尼教洞窟,其中一些保存着摩尼教壁画。通过这些文化遗存,可以明显发现摩尼教文化与当地佛教及其他宗教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与吸收。在高昌故城摩尼教寺院遗址发现的摩尼教女神像,头戴精致的白色扇形帽,是摩尼教特有的装饰,头后有日光光轮,细眉柳目,腴面小口,佩有耳环,与龟兹佛教壁画中的天女、菩萨形象十分相似。

高昌回鹘统治者虽然以佛教为主要信仰,但对待其他各种宗教都相当宽容,并不以自己的信仰排斥或压制其他宗教,因此这是佛教、摩尼教、景教、祆教、道教及萨满教等多种宗教能够在高昌回鹘境内共存的原因。

9世纪末10世纪初,喀喇汗王朝统治者将伊斯兰教传入了新疆地区。起初,喀喇汗王朝统治者主要信奉佛教与摩尼教。后来,喀喇汗王朝的统治者为了夺取和巩固政权的需要而改信伊斯兰教。喀喇汗王朝接受伊斯兰教后,于10世纪中叶,向信仰佛教的于阗王国发动40余年宗教战争,11世纪初攻灭于阗,强制推行伊斯兰教,结束了佛教在这个地区千余年占主导地位的历史。与此同时,佛教文化时期创造的新疆各民族文化艺术遗产遭到严重破坏,景教等其他宗教也遭到重创和压制。以后喀喇汗王朝又对信仰佛教的高昌回鹘王国发动宗教战争,双方互有胜负,形成了佛教和伊斯兰教并立的多种宗教并存格局。随着伊斯兰教的不断传播,祆教、摩尼教等宗教日趋衰落。喀喇汗王朝的回鹘人信仰伊斯兰教并不是当时民众主动改信和转型,而是宗教战争和统治阶级强制推行的结果。

高昌遗址

喀喇汗王朝征服于阗王国之前,于阗佛教十分兴盛。于阗人对佛教进行自我阐释,《佛本生赞》这部由于阗王李从德资助完成的、由51个佛本生故事组成的长卷,就是一部经过作者加工、以韵文形式写成的新作,是佛教理论日益成熟的表现。

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地区以后,就沿着中国化的方向发展,经过与新疆各民族传统信仰和文化的长期融合,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并表现出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新疆地区伊斯兰教的中国化,首先,体现在主动吸收和保留原有信仰和文化内容,吸收了不少萨满教、祆教、佛教等内容;其次,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地区后,在宗教仪式和教理教法等方面都进行了简化,如喀喇汗王朝的伊斯兰教信仰甚至还保持着游牧政权的氏族宗法观念;最后,宗教上层从来没有掌握或僭越过世俗权力,如喀喇汗王朝主要实行政教分离、以政统教的政策,最高权力始终掌握在世俗统治者手里,这与中原政权处理政教关系的模式也是一致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