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子兵法“奇正用势”与“审时度势”,是一体两面之用

 新用户15472188 2023-04-20 发布于广东

#古籍守护人#

文章图片1

孙子兵法解读与实战体悟 丨 作者 / 刘文新

这是孙子兵法讲武堂的第437篇原创文章

全文2496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文章图片2

对于《孙子兵法》中的“势”,到目前为止,还没看到一种明确、有用的解释,加之读古书时,又经常出现“势”的概念,很容易让人混淆。

比如,南宋陈亮定义“术”与“略”时就常提“势”,他说“审敌情,料敌势,观天下之利害……”“夫所谓术者,当审敌之强弱难易而为之先后,以势度之,璋鲁弱而易,其势在所先……”,又说“观其势,审其人……”等。

成都武侯祠赵藩的对联也表达了这个“势”,他说:“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文章图片3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这些“势”所表达的都是情势、趋势,当下兵力或资源所处什么状态,由此要采取什么策略。

此“势”貌似与孙子兵法的“奇正用势”不太一致,实则二者是一回事,至少二者的原理完全相同,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本文简单做些梳理,一方面了解“势”之本质,另一方面探索一下“势”之正反两种用法。

一、奇正用势

《孙子兵法》“兵势篇”是从操作角度来阐述怎么用势,即怎么高效地使用力量或资源

让力量充分发挥作用,或放大力量的使用效果,企业花三亿营销费用做出三十个亿的效果,这都是“势”的具体应用。

关于用势的方法,《孙子兵法》给出的方法是“奇正相生”,故兵势篇说: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用奇正使用力量,简而言之,就是将兵力或资源分为两个角色,有吸引(或分散)的力量,有打击的力量,二者相互配合,让力量或资源发挥到最佳状态。

一般认为,美军的作战是不懂“奇正相生”的,尤其抗美援朝战场上,美军使用力量完全是用“蛮力”,既不知虚实,也不会用奇正,这大概也是它拥有绝对优势(兵力出动陆军280万,比志愿军多40万人;火力远远优于志愿军)的情况下跟志愿军打了个平手。

当时美陆军战史指挥官贝文·亚历山大,在他后期的书中说,高明的将领要从理解平庸的将领何以不胜开始,举的例子就是朝鲜战场上用“蛮力”,最终失败的战例。

但到伊拉克战争时,美军已经学会了“奇正用势”的基本操作,费卢杰之战中,第一次没有攻克费卢杰城,美军阵亡人数却超过了300人,于是他们组织了第二次费卢杰之战,战前它们做了详细的准备,化妆侦察摸清了反美基地组织的部署情况,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演习,作战过程中使用了“声南击北”的用势之法,用美地面部队及伊拉克“伪军”在费卢杰城南大量集结,制造出要在城南大举进攻的架势,并在伊拉克“伪军”的数次佯攻之下,秘密将部署在城南的美军部队调往城北,而后展开了近12个小时的火力覆盖,实施分割包围、向心突破,以美军82人阵亡、伤500多人的代价攻克费卢杰。

其中,“声南击北”就是奇正之用,是用势的最简单的操作,真正高难度的操作,可能是资源实力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用“奇正相生”循环的方式不断放大力量效果的发挥。

可见,力量发挥效果的核心就在于怎么巧妙的用好“奇正”,这是将领之间最“烧脑”的地方,也是战争中最凸显艺术的地方。

现在很多人喜欢研究美国的军事思想,从对手的角度学习、理解、掌握都没有问题,但不能忽视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奇正”这个烧脑的智慧,或许未来除了赶上技术之外,可以战胜美军的关键。

二、审时度势

奇正用势的关键是用不同的力量吸引、分化对方的力量与注意力,以发挥己方力量使用的效果。

如果从博弈的角度,就要能够通过对方的行动判断其真实的意图、任务,以及它们的主攻方向

就是说,审时度势的重点是发现对方的“奇正之用”,或发现整体大环境中的“奇正之用”,找到其吸引注意力或分散注意力的“正”,判断出实现打击或创造利益的“奇”,以此来确定己方的部署与奇正使用。

如此就不难发现,把“奇”理解为非常规战法、“正”理解为常规战法,既不能在“奇正之用势”上起到积极作用,也不能在观敌之“势”上发挥价值,更不要谈什么“正”是一线部队,“奇”是预备队,那个提法可能只是杨耿光他们当时学习《战争论》的体会,并非正确理解。

所以,度势的重点是判断力量行动或资源运动的奇正角色,或奇或正,其角色不同意图或任务也不同。

一般情况,奇兵一般是隐蔽的,发挥“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作用,任务侧重于冲破敌方组织、打开缺口的作用;而正兵的任务往往是吸引敌方防御力量,或分散敌方防御力量,它所起的作用侧重钳制敌方。

判断奇正角色,有几个指标可供参考。

第一,不同力量或资源的运动(行动)方向,博弈视角要看其行动方向是否针对己方部署之虚实;产业趋势或行业趋势,要从产业链角度看,哪里是获利丰厚的环节,哪些资源的走向与这个环节有关联。

第二,力量或资源的数量变化,我们熟悉的“增灶”或“减灶”都是资源数量的变化,这个变化的背后必会有奇正角色的变化。

第三,资源发生作用的方式,奇之力量或资源的作用方式必然是“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鸷鸟之击至于毁折者”“其势险,其节短”,适合的位置、最佳的时机;正兵的方式必然是“纷纭”“浑沌”的吸引力,“治乱”“勇怯”“强弱”的欺敌,“形之”“予之”的诱敌等。

三、总结

奇正用势与审时度势,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其核心原理为“一体”,其视角为“两面”,即己方操作视角与察敌视角。

奇正用势,是己方力量使用的效果发挥的指挥艺术

审时度势,是察敌或判断环境趋势、走向的洞察力

必须说明的是,此二者必须与兵力或资源的部署联系起来使用,资源的布局是奇正之用的发力起点。

(全文完)


《孙子兵法》实战操盘好书,有方法、有工具

《孙子兵法战术体系》

1、它以“形势原理”贯穿前九篇和战术体系部分(亦是操作体系)。“形势原理”是《孙子兵法》的操作核心,为我们提供了兵力部署的功能、结构设计方法和工具,也为我们提供了奇正兵力展开造势的方向。

可以运用“形势原理”判断战局中的资源(兵力)所在位置、配置和状态,以及资源(兵力)的奇正角色(任务)和走向。

2、以战术为逻辑起点理解《孙子兵法》,更容易用于自己的工作中,也更容易让《孙子兵法》思想落地,更容易掌握《孙子兵法》的操盘体系和手感,因为战争是放大了的战术,战术是战争中的细胞。

可以掌握项目操盘的程序、方法和工具,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培养手感。

文章图片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