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第37篇:教研有感∣思维是中考复习备考的灵魂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3-04-20 发布于广东

思维是中考复习备考的灵魂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中考复习备考的灵魂不是知识的巩固,而是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在文学类文本复习方面,不少教师存在着“重视解题,轻视解文”“重视公式,轻视思维”等不良倾向。就是说,教师非常重视对题型的总结与针对性的训练,但往往忽视了对文本的理解。在题型训练时,又往往重视答题公式的训练,例如句段作用类题目的答题公式、字词鉴赏类的答题公式、修辞手法作用类的答题公式等,而不重视公式背后的思维因素,例如审题流程、答题程序等。在作文备考中,教师重视作文技法的训练,例如如何开篇、如何点题、如何描写、如何结尾、如何布局等,但往往忽视对审题立意的讲解与训练。产生这些倾向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巩固与训练,忽视了知识背后的思维参与。知识重要不重要?当然重要,但缺少思维的知识只是碎片化的存在。

针对这些问题,我也曾提出过一些解决的方法。例如改变刷题的复习方式,注重对文本的透彻解读;改变以题型训练为主线的文学类文本复习方法,注重知识框架的建构与训练;改变单一的“做题-讲题”的复习思路,尝试学生自主命题、自主设计评分标准和答案、解说题目等。对于作文,我也不断呼吁教师要重视审题立意的讲解与训练,注重思维框架与层级的构建,拓宽立意的范围。但这些方法是否真的有效呢?我不得而知,所以迫切地想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幸运的是,今天我在三鑫学校的听课经历给了我答案和信心。

执教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是该校初三年级的杜鹃老师。本节课以李广田的散文《到橘子林去》为例,目标指向基础题型的思维路径及其变式,巩固审题思维,还要求学生学会自己出题,站在出题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学生阅读文章后,教师提供了四道题目:1.面对城内外的美景,“我”和小岫的态度有何不同?2.选文第6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文章以“到橘子林去”为题目,有什么妙处?4.这篇文章适合放在哪个单元?这些题目有的指向内容的概括,有的指向句段与题目的赏析,有的指向对主题的理解。一般的老师就是让学生训练一下这四个题目,因为参考资料上只提供了这四个题。做完之后就会投影学生的答案,互相评分,并展示正确答案,用红笔更正。但这种常规的做法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四个题目能不能涵盖这篇文章所有的命题点?如果不能,那就意味着文本资源的浪费,也会降低复习的效率。此外,这四个题目有没有别的问法,换一种问法学生会不会做题?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说明没有教给学生举一反三的方法。

杜鹃老师对题目的处理方式非常值得老师们学习借鉴。在答完了原有的四道题目之后,杜老师又分别提供了这些题目的“变式问法”。例如面对城内外的美景,“我”和小岫的态度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文章画线句子“到橘子林去”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我”和小岫最终放弃了去橘子林,但题目仍是“到橘子林去”,为什么?此外,教师还提供了有关句子赏析、主题理解等附加题目。最后,教师还指导学生针对最后一段自己出题,附上答案并说说出题的理由。杜老师这种处理方式,我真的感到十分钦佩和感动。这种复习能够将文本的价值最大化,学生追求的不是做题的数量而是质量,用一篇文本就能将所有的考点复习一遍,这不就大大提升了复习的效率吗?而这一切指向的,不仅仅是知识点的熟练,而是思维的训练。好成绩的取得不能只指望好的生源,而是要有提升成绩的切实可行的做法,要有提高复习效率的有效方式。我们有多少老师能够不依赖于复习资料上的现成题目,真正能够重新解读文本,研究考点,命制更多的题目,或者提供已有题目的其他问法?

执教作文复习课的是明玉梅老师。明老师这节课的教学重心就是审题立意训练。她以准确审题、围“我”选材、最优立意作为训练目标,以2022年浙江温州卷的“一定是这样吗”作为载体,用支架式教学的理念,帮助学生搭建写作支架,理清题目的逻辑,打开立意的思路,取得了十分良好的复习效果。围绕作文材料,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材料中的关键词,例如“固有观念”“探寻真相”“探索未知”等,把握“这样”的含义,理清关键词背后的逻辑,即为什么是这样,应该是怎样的等。学生进行类似于头脑风暴的活动,学生畅谈对题目的理解以及立意的方向,教师要求学生围绕立意完成行文的提纲。本节课最具有思维挑战性的环节在于构思,教师请学生围绕这道作文题思考如下问题:题目与行文、主题是否与作文要求逻辑一致?事件叙述与主题提炼是否扣题?单一事件或多个事件之间是否有逻辑性?全文是否围绕“关键词背后信息”破题、点题?我们看看,明老师的作文课堂上,大量出现的是什么词语?是逻辑,是思维,是立意,而不是技巧、技法。这节课的思维含量如此之高,学生的学习收获自然也就很大。

当然,肯定有老师会质疑:人家的学生程度那么好,当然可以进行思维训练,我们的学生程度差,连600字都写不完,哪还会进行思维训练?这种说法貌似很有道理,实际上只是一种遁词。作文课不进行专门的审题立意训练,学生把握不到材料和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写出来的作文偏题的几率肯定很大。对于写不完作文的学生,教师如果能够提供一定的思维框架,写不完作文的情况就会有所改善,关键是我们有没有改变现状的决心和有效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读懂文章,如何审清题意,如何有条理地答题,写作时如何精准把握立意,如何结构化地展开行文,这应该是对所有学生的要求,而不只是程度好的学生。这些要求都离不开思维的参与。只要求学生一遍一遍复习那些琐碎的知识点,一次一次训练那些所谓的答题公式,都是治标不治本的行为。换句话说,思维参与、思维训练、思维发展、思维提升,应该是中考复习备考的灵魂所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